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的星舰与苏联的N1火箭有区别吗?

没有意外,星舰还是炸了,30亿美元的大烟花,指挥大厅里的马斯克表情呆滞。为了节约成本,缩短研发时间,不愿投入精力研发大发动机,简单捆绑了一堆小发动机,故障率自然会成倍增加,再牛的可回收技术,节约出来的钱也经不住多炸两回。据说在点火台上就有几台出了故障,最终没能侥幸成功。

500

大量小发动机绑在一起,这让我想到了前苏联的N1火箭,当时也是这么干的,没想到啊,这么多年过去了,美国人居然在走苏联人的老路,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当年苏联人这么干,被很多人骂是体制问题,而现在美国人这么干,很多人则称之为是成功之母! 信仰的黑洞,确实影响了大量思维行星的运行轨道.........

500

苏联的N1火箭发动机喷口

资本家追求的永远是经济回报,时间成本也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猛禽发动机虽然优秀,但单台推力太小,靠简单堆砌发动机数量真的谈不上创新,那不过是苏联人玩剩的东西,多一台发动机就多一个可能的故障点,失败率也会大大增加。当时的画面显示,在空中共有5台发动机没有工作,这造成力矩的不平衡,影响火箭姿态,最终导致翻转、爆炸….

500

星舰的火箭发动机喷口,发射时4台发动机未点火,之后又有1台发动机熄火

30亿美元灰飞烟灭倒是小事,但根本问题是没有大推力发动机,现在的设计方案再怎么优化,也难以从源头上解决失败率高的问题,想重新研发大推力发动机,再组织发射,就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事了, 资本与股票市场等不了这么久!马斯克的星舰计划,靠的是投行的融资,靠的是股市价格,前期画的大饼确实引来了大笔投资,如果真是设计存在缺陷,会让投行大佬们失去信心,当他们看不到短期回报的希望时,就会出现后期融资困难,到时可能会成为烂尾工程,甚至被迫破产清算。

航天事业是个科学严谨的系统工程, 需要大量的、持续的、稳定的资金投入,还需要大量的科研人员、以及万无一失的研发态度,若依靠只想赚钱的私人资本家们的冒险精神与投机行为,可能难以走的更快、更远… 当然,如我前文所述,信仰的黑洞会影响思维行星的轨道,很多人根本看不到或自动过滤这些,反而一味地为其叫好。。。

此次星舰发射全过程如下: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