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话语权的“杀手锏”之一——“历史经纬”

一、中西方对待“历史”态度迥异

2023年4月2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就英国外交大臣克莱弗利对台湾问题说三道四的事,要求克莱弗利去好好补补历史课了。

毛宁发了一个球,克莱弗利大臣马上去接了。

500

克莱弗利外交大臣

克莱弗利大臣也许是很“听话”立即去临时抱佛脚补学中国历史了,也许是“不服气”要出来秀一下自己的中国历史知识以证明自己不必“补课”。

当地时间4月25日,克莱弗利大臣就对华政策发表演讲,大段大段地提及中国历史,还引用了《三国演义》开篇名句“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接着在赞扬中国在秦朝统一之后,在2200年时间里,有2000年位于世界第一;还谈及了中国四大发明以及商朝的古文字;甚至说1820年中国清朝的GDP份额占世界三分之一,超过了当时英、美和欧洲的总和——当时那时的美国刚刚把领土扩张到太平洋,吞下佛罗里达,但还没有拿下墨西哥的半壁江山。

站在中国人的角度看,克莱弗利大臣谈中国历史,好像是关公面前舞大刀,但好歹有了一些进步。但是谈历史引用《三国演义》这本中国古代小说名著,近似民科水平,对于历史和演义傻傻分不清。

事实上,西方人的历史和历史观,有点像三哥的各种美食一样都是糊糊的,他们经常把宗教经典、神话传说和正经史料混为一谈。很多人把圣经当做历史,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在200年前西方“考古学”兴起之前,其历史观念里和历史书里,根本没有什么“苏美尔文明”、“古埃及文明”、“印度文明”这些概念和“历史”。这些“古文明历史”,都是最近200年才通过“考古”出现在西方历史教科书上,而且最早的“考古”也不是专业的“考古学家”,而是一些猎奇的富翁。

500

历史,在中国人观念里和西方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在西方,历史和艺术之类放在一起,似乎可以任意拿捏,任意戏说;而在中国,那是非常严肃的事、非常官方的事,自古就有专门的史官在记录历史。中国人的历史最完备,无论是严肃史籍,还是考古材料,门类齐全、包罗万象,涉及到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科技方方面面,构成鲜活的五千年历史。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样是东方大国印度,对于“历史”更是一本糊涂账,连精确的时间观念都没有,如果没有周边汉藏文献、波斯文献的记载,印度的古代历史学等于0,直到考古学的兴起。

马克思曾一针见血指出:“印度根本没有历史,至少是没有为人所知的历史。”印度古代甚至时间概念都几乎没有,翻开古代印度文献,极少像中国古籍一样提及“某年某月某日”,例如著名的金钢经翻译成中文,就使用“一时”这样的时间概念,而没有具体的时间概念,没有时间概念,哪来历史呢?

近代以前,欧洲也不重视历史,直接把圣经等经典当做历史。美国也不重视,因为毕竟自己历史短。

欧美不重视历史,不大研究历史,却很“重视”法律,号称自己是法制社会,甚至立法、司法都成为三权分立的两权。难怪在西方GDP中,法律工作者创造的GDP占据很大比重。

而中国的观念有所不同,中国人认为法律毕竟是人制定的,可以按照需要修改的,但是历史不同,它是客观事实,不能随便修改的。

当然西方政客、法律工作者更重视国内法,对于国际法并不重视,合则用之,不合则弃之。也许国际法不能带来很多的GDP吧?西方这种对待国际法的“合则用之,不合则弃之”做派,中国已经领教了很多次了。

二、“历史经纬”的提法,树立了中国外交的话语权

由于历史原因,国际舆论权一直掌握在西方国际手里,尤其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西方媒体更是一家独大,所谓的言论自由,也是在西方语境囚笼里的“自由”。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长期不得不受制于西方的话语陷阱和话语囚笼,被肆意地歪曲和妖魔化。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学会了扬长避短,利用自己在历史逻辑方面的优势,在2014年提出了“历史经纬”这个概念。

2014年3月3日时任外交部发言人的秦刚在例行记者会上首次在官方外交场合使用了“历史经纬”一词。

问:一些西方国家领导人认为俄罗斯的做法违反国际法,中方有何评论?

答:中方对乌克兰当前局势的看法和立场,我在昨天的发言中已经完整地进行了阐述,我建议你再看一看。

我想指出,我们了解乌克兰问题的历史经纬和现实复杂性。乌克兰局势走到今天这一步事出有因。我们希望有关各方能够推动通过对话协商政治解决有关分歧,防止事态进一步升级,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

500

“历史经纬”这个词,源自黑格尔哲学,是黑格尔哲学中重要的社会历史观。黑格尔认为:世界理性和人类热情是历史发展的经纬线。

2014年《和平与发展》第2期期刊发表了丁原洪的文章——《乌克兰危机的历史经纬与现实启示》。这是中国学术界第一次把乌克兰危机从历史经纬的角度系统地解释,为以后中国在俄乌危机中的立场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丁原洪是资深的外交家,50年代就在罗马尼亚工作,后来在外交部主管罗马尼亚事务,60年代参加了中苏边界谈判,70年代又见证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全过程,后多次担任大使等职务。

