人类文明的秩序

目录

一、前言

二、 冲突

2.1新冷战

2.2文明冲突

三、 文明和文化的实质

3.1文明和文化的实质

3.2文明冲突和文化不冲突

3.3文明是文化的仆从

3.4“效率”统一文化

四、 自然的意志

4.1进化中的双原则

4.2文化演进中的双原则

五、 文明互鉴

5.1近现代中国文化演变(一)

5.2近现代中国文化演变(二)

5.3近现代中国文化演变(三)

5.4进化的非暴力倾向

六、制度优势

6.1社会制度的本质及其目标

6.2制度演变的历史规律

6.3制度优势是什么

6.4千年未有之变局

6.5中国制度的历史性斗争

七、结尾

一、前言

去年,中美贸易争端引发热议,“文明冲突”和“文明互鉴”成为焦点之一。这使得中美经贸分歧上升到世界走向的高度。路线之争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热点话题。

同时,文明和文化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理解“文化”将深刻影响人们的言行,决定生活乃至世界的面貌。

然而,人们对文明和文化的理解并不清晰。什么是文明?什么是文化?文化和生活的关系是怎样的?文明演变和文化交流的规律是什么?文化为什么会冲突,冲突后为什么又能交流?文化的竞争淘汰和多元共存哪个是正确的?文明冲突和文明互鉴谁是世界的未来方向?

有太多重要的问题还没有清晰的答案,而解决这些问题对历史走向有重要意义。

二、冲突

2.1【新冷战】

2019年4月30日,美国《华盛顿观察家报》网站刊载题为《美国国务院为美中文明冲突做准备》的文章,称美国国务卿迈克·蓬佩奥的团队正基于“与一个完全不同的文明作战”的理念制定对华战略,这在美国历史上尚属首次。

次日,2019年5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希望通过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协调国家间关系,实现共赢发展。

中美两国截然不同的做法,既关系到中美关系,也影响着世界走向。到底哪条路线是正确的,符合历史趋势的呢?

2.2【文明冲突】

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不久,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提出了“文明冲突论”。认为文明冲突将成为主要矛盾形式。各国只能在文明冲突中寻求发展。

中国专家不同意这一观点,认为和平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主张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观念建设国家间的关系。

但实际情况是,在近30年的时间里,世界各地接连发生了车臣战争、南联盟解体、911恐怖袭击、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阿拉伯之春动乱、伊拉克反恐战争、叙利亚战争等许多有文明冲突背景的战争和动乱。文明冲突似乎已经确证无疑。

三、 文明和文化的实质

3.1【文明和文化的实质】

文明为什么会冲突?这先要弄清文明是什么。

据考古发现,古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地方。在湖南道县玉蟾岩发现的稻谷距今14000-18000年。古中国在稻作的选种、耕作、农具等方面都极富特色。最早的纺织技术也出现在中国。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文物显示,7000年前已经有了丝织物和麻织物。余姚河姆渡遗址和吴县草鞋山遗址都发现了纺织物和纺车零件。纺织技术可以说是古代中国的重要特征。此外,古中国在青铜铸造和文字方面亦独具特色。

同为文明古国,埃及在建筑技术和数学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埃及金字塔的建造秘密使它成为世界八大奇迹之首。莫斯科纸草书和莱因德纸草书则记录了古埃及优秀的算术能力。

在地中海北岸,开始于公元前800年的古希腊文明照耀人间。它在哲学和艺术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以及埃斯库洛斯、索福克勒斯、阿里斯托芬等戏剧家,为地中海文明,乃至欧洲文明奠定了基础。

不同地区的人们创造出不同的“方法”,生产出特有的物质财富。这些“方法”集合起来形成了他们的文化。这些财富集合起来形成了他们的文明。文化是“方法”的集合;文明是“物产”的集合。

3.2【文明冲突和文化不冲突】

自人类诞生以来,冲突就不断发生。文明冲突更是严重的人类冲突。

1096年,伊斯兰教统治中东已有400年历史。为了解放圣城,维护基督教利益,在近200年时间里,罗马教廷共组织了9次十字军东征。身披十字图案的战士以捍卫宗教文化之名,多次血洗了地中海东岸地区,致使数百万人死于战乱。

但有趣的是,在没有战争的年份里,势不两立的人们开始了互相学习的行动。从火药到战船,从天文到地理,从医学到饮食,从城堡到艺术,连不洗澡的欧洲人也在这里养成了洗澡的习惯。私底下,他们甚至互相敬佩对方的勇武与人品。

