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的关键无非是人口和资源,高素质人口又是发挥资源优势的关键,但乡村都没有

【本文来自《中国农大最新调研成果披露:乡村振兴中基层干部面临七大困惑》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个人的想法,部分用词可能会有冒犯性,理解意思就好。

其实乡村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工业化“多余人口”的保留地,能适应能融入城市的都去了,

乡村人口都是失业的、老弱小的,教育程度不高的为主,或者说是剩余劳动力人口,

振兴,基本盘无非是人口和资源,人口多才有大市场优势,才有产业链优势,高素质人口又是发挥资源优势的关键,这些乡村都没有,或者说都被城市吸走了。

地区总要有一个个核心,旁边的腹地就是被虹吸的,那虹吸完了之后,振兴的是核心,部分外溢振兴的是邻近小核心地区,形成一个大节点带小节点的局面,小节点之外就是选矿剩下的矿渣了,总不可能处处都是富矿。

比如长三角和珠三角就是先振兴的大核心区域,有大河淡水资源以及航运优势支撑的大节点城市汇聚了人口和市场,带动了工业更进一步汇聚人口,

远端没有航运便利的地区,交通上没有大宗航运的成本优势,做什么成本上都比不过大河流域辐射带上的节点,做个基建吧,砂石水泥钢材运进来都是额外成本;货物特产运出去又是额外的油费车费装卸费人工成本,

乡村镇这一级,靠近大节点城市的,因为运输成本,还能享受外溢的福利,比如长珠两个核心附近的村镇都不错。

靠近小节点城市的,会稍微好一些,但是肯定不如大节点城市周边,有铁路经过会稍微改善但也先天不足。

更偏远的山村,既没有大河大路,只能吃到工业化核心外溢的一点点残羹冷饭,从历史长距离的尺度看,唯一的优势就是人口少了之后,土地山地的价格成本低,一个人承包一片山头,靠近大县城节点的还能搞点种植业养殖业,但是大县城人口市场有限,也不需要太多配套农业。

所以乡村振兴,宏观规划上来看,就是在水资源的基础上,划分各种级别的节点城市,把人口引导调配到一个个节点周围优化配置,尽可能形成区域范围最大的人口市场规模优势,

缺水地区人口和经济发展都受限,要么等时间过去老人走了年轻人出去了,自然调配,

急的话可以在水资源富余,交通相对便利,土地资源允许的地方,把人口集中,土地集中利用,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样集中了城市化了,因为住房条件就业压力抚养成本,多生会影响宜居度,生育率就会继续下降,人口可能会继续萎缩,最小节点(小县城)长期来看可能会因为没有支柱产业维持,那么就会人口持续减少,维持越来越难。

水资源的问题也会有气候影响,大河的水利非常重要,特别是西南的高纬度的大河,多的水量能调到西北华北的话,可以多出若干个中等节点城市,把零散的缺地缺水山村人口调出来,

就是工程量太大,横断山脉青藏高原又有地震带,雅鲁藏布以及澜沧江水系的水不好利用。

再长远的规划可能就是跟中南半岛联系更紧密,就着河流本身走向,把多的人口搞出去共建中南半岛,这些河流下游因为水资源丰富搞几个大节点还是可以的,就是比较久远了,子孙后代去做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