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自然宗教与原始宗教就奢论宗教历史,如同无根之木
【本文来自《宗教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史前宗教?》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不谈自然宗教与原始宗教就奢论宗教历史,如同无根之木。
我国祭祀传统与礼文化的源泉来自于巫觋文化,“国之大事,在戎在祀”,戎保证政权的存在,祀保证政权的合法性,祭天、祈谷、封禅都是统治者领祭的宗教行为。
宗教的起源自人类超验知识的产生、整合与流传。
超验知识最开始是个体的、零散的,如旧石器时代末期出现的遗体安葬、随葬品、描绘图腾舞蹈的岩画,这标志着灵魂祭祀行为的萌芽,也是泛灵论的基础。
原始人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免不了秉持原始思维,如自我中心、泛灵论、主客体不分等,因此他们理所当然地应用自己的经验解释各种自然现象,自己有生命、要吃喝能劳动、有所欲望,那么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必然也遵循这些规律,也具有类似的意识,那么将自然现象人格化神圣化进而崇拜,这也是最早万物有灵的宗教信仰开端。
至于传承宗教知识,起初原始氏族所有个体都是原始宗教的信仰者与践行者,此时信仰行为是个体的,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工的必要性凸显才有了专职的祭祀出现,原因包括崇拜对象祭祀行为随着人类认识自然能力提升而相应扩张,个体信仰行为与沟通影响鬼神的关联性越来越弱,于是强烈希望有联系鬼神的专业人士来开展祭祀活动;同时,生产力发展导致了更多基于年龄性别的分工,这使得一小部分人减少生产活动从事祭祀行为成为可能。从我国历史出发,这类人叫巫觋(女为巫,男为觋)。
最早的巫觋可能是母系氏族的氏族长或部落首领,在众多民族关于萨满/巫师起源自女性,这或许是跨文明普遍存在女巫的一种解释。巫通过请神附身与过阴来完成与鬼神的沟通,为了更好地开展沟通(增加信仰代言者的神圣性),更多的工具与仪式被发明应用,神山江河、神木、龟策、牺牲、歌舞、玉器、乐器、食器,而他们的职责主要包括1占卜未来自然与人事,2祈求生产丰盈人丁兴旺,3消灾禳祸,4治疗疾病,5保存传播知识,6各种自然现象与习惯法的解释者,7为逝者提供安葬仪式,8为统治阶级提供帮助,如对其他氏族展开掠夺战争前占卜祭祀,复仇战争前背诵历史历数冲突冤仇,战争中激励士气、从天候、工具、战术角度辅助作战。
所以巫觋保存与传播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其他工作,是手段而非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