1291年,十字军东征最终失败,但欧洲人从阿拉伯地区学到的文化知识,包括在阿拉伯地区学习到的古希腊知识,最终催生了文艺复兴运动。显然,在文明冲突中,文化并没有冲突。因为文化是“方法”,而“文明”想要获胜必须依靠“方法”。自然科学的方法用来制造武器,社会科学的方法用来组织和调动人力。对胜利的渴望最终使不同文明的人认识到,只要好用,不管谁的方法都可以拿来用。人会冲突,但文化(方法)并不冲突。

3.3【文明是文化的仆从】

文化为什么会决定文明冲突的胜败?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形成强大而高效的军事力量,接着他们开始向外扩张。蒙古人从三四岁就开始骑射训练,长大后成为优秀的战士。在欧洲文献里,他们被描述成身材矮小,长相丑陋,但能征惯战,生性凶残的魔鬼。蒙古马也十分优良。它们耐力极好,一昼夜可以奔跑二百公里,对食物也不挑剔,非常容易驯养。蒙古人还善于学习,即使大开杀戒,也会在屠城中留下工匠。这让他们学会了制造火炮和抛石机等作战工具。蒙古军队的后勤十分高效,外出征战会随军放牧牛羊,提供食物。每隔25公里建立驿站,方便传递信息。在部队组织方面,他们也有严密且残酷的军规。一人当逃兵,整个作战单位会被处决。上下级之间的绝对服从和忠诚让他们变得更加团结。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西夏、金和南宋长期不和。西夏游走于金和南宋之间,势若骑墙,因此金和南宋都不以西夏为友。1205年蒙古攻打西夏,金朝坐视不管。20年后西夏灭亡。1211年,蒙古攻打金朝,南宋不顾唇亡齿寒,与蒙古联手灭了金朝。1235年蒙古攻打南宋,南宋已无屏障。此时的南宋,党争不断,朝政腐败,很多武将受排挤而投敌。蒙古军队围攻襄阳城三年,昏庸的皇帝尽然不知道。1279年南宋灭亡,元朝统一中国。它与四大汗国一起,拥有2400万平方公里土地,成为横跨欧亚的大帝国。

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如此强大的国家不到百年就土崩瓦解了。元世祖忽必烈杀了亲弟弟阿里布哥后巩固了汗位。他延续了蒙古贵族内斗的历史。它死后,元庭的内乱就没有停止过。九十八年间历11位皇帝。兄弟相残,弑君篡位者比比皆是。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时,元朝内部还在内斗不断。1360年,将领扩廓帖木和孛罗帖木儿互相攻伐,还牵涉到皇帝和太子的矛盾。1368年元朝就灭亡了。

不仅内乱不止,蒙古族自身也缺乏先进文化的支撑。一方面是科学技术落后,生产无法支持人口大量繁殖。蒙古族人被大帝国的疆土稀释。另一方面是缺乏精神凝聚力。蒙古族信什么宗教的都有,离经叛道的行为愈演愈烈。

元初有把华北变成游牧区的设想,元末有杀尽汉族五个大姓以防叛乱的计划。虽然最后都没有实施,但狭隘的民族心理闻之令人恐怖。残酷的盘剥加上科举考试被取消,人民的反抗决心彻底被点燃。20年内,元朝就灭亡了。

元朝的兴盛与灭亡,凸显了其文化从高效到低效的变化。前期,军事斗争方法极高效。后期,治国理政的方法极低效。文化作为文明之间竞争的“方法”,其作用就集中体现在“效率”二字上。哪种文明拥有高效的文化,能使人与物都高效运转,哪种文明就兴盛,反之就衰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文明是文化的“仆从”。

3.4【“效率”统一文化】

“效率”作为文化的首要特征,在文明演变和文化交流中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不到一百年,欧洲殖民者横扫了整个中南美洲。但是在北美,他们的殖民并不顺利。英勇的印第安人誓死不做奴隶。他们比黑人更具反抗精神。起初,印第安人不落下风,甚至占有优势。他们多次击败殖民者。1528年,印第安人袭击抵达佛罗里达的奈华斯远征队,殖民者被印第安人杀死大半;1539年西班牙军德索托在墨西哥湾几乎被印第安人全歼,1000余人仅300人生还,德索托也被击毙;到1576年,西班牙殖民者在墨西哥湾的据点几乎全部被印第安人夷平。利用殖民国家间的矛盾,印第安人不但获得了武器弹药,还分化打击了敌人。

