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必须成为规则制定者

建国之后开始的工业化进程,虽然不乏痛苦的经历和曲折的弯路,但中国人以前无古人的速度迅速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实现了生存模式的跃迁。

这中间真正艰难的不是人员身份的转变。因为中国的大陆季风性气候,带来了四季分明的冷暖交替和规律性的降雨分布,使得中国农业耕作的时间性非常之强。中国农民几乎可以不经训练直接适应工业化生产。这与印度和东南亚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人真正需要花精力转变的是季风性农业形成的对冒险精神的排斥,以及对外部世界的保守态度。工业生产与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一开始就是世界性的,需要原料产地、世界市场以及资源的全球配置。也就是说,一旦实现了工业化,我们的利益就不可避免地遍及全世界,并且需要用强有力的国家权威来保护,绝不是做好自己就可以万事大吉的。

当中国的国力上升为世界第一的时候,同时意味着我们必须成为世界秩序的制定者和裁决人,如果有人违背这些规则,我们必须有“虽远必诛”的能力。否则,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随时可能被打断。

也就是说,“不另起炉灶”的想法是要不得的。美国人总是在强调“基于规则的秩序”,这个规则就是“美国优先”和“美国霸权”,按照这个“规则”,中国就不能强大,只能停留在产业链低端卖苦力。只要中国人想过好日子,就必然与这种“规则”发生冲突,即使我们只是出于自保,也无法避免这个冲突。

当年古丝绸之路之所以能够畅行,是因为有“安西都护府”的存在。同样的道理,丝绸之路之所以中断,也是由于我们的实力不足以击败海上和陆地强盗的肆意掠夺。

在经济走向世界的同时,军事也必然要走向世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