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经:中国制造业成本接近美国?这个数据从哪来的?
陈经 风云学会副会长、《中国的官办经济》作者
波士顿咨询2014年出了一份报告,说中国制造业的成本跟美国差不多了,然后,媒体和各种报告铺天盖地到处都在引用,说中国制造要警醒了。但是,我对这个报告是怀疑的,中国制造成本不应该只比美国低这么一点点,所以我去研究了一下。
完整视频将于本周四更新
以我的经验看来,在人文社科领域有很多看上去很权威的机构和人士发布的一些数据、报告、理论其实是很可疑的,而且可以提出绝对的证据推翻它。
我这里提个案例,波士顿咨询(BCG,Boston Consulting Group)是业界非常知名的咨询机构,它在2014年发布了一个制造业成本的报告,说的是美国的制造业成本只比中国高5%,如果在美国制造一个东西需要一美元,那么在中国需要0.96美元,并不便宜多少。
中金公司是研究中国制造的,它引用了BCG的研究,说中国制造的成本确实跟美国差不多了,所以中国制造要警醒。这个报告的影响力很大,除了中金,引用BCG报告的铺天盖地到处都是。
但是,我对这个报告是怀疑的,我认为中国制造成本不应该只比美国低这么一点点,所以我去研究了一下。怎么研究的呢?下图这个网站列出了BCG制造成本的计算方法——制造业成本 = 劳动力+电力+天然气+其它。
假设美国的制造业基准是一百,然后其他所有国家的每一项都会跟美国对比来计算综合成本。
美国:劳动力18.2+电力1.1+天然气1.5+其他79.2 = 100
中国:劳动力10.2+电力1.8+天然气4.4 +其他79.2 = 95.6
计算过程就是这么简单,好像也不难理解,那么它的毛病在哪?
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劳动力、电力、天然气这三项统计要素在每个国家是不一样的,但BCG用了一个很不好的假设,默认所有国家的其他成本都是一样的,而且是一个绝对的最大头——79.2。
也就是说,即使一个国家的天然气、劳动力、电力都不要钱,制造成本也需要79.2,只比美国低20%。所以说BCG当初制造出这么一个指数,就是为了形成美国的成本没多高这么一个概念。
我们来看2004年的数据,在同样的计算方法下,中国的制造业成本是86.5,比美国低14%,听上去也不低多少。但是如果排除掉“其他成本”79.2,可以发现:中国的劳动力+电力+天然气=7.3,美国的劳动力+电力+天然气=20.8。
7.3大约只是20.8的三分之一,所以2004年中国的制造成本是比美国低非常多的。当然媒体没有去说2004年中国制造成本比美国低很多,都在说2014年中国制造成本和美国接近了。
那么我们下面再看看2014年的数据有没有问题?2014年中国制造成本是95.6,跟2004年比,成本确实大幅上升了,劳动力、电力、天然气三项之和达到了16.4,变成了美国20.8的80%。
但是,你或许没发现BCG又玩了一个障眼法。它这个计算公式实际上假设制造一个东西需要的各项成本,比如劳动力18.2、电力101、天然气1.5,这些对美国自己是可以成立的。但是在中国制造一个东西,如果劳动力成本10.2,那么电力成本1.8好像还正常,而天然气成本4.4已经相当于劳动力成本的一小半了,有这样的中国制造企业吗?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如果觉得天然气贵,就不用了呗,改用煤了。说白了,BCG就是假设有一个很傻的中国制造企业,然后再拿它去跟美国的制造业成本做比较,这种比法是绝对不对的。
我在2015年8月写了一篇揭发的文章,当时也得到了很多媒体的转载。但是BCG报告的影响力还是太大了,所以直到现在还是有很多媒体在说中国制造业成本和美国差不多了,所以这已经变成了一种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