然而,北美印第安人最后还是失败了。到十九世纪末,他们几乎被消灭殆尽,人口损失90%,丢掉了整个美洲大陆。不团结是他们失败的重要原因。部落间各自为战,甚至互相落井下石。他们站错队伍,帮着英法打美国,结果被美国反噬。最重要的是,民族自豪感使他们变得保守而顽固。300多年的时间里,他们没有学到欧洲的先进文化,在封闭的心灵中,一步一步被快速发展的西方文明逼进了历史的死胡同。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只用了40年的时间,就从落后国家跻身世界列强。

19世纪40年代,幕府控制下的日本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引起了日本国内有识之士的反对。通过倒幕运动还政于天皇后,日本开始了维新运动。1871年,明治政府派出大型使节团出访欧美,考察资本主义国家制度。回国后,在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西乡隆盛、伊藤博文等人的带领下,日本开始了一系列改革行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法律等方面取得巨大进步。日本的百年企业中有82%始于明治时期,如东芝、夏普、三菱重工等。在军事上,日本模仿德国改革陆军,模仿英国建立海军。后来在1895年甲午海战中击败清军,在1905年击败沙俄,跻身列强。日本人发自肺腑地喊出了“脱亚入欧”的口号。

“效率”作为评判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准,在文明演变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么扫除低效文明,要么改变低效文明。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或者说,这就是自然规律。文明是不平等的,因为文化的效率不一样。不同的效率相遇后难以长期共存。

四、 自然的意志

4.1【进化中的双原则】

所有胜利的“高效文化”都会向失败的“低效文化”宣布,他的胜利是“天意”,是“神意”,或者是“科学规律”的必然结果。因此“高效文明”一直有独步天下的冲动,向外领土扩张或者输出文化。自从“达尔文主义”出现后,“社会达尔文主义”甚嚣尘上。适者生存,弱肉强食被当做帝国主义、种族优越论和社会不平等学说的理论基础,甚至成为“种族灭绝”行为的理论武器。

人类作为自然进化的一个阶段,其一切行为必然符合进化规律,文化也不能例外。但是,为什么自然进化没有只剩下那种最高效的动物,而是成了现在丰富多彩的样子呢?单论适应环境的能力,人类甚至比不过细菌。最顽强的动物都是低等生物。

1835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考察了位于东太平洋的加拉帕克斯群岛。他在这里进行的研究为“进化论”奠定了基础。达尔文发现,在这个总面积只有半个北京市大小的群岛上,同一个雀族(达尔文雀族)进化出了18个种类。它们分别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觅食不同的食物,并很好地生存着。生物在适应了环境之后,还会向“更好地适应环境”和“适应不同的环境”两个方向发展。因此,进化法则除了“效率”之外,还有“多样性”这一内涵。

非洲草原上的猫科动物有狮子、花豹、猎豹、黑脚猫等。食肉动物则更多。它们都能很好地适应生存环境。为了更高效地捕食,它们进化出伪装的毛色,善于埋伏,或者跑的快,或者耐力好。还有的会结成群体,联合捕猎,共同养育幼崽,提高种群生存几率。可以说,自然进化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过程中,伴随产生了从“单一”到“丰富”的生态体系。“效率”和“丰富性”都成为自然进化的基本属性。它们像两个轮子,一起承载着自然的进化。作为自然进化的“双原则”,它们互相辅助,互相制约,彼此需要,协调前行。

4.2【文化演进中的双原则】

人类作为自然进化的一部分,自然也受到“双原则”的约束。1776年,瓦特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产物,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生活的效率。蒸汽火车、蒸汽轮船推动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与此同时,蒸汽机也被做成玩具,成了娱乐生活的物件。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气化为主要特征。电动器械的大量使用将人类的效率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但与此同时,电动玩具、电子玩具也大量产生,不但儿童有电子玩具,成人也有。第三次工业革命属于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人们同样把它们用在了休闲娱乐上。色彩奇特的花朵,跨国在线游戏对战……很明显,生活包含两个部分。一个以追求高效为特征,如工作和休息;一个以追求新鲜、丰富的体验为特征,如艺术和娱乐。文化作为“方法”,正与这两个部分相对应,发挥着要么有用(高效),要么有趣(丰富多样)的作用。这就是自然进化双原则在文化上的表现。

