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而普职分流是教育公平的最大障碍

【本文来自《姚洋:每多读一年书收入提高10%,“孔乙己长衫”真的是束缚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大学毕业业是中国公民中的普通一员,已没有自视甚高的资本,关键是你要有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读书一直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立业成事的基础,未来社会没文化的人是没有出路的。

博雅教育要从小学一直延续到大学三年级,文、史、哲、数、理、化、生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终身的。一个孩子从小到大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教是让他成为人格健全,有理想良知,有创造能力的人,而不是蝇营狗苟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文理科的占比应由市场去调节。文科生最基础的是阅读,演讲,写作能力。(阅读是理解能力,演讲是表达能力,写作是组织、思考能力和创造性。)其次才是专业水平。理工科大学应首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要加强通才教育,其次才是专业能力(因为社会发展变化太快了)。

综合性大学与技术类大学的发展应依据社会经济发展作适当调整,专业,教材,教学方法与社会脱节现象比较严重。

教育公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而普职分流是教育公平的最大障碍。普职融合,取消职业学校,全部改为普通高中应成为决策部门考虑的重点。也是消除社会歧视,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应加强校企合作。企业要遵守《劳动法》,员工是就业者,也是财富创造者。企业干部与普通员工收入差距太大,这不利于员工钻研业务,也不符合社会相对公平的原则。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