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观台风战斗机首架原型机和IRIS-T空空导弹

      在德意志博物馆航空分馆,可以近距离接触EF2000“台风”(Typhoon)战斗机的首架原型机DA1。

500

      台风是一种兼具制空作战和对地打击能力的多用途战斗机,由欧洲战斗机公司(英、德、意、西联合,由空客、英国BAE和意大利莱昂纳多公司合资,“EF”即为“EuroFighter”的缩写)研制,于1994年首飞,翼展10.9米,长15.9米,最大起飞重量23.5吨,最大载弹量7.5吨,最大马赫数2.0。

500

      台风战斗机采用鸭式布局(因为早期采用这种布局的飞机看起来像一只飞行的鸭子,故名),在三角形的主翼前方设置一对鸭翼。与在主翼后方设置水平尾翼的常规布局相比,鸭式布局具有敏捷性高(一方面,鸭式布局的升力的合力作用点在飞机重心之前,借助升力随迎角增大而增大的正反馈作用可以迅捷地改变机头指向;另一方面,鸭翼距离机身中后部的重心比平尾更远,能产生更大的控制力矩)、升力损失和阻力增加小(鸭式布局天然具有抬头力矩,即便在超音速飞行中因为升力作用点移动到重心之后产生低头力矩,也只需稍稍正向偏转鸭翼,产生向上的正升力以配平低头力矩;相比之下,常规布局飞机为了配平低头力矩,需要靠平尾较大幅度地向下偏移以产生负升力,把机尾压下去来翘起机头,造成较大的升力损失和阻力增加)等优势,还可以利用鸭翼产生的涡流来增加升力(鸭翼产生低气压的涡流,流经主翼上方能够增大主翼上下的压力差,实现增升),但也造成飞行稳定性下降、鸭翼涡流与主翼的相互作用复杂等缺点,需要更加复杂的空气动力学设计、采用计算机进行飞行控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才流行开来。

500

      为了优化高速性能,台风的鸭翼位置非常靠前,以充分利用鸭翼在高速状态下配平阻力小的优势,但鸭翼离主翼太远导致涡流增升的效果不明显,因此在鸭翼之后、更靠近主翼的位置额外设置了一对小翼作为涡流发生器。

500

      台风的进气道位于腹部,使用两台EJ200涡轮风扇发动机(同样由英、德、意、西联合研制),加力推力2×90kN。展示机拆掉了右侧发动机,可以看到进气道有一定的向上弯曲弧度,能够部分遮挡发动机叶片,减少旋转的叶片对雷达波的反射,有限地提升隐身能力。进气道下沿唇口是可动的调节板(展示机处于松弛下垂状态),通过改变进气口的面积和形状,在不同飞行速度下优化进气效率,尤其是在超音速时产生激波实现气流的减速增压。进气道口上沿是附面层隔板,用于隔离掉紧贴机身的低速(相对于飞机而言)附面层(边界层)气流,防止低速气流进入发动机。隔板上还有密密麻麻的吸气孔,用于吸走进气道内的附面层气体。

500

      进气道侧后上方有两组鱼鳃状的放气门,前方较小的一组用于排放掉进气道内的附面层气体,后方较大的一组用于排放掉高速飞行时进入进气道的多余空气。

      从这个角度还可以看见右翼翼根处的航炮炮口护盖。台风战斗机在这个位置安装了一门27毫米口径转膛航炮,最大射速每分钟1700发,备弹150发。

      进气道外侧下方的凹槽是半埋挂架(每侧前后串列布置两个挂架),用于挂载欧洲的“流星”或者美制AIM-120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把挂载的导弹半埋在机体内,可以减少阻力。

500

      展示机左侧前部的半埋挂架挂载了一枚AIM-120空空导弹。

      左侧进气道上方还有一个额外的排气口,是座舱空调的热交换器排气口。左翼翼根处的黑色洞口是辅助动力单元(APU)的排气口,APU负责在主发动机不工作时为飞机提供电力、液压、压缩空气等,可用于启动主发动机。垂尾根部是热交换器进气口,用于冷却从发动机引出的压缩空气。

      展示机的左右翼尖挂载了电子战吊舱,用于干扰对方的雷达和导弹;翼下挂载的是德国牵头研制的IRIS-T红外制导近距格斗空空导弹,也可使用美制AIM-9“响尾蛇”或英国牵头研制的AIM-132格斗弹。

500

      IRIS-T是一种第四代近距格斗空空导弹,最大射程25km,使用锑化铟(InSb)红外热成像导引头。

500

      导引头可以旋转,以追踪不同方向的目标。

500

(截取自维基百科视频)

  

      在空空弹的基础上,扩大弹体直径、增加推进剂装药量,又发展出射程12km的IRIS-T SLS近程地空导弹和射程40km的IRIS-T SLM中程地空导弹。德国自己还未及装备IRIS-T SLM,就先军援给了乌克兰。

500

(去年观网报道)

  

500

      2003年,首架台风交付给德国空军。德国空军是最大用户,共订购181架,英国装备160架,再加上其他欧洲国家和出口中东的量(法国在战斗机研制上走独立路线),共681架。冷战结束后欧洲马放南山,又有美国战机(F-16、F-18、F-35)挤压市场,台风比不上前辈“狂风”(Tornado)的992架的总产量。

500

(维基百科数据)

  

500

      在同一屋檐下展示的老前辈——狂风IDS型战斗轰炸机,由英、德、意联合研制,在此基础上又开发出防空截击型ADV和电子战型ECR。但狂风的换代市场被美国F-35抢占了不少。

 

500

      目前台风使用的仍然是机械扫描雷达,已落后于时代,计划升级为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

 

500

      1994年首飞的台风和1986年首飞的法国“阵风”战斗机被并称为欧洲“双风”,是欧洲第四代(旧标准下第三代)战斗机的代表,且因为性能优于早期的四代机而被成为“四代半”(三代半),而世界上首款第五代(旧标准第四代)战斗机——美国F-22于1997年首飞。那时的解放军空军主体仍然处于二代机时代,首批第四代苏-27战机1992年来华,国内组装的歼-11于1998年首飞并逐步实现国产化,苏-30战机则在2000年进入中国,自主研制的歼-10战机1998年首飞,消化吸收苏-27后研制的歼-11B战机于2002年首飞。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巨大差距从来不是我们自哀自怨的理由,而是我们奋起直追的动力,直到时间来到2011年1月11日,那个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下午——

500

请看

500

塑威龙傲骨——锻造歼-20钛合金整体承力隔框的三角防务4万吨模锻液压机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