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艾滋病的一些科普知识

1,什么叫艾滋病?

我们常常说艾滋病如何如何,其实严格地说是HIV感染。

因为只有如下情况之一的HIV感染者才算是艾滋病患者:

①,CD4细胞计数<200个/μL

②, 无论CD4细胞计数多少,有艾滋病指示性合并症

在今天,一旦感染HIV就应启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所以,很多早期感染者是可以不走到艾滋病这一步的。

2,在中国,HIV的主要传播方式是什么?

是异性传播。

尽管同性传播的风险最高。但主流是异性传播。

中国目前每年新发的HIV感染率并不是很高。

但由于缺乏对HIV感染的科普知识,很多人对性行为传播的风险还缺乏足够认知。

3,美甲,纹身是否会传播HIV?

这个可能性当然有。但可能性极低。

因为HIV病毒很脆弱。在离开人体后会很快死亡。

只要有基础的消毒,干燥等,HIV病毒就会死亡。

所以很多人说自己是因为美甲,纹身,口腔治疗而感染,你大体可以认为他在骗你。

4,输血与献血的传播可能性。

首先,献血是不可能被感染HIV的。因为今天的献血时的采血设备全是一次性的。 

而输血被传播的可能性也极低;但仍存在。

这主要是因为存在血液检测的窗口期问题。 所谓窗口期,即感染者血液有传播性(估计在每20mL血液中有1个病毒拷贝时)到被检测出来的时间段。

采用单份血液样本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ing of individual samples, ID-NAT)的方法来检测HIV病毒,可以让窗口期缩短到5.6天-8天。

如果采用多样本混合检测(minipool nucleic acid testing ,MP-NAT)的方法,窗口期为9天-11天。

但是,由于ID-NAT的成本高昂,目前只在南非等HIV高感染率的国家推行(成本/收益高)。

而美国等仍采用MP-NAT技术对献血者的血液做检测。

由于窗口期的存在,导致输血仍存在一定概率被传播HIV病毒。这个概率在美国是1/230万单位至1/160万单位;在加拿大为1/1000万单位至1/780万单位。

5,如何阻断HIV感染者通过性行为传播HIV?

性行为是人的天性。是无法剥夺的。

如果HIV感染者得到规范治疗,使其HIV病毒载量不可探测(即至少<200拷贝/ml),那他就不会把病毒传播给自己的性伴侣。 

当然,采用避孕套也可以降低传播概率。

但最佳策略是让HIV感染者尽早得到治疗,尽快且彻底地实现HIV病毒载量不可探测。

6,哪些性行为的风险高?

男男间的肛交的传播风险最高。

国际共识的建议是:男同性恋每3-6个月筛查一次HIV感染。

对于异性恋者,国际共识的建议是:一生里至少筛查一次。

每次妊娠都应该筛查HIV。

根据建模估算,性伴侣“单阳”的传播风险如下:

●肛交接受方:每72次性行为中发生1例传播

●肛交插入方:每900次性行为中发生1例传播

●阴茎-阴道性交接受方:每1250次性行为中发生1例传播

●阴茎-阴道性交插入方:每2500次性行为中发生1例传播

●阴茎口交接受方或插入方:每10,000次性行为中发生0-4例传播

实际上,当你有多个性伴侣,而性伴侣HIV感染状况不明时,你的风险就不可低估。对于这个情况,国际共识的建议是每年筛查HIV。

因为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可以让HIV感染者的死亡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补充阅读:

1,《HIV感染者应该在什么时候启动ART?

2,《接诊HIV感染者时的评估细节

3,《接诊HIV感染者后的评估要则

4,《HIV感染的诊断(修订版)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