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命在旦夕,尹锡悦只得媚美

作者  秦安战略

如果你想让一个人灭亡,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感受到辉煌。

不停的喂养,不停的纵容,不停的吹捧,一定要让他骄傲,缺乏求知的欲望,缺乏认知,最后就会作,作死的这个作,作到最后,就是自我毁灭。

日本人说他们是大和民族,几百人几千人的战争就敢说是“战国时代”,最后内心不断膨胀,乘着时代的便利,吃掉朝鲜还不够,还想吃掉我们,最后自己膨胀而死,估计永世不得翻身,现在是美国的奴仆,以后是我们的下人。

几千万的人口,面积仅仅只相当于浙江省大小,韩国就敢称自己大韩民国,就敢拳打日本,与我争锋,这就是作,作死的作,作孽的作。

在抗美援朝战争之后,凭借冷战的时代红利,韩国经济开始迅速起飞,他们说那是“汉江奇迹”。

可是,在早期,真正的奇迹不是汉江,而是日本。

1960年,日本GDP是韩国的11.2倍;

1970年,日本GDP是韩国的23.6倍;

到了1973年,这个数字达到了极致的31.1倍。

所以说当年的世界奇迹应该是日本,上了年龄的日本人看不起韩国,是从他们小时候就开始的印记。

韩国的起步是从1961年的军事政变开始的,年仅44岁的陆军少将朴正熙发动了516军事政变,推翻了民选的昏聩领导,开启了韩国长达18年的朴正熙时代。

在朴正熙的前五年,韩国的经济还不亮眼,可是到了朴正熙遇刺身亡的1979年,韩国和日本的差距被迅速拉近。

当年日本GDP只是韩国的15.8倍,已经回到了60年代初的水平。更重要的是韩国GDP占世界的比例从1961年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时期的0.17%跃升到0.84%。

现在韩国的知名企业,三星电子,韩国现代,起亚,造船业第一的现代重工,都是在朴正熙执政时期开始迅猛扩张,奠定了世界级企业的基础。

我不是为独裁唱赞歌,朴正熙在任期间对我们也不好,但是客观地说,朴正熙确实让韩国人感受到了什么叫成长,后来朴槿惠之所以能当上总统,我想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她是朴正熙的女儿。

进入80年代,随着美国对外政策的转变,开始打压日本,扶持韩国,韩国的半导体等支柱产业开始进入大发展时期,特别是三星半导体,成为日本倒下最大的受益者,当然,在三星飙涨的过程中,外资逐步开始介入,最终成为三星的大股东。

在A股上市的公司,外资持有比例不能超过28%,一旦达到这个限额,就不允许外资买入,只能卖出,因此,外资在A股只能享受到分红权,没有控制权,但是在韩国不一样。

包括老李家在内的所有韩国人,持有的三星股份只有16%,其余股份都是外资持有,其中主要都是美资。

所以说三星其实就是一个外国企业,说它是美资企业也不为过。不止三星,韩国很多巨头都是外资的赚钱工具。

从这个角度也能解释为什么在80年代美国会打击日本,扶持韩国,因为扶持韩国,就相当于扶持自己。

1980年韩国经济总量在世界排名第26名,到了1990年,名次上升到15名,2000年爬升到12名,最高峰是2004年,韩国经济进入世界TOP10。

韩国2000年人口只有4700万,印度人口是10.6亿,印度人口接近韩国的23倍,可是印度GDP还不如韩国。

韩国这种逆天的表现完全得益于美国人对它的扶持,扶持韩国的电子,汽车,造船,石化等产业,让韩国成了一个工业领域的小巨人。

不是韩国有多强,而是美国让它这么强。

受制于人的感觉是很不爽的,表面上是韩国人赚了钱,实际上是美国人赚了大头,扶持韩国财阀赚小头,造成严重的社会阶层分化,前些年鸟叔的那首《江南style》不就是在讽刺韩国财阀的奢靡生活嘛。

其实韩国的这种经济财阀也适合所有的殖民地。

只要是被殖民的地区,就大概率会出现财阀,而且财阀很喜欢干包租公的行当,比如日本,印度,非洲一大片,现在的中东欧,包括我们的香港地区。

这些财阀的起家或多或少都是因为西方的扶持,这是根,一旦这个根不在了,他们就会迅速枯萎,所以他们特别希望西方能继续强盛。

期盼最大的国家,韩国便是其中之一。

2020年,韩国出口的前两个产品是“机电设备”和“运输设备”,这两项占韩国总出口额的比例分别是44.4%和14.7%,也就是说一旦韩国的电子设备,汽车和造船业出口受阻,整个韩国就会陷入巨大的困境。好巧不巧,这几个都是我们重点发力的产业。