五、 文明互鉴

5.1【近现代中国文化演变(一)】

美国历史学家L·S·斯塔夫里阿诺斯创作的《全球通史》在史学界拥有重要地位。它以公元1500年为界限,分成上下两册。因为1500年之前,世界各地相对孤立,而在这之后,大航海时代(又被称作地理大发现)使世界各地的交往突飞猛进,世界历史有了全球历史的模样。文化的演进更加迅速和激烈。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惨败打破了清政府“天朝上国”的美梦,内忧外患纷至沓来。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其间清朝又遭遇第二次鸦片战争,再次惨败。1860年10月,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两个月后,1861年1月11日,恭亲王奕訢等人便上书奏请开始“洋务运动”。同年秋,湘军即在安徽省安庆市设立“安庆内军械所”,仿制西洋兵器。这是洋务运动最早的官办新式兵工厂。次年,1862年,制造出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蒸汽机轮船“黄鹄”号。1864年夏,清军攻陷南京,太平天国灭亡。1865年,李鸿章就在上海创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它是晚晴最大兵工厂,但其重要作用更在于翻译西学书籍160余种,对晚清知识分子放眼看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1872年开始,清朝分四批向美国派遣了120名幼童,留学培养。这些人回国后,在发展现代工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晚晴建立了一大批工厂。汉阳钢铁厂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唐山开平煤矿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出口海外。轮船招商局、湖北织布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一大批民用工业发展起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随着工业兴起和西学的传播,政治也在悄然发生变化。1894年9月17日,甲午海战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两个月后,即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中国最早的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1911年辛亥革命成立了民国。1912年清帝退位。封建制度被彻底推翻。“人”的解放促进了各方面效率的提高。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封建文化逐渐被“新文化”运动压倒。自由、民主、科学等思想被广泛接受。思想启蒙极大地解放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逐渐开明的文化思想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生产率的提高。妇女解放就是最好的例子。从民国开始,“半边天”为国家的发展输送了不竭的动力。

中国文明在近现代的演变,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凡是影响效率的文化都逐渐被剔除。这集中体现在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和百姓的思想上。“效率”更高的“西学”在中国逐步推行开来。

5.2【近现代中国文化演变(二)】

当然,近代中国也有一些文化没有改变,被基本保留了下来。每到春节,许多传统文化就会集中上演。剪窗花、贴对联、吃饺子、放鞭炮、逛庙会、扭秧歌、看大戏、赏花灯、听相声……传统习俗照例红红火火。那些不以“效率”为主要诉求的文化,那些娱乐大众,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的文化,照旧延续,甚至被发扬光大。旗袍依然为女性所喜爱,甚至传到国外。舞龙舞狮、赛龙舟也有了外国人的身影。麻将和围棋更是成为国际赛事。它们没有消失,也不可能被西方文化取代。

近现代中国文化的演变很好地印证了自然进化的“双原则”——主诉为“效率”的文化必然竞争淘汰,难以共存;主诉为“丰富性”的文化(不以“效率”为主要目的)会多元共存下来。

5.3【近现代中国文化演变(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我国立刻展开了工业建设。1978年,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2015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十八大上,我们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做为国家建设的目标。这与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或者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已十分相像,甚至已经超越。马克思主义被中国化。儒释道等传统文化也被“现代化”。

中国向现代化的演变过程,是从认识到西学的“价值”开始的,最后结束于对传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现代化”改造。

也就是说,近现代中国的整个文化演变过程说明,不同文化间并非各有各的价值观。恰恰相反,所有文化的价值观都是相同的,即对“效率和丰富性”的追求。正是因为价值观相同,所以不同文明才能交流,才能相互借鉴。

这种交流和借鉴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是不可避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就是说,自然进化会通过交通工具、媒介工具的改进使不同的文明相遇。相遇之后,共同的价值观会“迫使”人们重新梳理各自的文化,学习高效的,放弃低效的,包容新鲜的(丰富的)。自然进化“双原则”约束着文化交流的整个过程,进行着选择、淘汰和吸纳。最后促成统一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又包含了更大的丰富性。

5.4【进化的非暴力倾向】

中国近现代的文明演变和文化交流很好地证明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道理。这使得弱肉强食的思想深深地扎根于人们心中。在人类社会,杀戮从上古传说开始就没有停止过。人们对暴力的迷恋源于它解决问题的最高效。但是,暴力有时候好像也不总是高效的。

