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彗星的尾巴

百度一下关于光压的说法,文中除了谈到那位首次测出光压的俄国物理学家列别捷夫之外,还有开普勒、欧拉和麦克斯韦,都是大名鼎鼎啊。老实说,有点犹豫:聊这样的话题,这不是自找板砖吗?但转念一想,他们是人不是神,聊聊也可以,于是说:

回到百度百科,文中说由于光压很小,太阳帆做不成(要是太阳帆能成的话,还要啥霍尔推进器?),但接下来却又拿光压来解释彗尾现象。这都给俺给整懵了,假如太阳的光压能有这么大的效果,那么像水星这样的行星应该在哪个位置上呢?关于彗星的尾巴,是不是可以这样解释:彗星的外部有冰和甲烷之类的物质,它绕日运行的轨道是一个大椭圆,远日点很远,近日点很近。当它奔向太阳运行的时候是加速的,同时温度升高,外部的冰和甲烷之类的物质汽化成蒸气,这样在加速运动产生的惯性力的作用下,这些蒸气就会产生背离太阳方向的运动,即彗尾;而当彗星远离太阳减速运行时,蒸气收起,温度降低并再次凝结成冰,彗尾消失。再多说几句,无论在开普勒、欧拉和麦克斯韦的时代,甚至是第一次测出光压的列别捷夫时代,现代的原子论还没有建立起来,人们只是知道物体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光粒子击打到物体的分子原子上,物体发生形变是顺理成章的自然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光压”由来。无论他们多么智慧,都摆脱不了时代的局限性,其实任何人都是这样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