所以外交系统使用“外交经纬”也是情理之中了。而且“外交经纬”这个话语横空出世,中国外交话语权令人耳目一新。坚守了中国在俄乌冲突的中立立场,完全符合中国利益。中俄高水平合作不是针对乌克兰和欧洲的,中国和乌克兰欧洲的合作也不是针对俄罗斯的。中国历史主张根据“历史经纬、是非曲直”去公正地解决有关问题。

当然更早地,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时候,也有学者使用过“历史经纬”一词。

三、“历史经纬”,让中国外交在立陶宛问题和琉球问题上赢得主动

不久前,又因为克里米亚的“历史经纬”问题上,中西方在舆论上产生了交锋。

驻法大使卢沙野,在接受法国一家电视台采访时候,不出意外,又被问及克里米亚问题。西方媒体有个特点,即采访目的不是为了澄清事实,而是设下话语陷阱,“审讯”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甚至常常打断被采访者的话。

500

克里米亚

克里米亚是否属于乌克兰?卢大使回答说,“这取决于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因为“克里米亚原本属于俄罗斯,是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把克里米亚送给了乌克兰。”“前苏联国家没有有效的国际法地位,因为没有国际协议认定他们作为主权国家的地位。”

从历史角度看,这个回答没有任何问题。作为资深外交官,卢大使的逻辑非常清楚,他的意思是,在苏联时期,克里米亚划给乌克兰是根据苏联中央的行政命令,各加盟共和国没有主权,所以不是根据国际法把克里米亚划给乌克兰。

但是美欧一些媒体刻意歪曲了卢大使的原意。故意掀起轩然大波。——事实上,西方政客经常失言,动不动就出言不逊,要干预中国内政。

波罗的海三国率先勃然大怒,尤其是立陶宛,声称自己不是“前苏联国家”,而是被“非法占领”了50年。当然立陶宛有权这样认为,但是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500

立陶宛版图的演变

首先,波罗的海三国最早是1918年一战后脱离沙俄独立的,1940年左翼在波罗的海三国选举上台执政,通过公投加入苏联。二战后雅尔塔会议确认了各战胜国的利益,等于给波罗的海三国加入苏联“背书”。如果认为这是“非法占领”,等于挑战二战后秩序,欧洲边界真的要乱成一锅粥了。

其次,立陶宛在苏联统治期间,苏联中央帮助其获得不少土地。如果是被苏联“非法占领”的国家,那应以占领前领土为准。把苏联从德国夺来的克莱佩达(梅梅尔)还给德国,苏联花750万美元买来的今立陶宛西南也还给德国,把苏联中央划给立陶宛的施文乔尼斯等地还给白俄罗斯,把从波兰手里获得的,本交给白俄罗斯管理再转划给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市和维尔纽斯州还给波兰。那立陶宛领土就所剩无几了,而立陶宛需要向拉脱维亚索要被苏联中央重新划分过的领土。那就比克里米亚问题还纠缠不清了。

目前和中国关系不大好的立陶宛一翻历史,一看“历史经纬”发现不对劲,赶紧主动声明:说中国外交部澄清之后,这事就告一段落了。

欧洲和西方媒体本想借此机会故意浑水摸鱼,倒打一耙,但多数欧洲国家官方和前苏联国家不为所动。波罗的海三国和乌克兰也不想再无意义纠缠下去了。

在琉球问题上,中国的“历史经纬”提法同样赢得了主动。

琉球王朝本来是中国明朝清朝的藩属国,在1879年3月被日本正式并吞。二战之后,被美国“托管”,1972年美日私下授受,把琉球交给日本管理,改名“冲绳县”。

如果深入研究历史经纬,我们注意到,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其中第八条明确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不久之后苏联也加入这个公告。

也就是说,日本的领土仅仅包括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其余领土必须由中美英苏四国共同决定,显然,琉球不在日本领土之内。不久,日本国王在所谓“终战诏书”中明确表示“愿接受其联合公告”。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中明确规定,日本“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

500

琉球王国王宫复原图

1971年6月17日,美日私自双方签订了《关于琉球群岛与大东群岛的协定》,但是通篇都没有出现“返还”或“复归”的字眼,也没有提到任何有关“主权返还”的事务,文中相关领土的名称也不是“冲绳”,而是“琉球”。仅仅是所谓“施政权”(含行政权、立法权与司法权)的“让渡”。——即使这个非法的协定,也没有提及主权。

只是日本官方和媒体,从那个时候开始,浑水摸鱼,故意把《关于琉球群岛与大东群岛的协定》称呼为《冲绳返还协定》。

这样一认真追究“历史经纬”,日本对于琉球的“主权”就十分可疑了。根据联合国宪章,自决权属于国际强行法范畴,该协定不管是从内容上还是法律性质上看,都不能成为日本目前统治琉球的合法依据。

四、“历史经纬”必将成为中国外交的杀手锏

回到克莱弗利大臣的讲话,可以发现其逻辑不通,历史依旧不及格。仍然需要“好好补补历史课”。既然你认识到中国屡次崛起,再次崛起不可避免,为何还要坚持干预中国内政呢?

你到底有没有看清“天下大势”呢?你这么喜欢三国演义,莫非期盼英伦三岛也三分天下?

最后把《三国演义》最后一句送给克莱弗利大臣,至于他懂不懂,就看他的历史水平了!

纷纷世事无穷尽, 天数茫茫不可逃。

“历史经纬”必将成为中国外交的杀手锏。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