两次世界大战使殖民的世界格局瓦解了。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并成立国家联盟寻求更好的发展。1945年,阿拉伯国家联盟成立。1950年,欧共体(欧盟前身)成立。1963年,非洲联盟成立。1967年,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1991年,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在这五个重要的国家联盟中,只有欧盟没有发生过内部战争。其经济实力和幸福指数最高。

与其他国家联盟内部频繁发生武装冲突不同,欧盟通过一系列措施维护了和平共处。他们建立了议会,制定了法律,建立了统一、自由的大市场。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文化也更加包容。比起其他国家联盟用暴力解决问题来说,和平反而效率更高了。

从自然进化的过程来看,暴力和非暴力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但总体是从暴力向非暴力转变的。因为以暴力的方式进化,一方的选择是正确的,另一方是错误的;而以非暴力的方式进化,则双方的选择都是正确的。虽然效率不一定比暴力的进化高,但是它对“效率和丰富性”的平衡与兼顾比较好。灵活的处理方法更符合人们对于“善”的期盼。

六、制度优势

6.1【社会制度的本质及其目标】

社会制度是人们治理社会的一套“方法”,目的是创造美好的生活。既然是“方法”,就追求更“高效”、更“丰富”。一种社会制度如果不能满足“高效”和“丰富”这两方面的需求,与另一种制度相遇时没有比较优势,它就会慢慢被抛弃。这与自然进化的“双原则”是一致的。

原始社会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依次替代的过程,就是人类改进方法,提高“效率”,拓展“丰富性”的过程。人类历史与其说是文明史,不如说是文化史,或者“方法”史。

6.2【制度演变的历史规律】

从人类历史看,什么样的制度效率最高呢?集权统治的效率最高。因为它规定所有成员都听从一个指令,为同一目标服务。但是,这种制度虽然高效却有一个问题,就是将人矮化为“物”,或者叫“异化”,也就是将人变得“非人”,失去自由。这会引起人的强烈反感,想要挣脱。一般认为这种反感是出于人的自由天性,实际上,它是自然进化中的“丰富性”需求在人类心灵深处的烙印。

那么,什么样的制度能够满足人对“丰富性”的需求呢?当然是一人一票保护人权的民主制度。它主张天赋人权,不可侵犯。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地生活。

从历史进程看,人类社会制度的演变就是在追求“效率”和“丰富性”的过程中不断平衡和调整的。从人类诞生到奴隶制度,是一个从自由到集权的过程;从奴隶制到资本主义制度,是一个从集权回到自由的过程;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又是一个从自由到集权的过程。

人类的社会制度在追求“效率”和“丰富性”的过程中,以钟摆运动的形式在自由和集权之间来回运动。公有制和私有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一党制和多党制……都是在不同历史阶段,根据发展对“效率”或者“丰富性”的不同需求,使用的不同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就看运用的是否合理。所以,自然进化在“效率”和“丰富性”二者之间的往复运动,引起了社会制度在“集权”和“自由”之间的来回变化,同时也根据生产力的发展进行迭代。

6.3【制度优势是什么】

“制度优势”是一个争论特别多的问题,很多时候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人们更多地站在自己群体的立场去评判制度的优劣。但实际上,评判标准应该是,也只能是“自然”的标准。

具有优势的制度一定是符合历史进化需求,能够为发展扫清障碍,做好服务的制度。也就是说,在自然的往复运动中,有时要偏向“效率”,有时要偏向“丰富性”;有时要集权一些,有时要自由一些。优秀的社会制度应该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来迅速、灵活地调整自己,适应发展变化的需求。任何已有的制度,都能推动社会发展,也能阻碍社会发展。它们的不足主要是缺乏灵活性。在制度不能创新时,用朝代更替适应历史的转向;在制度能够创新时,用新旧制度的更替加朝代的更替来适应转向。目前,似乎还没有迹象显示任何一种制度能够灵活地调节自身,适应历史变化的要求,避免流血斗争和暴力革命。

所以,如何将对立的因素更好地融合在一个制度内,将效率与丰富性、集权与自由、公有与私有、计划与市场……平衡好,协调好,就成了制度先进与否的标准。最有优势的制度一定是包容对立面的,是能够最及时、最灵活地响应历史发展变化的。

那么,什么样的制度能够最及时、最灵活地应变呢?