除此之外,韩国的支柱产业还有石化行业,韩国并没有油气资源,可是让人没想到的是,它居然是石化产品出口大国。

韩国人进口原油,然后加工提炼,再销往其他国家,主要就是在东亚销售,就是这样一个产业,都成了韩国的支柱之一。

由此可见,韩国人把制造业优势发挥到了何种地步。

500

石化产品的第一大客户就是我们中国,而它进口石油来源第三名也是我们,从中国进口原油,加工提炼之后再出口给我们成品,赚手续费。

现在沙特要自己在国内建厂,在东北和华东连续布局,沙特人要吃掉韩国人的这个市场,这对我们来说没差别,只不过是把韩国人的业务给沙特人。

对韩国人来说,就会逐步丢失石化出口的第一大市场。

无论是半导体,还是汽车,甚至石化这种市场,中国都在对韩国制造业实施全方位的打击,如果说好听一点就是全面竞争吧。

这是系统性的,全方位的,多行业的,同时性的打击,韩国面对这种打击完全没有招架之力。

韩国没有什么资源出口,完全是靠制造业,因此,一旦制造业出口陷入困境,就会导致国内的杠杆破灭,随即就是系统性的反应。

被外资控制较深的地方,有一个比较共同的特点:房价很高。

因为外资玩的就是垄断经济,代理人自然也是在维护这种经济,所以日本,韩国和英国这种国家很多资源都集中在首都,房价奇高无比,当然,我们香港地区也是这样。

现在韩国房价的这个走势已经不能用“下跌”两个字来形容,这完全就是要崩盘的意思。

我们对比就能发现,现在房价下跌的这个斜率,比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时期更大。

500

出口效益好,韩国人有钱,有钱了就想着买房买车,这就让房价上涨,房价一涨,又会有更多的人开始炒房,加杠杆,毕竟资产价格上涨的收益远远快于工资增长的收益。

杠杆加上去了,房价涨的更猛,一片狂欢,莺歌燕舞,雄心万丈,想对全世界唱征服。

结果,中美贸易战,中国开始去美国化,减少韩国进口,同时,世界需求下滑,有钱人都开始抢购大宗商品,抛弃科技产品,靠中高端制造业立国的韩国,贸易顺差变逆差,资金大幅出走,游戏要结束了。

500

韩国人没钱了。

没钱了怎么办呢?

搞钱啊。

于是尹锡悦去了美国。

中国在2018年还是韩国最大的顺差来源地,但是后来顺差金额逐步缩小,到2022年韩国对华贸易变成了逆差。

究其原因,主要就是韩国的优势产业被我们逐步地吃掉了,因此,尹锡悦去美国,有几个目的:

▶第一,如果美国对华继续制裁,有利于韩国的相关产业得到一点喘息机会。

▶第二,让美国不要限制部分韩国产品对华出口,同时,想加大对美国的出口,让美国不要设置障碍阻止韩国产品在美销售。

尹锡悦非常清楚,韩国和日本的矛盾,并不会损害韩国的根本,只要三星的大部分股份还是美国人的,那美国就会继续扶持韩国。

和中国的产业竞争,才是现在韩国的命门所在。

一旦和我们的竞争失败,韩国倒退回朴正熙上台之前的状况,是完全有可能的。

1996年,韩国GDP是6101亿美元,1998年韩国GDP只有3833亿美元,亚洲经济危机让韩国GDP下滑了37%,也让欧美抄底了韩国。

当年韩国之所以能迅速爬起来,就是因为欧美抄底了,当然可以让韩国起来,不把产业搬出去。

可是,这次韩国如果被我们按下去,就永远没有翻身之日了,说韩国命在旦夕也不为过。

正是基于此,尹锡悦在美国访问的时候,居然提起了抗美援朝时期的长津湖,这个意思非常明显了,就是想告诉美国人,他们不能抛弃韩国。

一旦美国溃败,那韩国就彻底完蛋了。

不要说在中国重新构建的世界工业体系里面没有韩国的位置,就是韩国连最基本的军事安全都无法得到保障。

在安全方面,韩国和日本完全不同,一旦美国输了,日本只要对我们投降就可以了,不杀降兵是规矩。

可是韩国不一定有这个机会,都不需要我们动手,北边的朝鲜就会南下解决它。

美国的败局已经被全世界大部分国家看在眼里,对于美国来说,现在面临的其实是一个选择题,当美国势力衰弱的时候,要保住一个地方,会保住哪里:

A,东亚;

B,欧洲;

C,中东;

D,其他地方。

韩国现在非常期待美国能选择A,继续在东亚待着,千万不要撤退。一旦美军撤退,韩国会不会成为阿富汗,南越呢?

韩国人不敢想,这个问题是个哲学问题:一旦美国不行了,韩国存在的合理性就没有了。

韩国是冷战之初的产物,是美苏争霸的结果,是美国构建全球工业分工的一个着力点。

如果冷战继续,中美对抗升级,韩国就能继续存在,甚至作用更大,如果美国输了,那韩国的命运,和乌克兰的命运有什么区别呢?

如果美国构建的工业分工被废弃,中国重新构建,那韩国不要说半导体,就是富士康这种代工厂都无法保住,因为在我们进行的再分工体系中,电子产业代工这种事情是交给东南亚做的。

基于经济和安全两方面考量,韩国继续存在的合理性确实存疑。

所以韩国对于美国的依赖,远远大于美国对韩国的依赖。

尹锡悦到美国,又是献唱,又是说长津湖,表示要援助乌克兰,还对台湾问题口出狂言,在此之前还说日本对韩国的那些伤害历史过去了。

其实他的潜台词是说:丑哥,我已经不给自己留下任何余地了,我毫无廉耻的巴结你,你可千万不可负我。

人在临死的时候,会有两种反应,第一种就是宁死不屈,第二种就是胆已吓破,大小便失禁,极尽所能地抓住最后一根稻草。

尹锡悦现在大概就是第二种表现,用最谄媚的态度,求得美国的留下,而拜登呢?

我估计他会这么想:现在全世界主要国家都在抛弃我美国,我们官员出去到处吃瘪,好久都没有国家这么奉承我了,我赶紧抓住机会秀一把大国风范,最好还送点钱过来,美债真缺人买呢。

尹锡悦和拜登,各怀鬼胎,但是身处同一艘破船之上,随着这条破船越划越远,最终,他们会在水面上慢慢消失。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