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菜的落寞是因为鲁菜太讲究,而川菜的崛起是因为“快速”?
【本文来自《杭州悬赏100万元出点子,摆脱“美食荒漠”?当地回应:明显误导》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guan_1639421543022
作为广东吃货,我简单以个人的经历唠嗑几句:
大学同学里有几位是浙江人(而且基本都是富二代),杭州、绍兴、宁波的都有,她们的家乡菜也刚好可以代表浙菜美食。首先亮明观点:说杭州(杭帮菜)是美食荒漠的,要么吃到的是“酒店快餐”、要么真的没吃过、或者没了解过正宗的杭帮菜。
从定义上来讲,“美食荒漠”并不是指菜不好吃,而是指菜品过少,给人感觉没得选择,犹如荒漠。比如KFC,你花样再多,它还是面包和薯条,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食荒漠”。
OK,不管你是在“楼外楼”、“皇饭儿”等地方吃饭,可能有些人把不合乎自己口味的菜品、把做的不是很好的菜品,等同于杭帮菜 “也就那样”不咋地,这种错觉,究其原因是把厨师菜品的失败,等同于菜系的失败,这是不对的。举个例子,被大家诟病的“西湖醋鱼”,差评无外乎就是集中在醋鱼的“酸咸怪味”、以及草鱼的泥土腥味,试问,这道菜的这两种“硬伤”能代表“西湖醋鱼”不好吃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只能代表厨师不会做,仅此而已。
其它的杭帮菜品同样也是这个道理,红烧肉的过柴、叫花鸡的过油、龙井虾仁的“泡发虾”等等,这些菜品的“失败做法”,只能代表厨师的“偷工减料”,或者说这是在大城中快节奏之下酒店厨师不得已的“快餐做法”,道理就如同“预制菜”,绝对不能就以此得出杭州市是的“美食荒漠”这个结论,这一点,需要认清楚。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这就好比如一个人站在香港最繁华的酒楼门外,购买街边的牛杂和咖喱鱼蛋,于是得出“香港是美食荒漠”这个结论,那么,这就很可笑了。
.
(PS:以前读书的时候,去杭州、绍兴旅游,去我同学家里,她们家里人做的是很平常的家乡菜和时令菜,由于同学祖上是清朝官宦之家,“门第”比较深,也有家传美食,这算是“私房菜”吧。 在做标准的杭州菜时,也要对食材的挑选以及处理要做足功夫,比如大家常见的醋鱼、红烧肉、和绿茶虾仁,笋鸭煲等,选料要上乘(名贵鱼代替草鱼、虾仁现剥开),同样的菜品,食材的档次不同以及预处理的细心,做出来的口味就是两码事。
总而言之,江南水乡的菜品,食材非常丰富,因此做法繁简皆有,这一点,也无需去质疑讨论。在当下快节奏的社会里,传统正宗杭帮菜的做法,是否能跟得上市场的大量需求,哪怕是改良版的“杭帮菜”,如果你要让1个小时才能做好的菜,要在10分钟内就上菜,试问,口感和口味回好吗?
因此,或许可以这么去理解,不管是杭帮菜也好、还是其它菜系也罢,“又快又好又省时”的菜品,或许真的就是只能存在于“酒店快餐”之中了,不能要求过高了~~😁
我最近常在B站看鲁菜系列:UP主账号为“师父和我做鲁菜”!
其中师父陈宗明老师明确提到:西湖醋鱼的烹调技法就是脱胎于鲁菜中“醋溜”的技法!而“醋溜”技法,则是要先“烹醋”(姜葱蒜米爆锅之后,下醋)!醋烹香后,下其他调味料,下汤!然后下鱼(鱼要从后背改刀,掏出内脏,然后鱼两侧改刀!宰好鱼后,一定要将鱼腹内及鱼头内的血块清除,因为鱼的血非常腥,此时要第一次调味,腌制鱼,姜葱盐味精糖等少许。),此时要小火,有条件的同学,用大漏勺托住鱼,用90℃~95℃热水浸泡到鱼肉些微成熟(时长大概8分钟左右),即可出锅!出锅时,使用“托”字决!保持鱼的完整度!期间要二次调味,鲁菜里讲的“定口”!比如咸度、鲜度、酸度、甜度等,根据个人口味进行调控!
陈师傅明确说,西湖醋鱼已酸为首,所以一次烹醋以后一定要二次烹醋,不要等醋挥发了就出锅!
我也经过实验,一次烹醋后,菜品经过长时间的烹调之后,只有醋香,而无酸味儿!
最后说一句:想要菜好吃,主材必须是主材,像我昨天去某家食肆吃的“啫啫煲”一样,蒜头姜块葱条的比例明显占了二分之一还多!而鲁菜讲究的是“吃葱不见葱,吃姜不见姜”,那么烹制的时候一定是“葱米、姜米和蒜米”!而我去的食肆上来的煲只是温热!“啫”的精华完全没有体现!师傅炒制的过程只有10余秒,然后让“煲”来继续加热!
如果人人都好似你一样“不能要求过高了~~😁”,那无论是哪个菜系都经不住时间的考礼,于是纷纷落幕!
鲁菜的落寞是因为鲁菜太讲究!而川菜的崛起是因为“快速”!
但凡知道了“讲究”的秘诀,就不会去追求“快速”!
至于后现代人的选择,我只能说,先学做之前要先学吃吧!连吃都吃不懂,吃不明白,谈何“烹调”呢?我用了二十多年,从“会吃”到现在只能说“会做(或者叫能做吧)”,感觉未学“烹”之前的年月都活在了“猪”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