如前所述,集权制度的效率最高,所以最有优势的制度首先必须限制个人自由,这样才能将个体整合起来实现更高的效率,做到最及时、最灵活。同时,它又要包容对立面,也就是要具备民主自由的元素。那么,这个制度一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及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民主集中制。因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不是独立的,是属于集体的,这样协调起来效率更好。而市场经济保护私有制,私有制又保证个人自由和民主。所以,在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基础上,兼容私有制和市场经济,最能实现集权和民主的协调,也最能实现高效的灵活性。

反之,如果有“资本主义计划经济和资本主义集权分散制”的话,虽然它也有包容性,但它在基础上对个人自由的强调,使它很难在协调一致的效率上,在转向的灵活性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集中制相比较。

6.4【千年未有之变局】

人类历史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五种社会制度,平均下来,每种制度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因此,如果诞生新的社会制度是可以称得上千年变局的。

虽然历史上没有哪种社会制度完全纯粹和单一的。它们都多多少少包含对立因素。但是,目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最清晰、最自觉地把对立因素结合起来,并以社会主义为基础的。与其他制度相比,这种制度最有潜力实现更高的效率,更大的丰富性和包容性,能够最大限度避免暴力革命和流血斗争。如果发展的好,它的划时代意义将超过现有的其它制度。

环顾当今世界,能够带领十四亿中国人走在这条道路上的只有中国共产党,因此我们应该支持他。即使他有很多不足,我们也要“浇水施肥,杀虫除病”,把他建设好。

6.5【中国制度的历史性斗争】

人类历史中的斗争是自然进化的必然结果,但是回顾历史人们会发现,斗争的实质是“方法”的替换,也就是先进方法取代落后方法。在历史上,这个取代的过程是以“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暴力形式出现的。运用落后方法的人,要么主动放弃原有方法,学习先进方法,完成的“取代”的过程;要么,落后方法连同使用它的人一起被“肉体删除”,完成“取代”。这就是自然进化的残酷性。但自然进化的本质目标不是“杀人”,而是扫除落后的方法以利于“新生”。“新生”会有更高的效率,更大的丰富性。

自然是有“好生之德”的。自然因为有了生命才更好地展示了它的本质。越是高级的生命,越能体现自然的本质,这是生物进化的方向。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演化是朝着非暴力的方向,朝着爱护人,爱护生命的方向发展的。

目前的中美竞争,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以“文明冲突”的眼光看待历史发展。这使他具有更强的暴力冲动。中国主张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文明互鉴,比美国更加爱惜生命,更强调方法的竞争,而非肉体的搏杀。因此,美国还在旧时代中,中国正展望新的时代。

面对美国的压力,我们需要做好一切准备,保留采取各种应对方法的权利,但在心中,我们应牢记自己的方向和使命,不能偏离历史的大方向。

目前,有一个不利于我们的地方,就是世界上的主流观念把资本主义民主自由看做评判制度优劣的唯一标准。无论中国发展的多快,进步多大,主流舆论都不赞赏我们。这使我们在中美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台湾问题、香港问题,意识形态斗争我们没有获得更广泛的支持。寻求更多的国际合作,更大的国际市场,也总是遭遇意识形态障碍,困难重重。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制度优势的评价标准被西方掌握了。资本主义民主自由被“神化”。我们自己也不清楚正确的评价标准是什么,我们习惯用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标准。可是,我们还处在发展中国家阶段,生产力标准还不能为我们赢得主动。相反,它让我们被看做是暴发户,强国人。甚至国内也有一些民众不认可我们自己的制度。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必须掌握评价标准的发言权,用自然进化标准代替西式民主标准,正面争夺民主自由的旗帜,让世界知道为什么中国方法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使它更完善,更进步。这样才有足够的事实证明我国道路是正确的。否则,我们很难取得胜利,甚至被历史拿起又放下。

七、结尾

纵观人类历史长河,看似是不同文明、不同种族的角斗过程,是人们匆匆忙忙,蝇营狗苟的经历,实则是“方法”的此消彼长,生生灭灭的脉络。人类,甚至所有生物,都是方法的符号。所谓历史,就是“符号”运算的过程。世界,不过是方法的演武场。

斗争将更加精彩,生灵终将被护佑。自然并非沉默不语,你我都是它的声音。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