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剥削=贪婪吗?

资本现在被不少舆论攻击,资本似乎与贬义词剥削、贪婪等同了。

为此,我想说几句话。但我申明:我不是资本家,只是个普通人,勉强小康,不为资本家服务。

 

事物都有正反面。

要说清事情的本质,首先要理顺事物的存在与发展的脉络。

现阶段,我国要崛起,重点还是要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需要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作为较优的途径(为私有财富奋斗极具活力,改革开放几十年可证明),而社会主义重点在于社会财富全民占有、分配、分享方面这些我们可追求的目标上(国资经济主要功能是为社会保障、社会福利而消耗,也属于分配范畴。效能低下,但我国可以用来“集中力量办大事”),共产主义则是理想的伊甸园。我们的经济形式中,就含有大量资本主义成分,被国外称为“国家资本主义”。如:“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保护私有财产”……但在生产资料占有、劳动成果分配上,名义上实行社会主义。如:“公有制占主导”、“全体人民享有”、“共同富裕”……

资本的形成与作用

我们的经济主要是商品经济,商品是用来买卖的,有需就要有供,有供就需要生产,要生产就需要生产资料……这必然就离不开资本。

资本是投入(生产资料)的一部分,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技术、知识等。广义的资本是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各种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包含一切投入再生产过程的有形资本、无形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

狭义的资本是指投入生产经营、能产生效益的资金。资本是企业的基石和血液,带来生产资料,是生产与发展的发动机。

经济社会中,先有资本,才能建立企业,才有劳动者参与,开展经济活动,以及如科技、文化、教育、国防、社会保障等其它方面的建设;进而,可以分配剩余价值、能够为生活消费。资本、企业、劳动者是进行经济活动缺一不可的三大要素。

企业是经济运作与发展的社会基石,劳动者是完成经济活动的操作者、创造者、载体。也就是说,资本必须通过劳动者在企业平台上来实现创造增值,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切经济活动是由人完成的,是要件,哪怕发展到智能化时代也离不开人的参与。劳动力成为商品(可以买卖,有买卖必有差价)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只有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时候,资本才会产生作用。

资本运行流动的方向总是流向满足人们所需、愿意购买的事物或商品,以实现剩余价值的创造并获取。因此,它为人们创造并获得财富起到正向作用。

对于劳动者来说,人们要在商品社会中为生存生活追求利益,以便养家糊口、改善生活。一是获得企业的工作岗位,出卖劳动以换取薪酬——即上班打工,是主要途径,这就需要有企业作为劳动的平台,有资本提供生产资料与资金作为劳动的工具。

二是开办企业(包括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科技文化业等等),做老板甚至资本家。开办企业,首先就需要有生产资料——资本。生产、分工、合作、贸易、技术和制度创新、生产率、人力资源开发等等,这些活动都需要有资本和资源的投入,资本是这些活动及其扩大发展的创造者和重要参与者。

三,当然是其它不参与经济活动的工作岗位(如公务员),诸如上层建筑一类的职位,如政务、法律、军队等等,但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创造服务价值、领取报酬的职业——比如“行政服务”。而这,也离不开资本来提供运行的资源。

资本提供生产、经营、服务甚至消费等经济活动所必须的条件,劳动者出卖体力、脑力(智力、技术)来获取用来生存发展的财富回报。通过双方或多方共同获利的方式进行投资、经营等活动,只要实现公平公正,那就是互需互利——协作工作,以获得各自所需,因而不能贬义化称之为“剥削”。

资本的付出

资金和资源被拥有者用来自身消费,它就不是资本了,也就没有创造价值的机会。一旦用于投资成为了开启经济活动的资本,就给予所有经济活动参与者创造并获取财富的机会。

资本所有人(一般称之为投资者或老板)本身也是手持资本的劳动者,也参与并付出了无论体力还是脑力上的劳动,比如,如何寻找投资机会、筹划经营、优化资本资源配置……以创造机会获取更多财富;促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经营规模;发现创新生产力(新技术、新行业等)等经济金融方面的项目……。

同时,投资者要在投资过程中不断通过试错来学习成功的经验,就是说要先“付学费”。

投资者承担精神成本,经常处于焦虑中:为一切需要不断支付的成本;为经营成败的细节;为政策变化等经营环境的风险……。

投资风险基本上是由投资者承担,而被雇佣者不必承担资本损失的风险。

……

从这个立场上来说,资本因投资成功而获取的利润,可以认为是“成本溢价”+“风险溢价”+自身劳动成果。一般来说,如果投资成功,资本获取的价值总量总大于被雇佣者的劳动收获;如果失败了,那就惨了,往往血本无归,而被雇佣者至少能有权(法律保障)拿到薪酬。

 

由于资本所有人处于社会优势地位,也是经济活动中资本运作的领导者,可以起到引领、促进和调节经济活动的作用。但也容易因此导致财富聚集在资本手中,导致社会财富分配两极分化。这需要从社会分配制度的设计与建设方面来予以解决。

 

所以,资本本身并不是邪恶的,它甚至还是是商品经济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只要资本的来源、资本的用途、资本的运作、对收益的分配使用,合法合规合理、符合道德准则,那它就具有正面作用。

