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暗物质的由来说起

在天文观测中,人们发现银河系外围恒星的公转速度竟然与其内部的恒星相差不多,这与现有的引力理论所得出的结果是冲突的,为了解释这一现象,人们提出了暗物质的概念。现在尝试用地心“跳动”(脉动)这一设想来考察上面的现象。先从太阳系的诞生说起,太阳系各个天体的生成应当是一个由外至内的过程,原初太阳的重力加速度(“阳心”跳动的加速度)很小,自转也不快,这样最初生成的外部天体公转的速度就会很慢,随着原初太阳的重力加速度和自转速度的不断增大,致使后面生成天体的公转速度也就会依次增大,这就是当初太阳系形成的规律。但拿太阳系形成的规律来比照银河系的形成是行不通的,因为原初银河系中心天体的质量实在是太大了,量变就会导致质变。或许银河系各恒星的生成与原初太阳系形成的规律就是一个相反的过程,也就是说,原初银河系中心天体的重力加速度和自转速度变化不大,当然也不排除其中会出现反复。假如有一天,我们依据地心“跳动”的规律做一个地月系模型,将其放入空间站,让地球模型先跳动(脉动)起来,再让月球模型接触地球模型(注意:要直接接触)。这样,地球模型就会吸引月球模型,最后再让地球模型自转起来,让它将月球模型甩出去,这样,月球模型就会环绕地球模型公转。接下来做一个更大胆的尝试:将地球模型拿走,这时神奇的现象出现了——月球模型依旧在环绕地球模型原先所在的位置点公转,就像是月球模型有记忆一样:我来自地球模型,环绕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就是它赋予的,并且初心不改,与自己是否已经离开无关,也就是,一经获得,即成永远。这样的现象就如同闹鬼了一般,推论远比原初思想更荒唐。不妨接着荒唐一下:现今银河系的中心很可能只是一颗较大的恒星,并不是一个大质量的黑洞。即便这个黑洞的质量有几百万个太阳的质量,它也拉不住银河系的数千亿颗恒星,它会被这些恒星撕碎的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