获利是资本的使命

资本之所以称之为资本,就是因为获利是它的使命。资本先天带有逐利性,成为驱动经济活动发展繁荣、投资者完成财富不断积累的源动力。

人(包括所有生命体),为了生存与发展,先天必然是有欲望的,这是本能,当然不会有错!欲望促使人们为了生存和进步去创造财富

我们有这样深切的体会:当你被分配到不感兴趣、不想做的工作时,没有激情,缺乏高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做事拖拉效率不高。当你做自己希望做的事情时,往往充满激情时时想着去做、去尽快完成,速度、效率大为提高。改革开放后,人们为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激情彭拜地创造、赚钱,取得了我国如今巨大的成就,这是最大最直观最深切的例子。这就是欲望的动力作用。

人有欲望从来没有错,错的是欲望被无限放大到欲壑难填、无法律无道德束缚。如果为了无休止地满足自己的欲望,去损害、侵占他人的利益,其欲望就变成了贪婪。贪婪,是一种被极度扩张的欲望!贪婪是产生剥削的根源对资本来说,也一样道理。

当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这些共同利益,建立了社会,并逐步走向文明发展之路。现代文明社会用和平、合法合理的劳动方式来获取自己的利益,代表了更先进的制度。在这个社会中,人们想要满足自己的欲望进行活动时,就必须要具有合理性、适度性这些道德标准(当然也要具备合法性),而不是遵循原始的“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以损害别人合法合理的利益方式来获取自己的利益。

在生产资料占有、劳动成果分配上的不公正、不公平,才是人们不满的关键所在!

“剥削”的实质

狭义概念上,是指:在社会、生产关系中,一方通过雇佣关系对被雇佣者的压榨、侵占劳动成果,所获取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通常指利润)远大于他自己实际贡献的价值。

广义范围:通指:一切不通过对等支付,损害、侵占他人劳动成果、个人财富的行为。

在现代意义上,企业需要“雇佣并创造”,这并不一定必然导致剥削行为,而是更多地通过提高劳动者教育水平、企业的科技水平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

除此之外,只要个人财富的差异不能用个人能力和勤劳程度的差异来解释,那么在社会层面,剥削就有存在的现象。

贪婪与剥削的表现

资本的逐利性往往被攻击者贬义为等同于“=剥削=贪婪”。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批判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中的资本,是指资本家占有、并用作剥削手段的生产资料和货币,是对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从而造成劳动阶层成为无产者,进而被迫受资本支配和盘剥。这个观点也一直影响了我们很多人的观念。但对现阶段,尤其是我国的经济社会关系来说,这个观点显得以偏概全,有些极端。

只有当掌握资本的人,变得贪婪成性,就走到了事情的反面。现在美国佬越来越从“灯塔”退化返祖了,就是因为一群贪婪的寡头资本家当权,不思生产、进步,只想全世界吸血。

如果某些人或集团组织,凭借手中掌握的权力、财富、资本等强势地位,垄断生产资源、劳动收获,在劳动与分配两方面进行不公正的分配,侵吞、侵占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和个人财产时,那就是“剥削”了。剥削的产生出自于分配,包括消费物资、生产条件的分配,其中生产条件的分配取决于财产的占有,也可以指资本的占有。

诸如某些企业的经营活动,罔顾劳动环境的保障(如职业病、劳动安全等),罔顾经营活动对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破坏(如水、土、空气、噪音等方面的污染;从事不法行业、倡导不良消费习气等),是一种无道德的贪婪。

诸如某些互联网大公司,以价格战、网络链、供应链等优势,向底层民众赖以维生的小超市、小菜场等基础行业扩张,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这也是没道德的贪婪。

先利用资本优势,以不正当竞争手段(如以低于成本倾销、免费等)取得市场垄断地位,之后利用其地位支配商家的经营及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这也是一种贪婪与剥削,只是投入成本高、时间较长。

诸如企业以各种名目逃税漏税,既违法也违反道德,是贪婪行为。

诸如堂而皇之宣扬“996”之类的观念,歪曲“艰苦奋斗”的企业精神,(即使)以高额福利作诱惑,以员工失去工作岗位作威胁,不顾员工的身心健康,强制员工超长时间、高强度工作,从而最短时间、最大限度压榨劳动者的劳动价值,这是真正对劳动者的剥削。

企业以各种名目,克扣员工福利(如休假权、加班不付加班工资);剥夺农民工相关劳动保障(如支付低薪不同工同酬、不为其交社保),是一种剥削。

诸如某些地方,无论为了公共利益还是大房产开发商的利益,强制以低价征地,拆迁农民土地、房产等赖以生活的资产,也是一种剥削。

诸如我国很多上市公司,以扩大再生产、加大科研等名义,甚至不找借口,长期不分红以给投资者分配利润,也是一种对投资者的剥削。

对合法经营的中小微暨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信贷、资源供给等方面的政策上的歧视,也是一种剥削。

对成功创新的民营企业,因为政策的不健全产生的各种问题,不是以补政策漏洞,以引导、帮助整改的方式,而是以某些名义,以突然禁止、直接打压,甚至强行注入公资获取股本的方式,损害民营企业的利益,也是一种贪婪和剥削。美国政客通过打压TikTok,试图剥离其股权低价出售给美国公司,对其优质资产进行掠夺,就是个典型例子。

通货膨胀是对民众财富的稀释,本质上也是一种剥削。

……

这才是我们要大大谴责和反对的!

结语

所以,我们不能先行对资本有罪推定,不分青红皂白地攻击,这种行为既损害了资本进行经济投资的积极性,影响了经济发展、振兴国家的进程;同时也会损害与自己利害相关的就业、涨薪、丰富商品的供给……等等方面的利益。

对于那些真正贪婪成性、对劳动者无耻进行剥削的资本,我们还是应该通过法律、舆论等手段,旗帜鲜明地进行反对与制约!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