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从天宫到国际空间站
近日有网友问有没有可能让航天员从天宫里出舱后,纵深一跃或者乘坐飞船,一直跑到国际空间站里。我的回答如下:
人类现有航天技术下,是不可能的,因为对载人航天器的动力需求太高了
在航天领域,(一切从简分析的情况下)基本就是牛顿和开普勒两个大佬的天下,万变不离万有引力、能量守恒和三大运动定律。
航天器在正常轨道飞行时,其实并不消耗能量,因为它只是保持自己的惯性在往前飞,但只要做出任何动作,就需要开始消耗能量。例如变轨、交会对接、姿态调整等。而所有的轨道变化中,改变轨道倾角是最难的,我们一般用需要的速度增量来评价,那么简化公式就是,
天宫和国际空间站都在400千米左右,就假设都是理想圆形吧,轨道速度大概都是7700米/秒。天宫的轨道倾角是42.8度,国际空间站是51.6度,相差了约9度。那么需要的速度增量大概是1200米/秒,这是纯理论计算。
但实际上,因为飞船已经跟一个空间站完成了对接,然后从空间站撤离,再做如此大的变轨变倾角,再进入一条椭圆轨道,还要再整成圆形轨道,再交会对接,再留足第二次从空间站撤离返回地球的能量,还要考虑万一中途出了问题应急返回地球,那么一艘崭新的飞船不备足2000米/秒以上的速度增量变化能力,是没有航天员敢坐的,基本就是送死。
很多人可能对于2000米/秒的速度增量没有概念,那举俩例子好了,一般的卫星变轨机动都是以1米/秒为级别的,载人飞船对接过程中的数次变轨也就10-100米/秒级别,返回地球也就100米/秒的样子。
也就火星探测器进入环绕火星轨道才需要大概2000米/秒!但那都是去火星的任务了啊。去月球都用不了这么多,只需一半的样子。这些还都是很小的无人航天器,那也费了好大劲没几个国家能做到。
现在要求载人飞船、带着航天员、小10吨的大家伙去完成这么大机动了,那就跟本做不到。联盟飞船和神舟飞船接近,但所有的近1吨推进剂用完了也就能产生400-500米/秒的速度增量。强如航天飞机,也就这个级别。
所以题主说的自己蹦过去。。。或者带着喷气背包啥的,就是搞笑了,这仅是几米/秒级别的速度增量而已,远远远远不够。。。咱们可以尽情想象,但牛顿和开普勒老爷子拿着中学教科书一巴掌扇脸上:tui,不行!
是真不行。
不过历史上倒是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从一个空间站到另一个空间站,仅有一次,礼炮七号和和平号之间搬家。但那并不是轨道倾角差距如此大的情况下,而几乎是同一轨道,所以最消耗能量的变轨道倾角并没有发生。
1986年和平号核心舱发射的时候,由于要向苏共27大献礼赶时间,的确是“不得不发”,赶鸭子上架几乎将一个空壳子发上去了。
随后为了填和平号,也顺便充分利用下即将报废的礼炮七号空间站的科学仪器,苏联航天安排了一次特别牛逼的操作:在和平号和礼炮七号比较接近的情况下,让一艘联盟(T15)飞船先后对接和平号、礼炮七号、和平号,完成了一次太空搬家。
这也是人类航天历史上唯一的一次一个航天器在两个空间站之间飞行。但注意了:同轨道,同国家(的航天器),距离近,胆子大。一系列原因才促成了这个操作。
此外,不同空间站和载人飞船的对接设备也会有一定区别。目前俄罗斯最常用的是一种叫做 SSVP-M8000的多功能对接系统,从1996年开始生产,它们都是基于俄罗斯的APAS/95对接系统升级而来,目前在国际空间站上用在星辰号服务舱(Zvezda)、曙光号功能舱(Zarya)、码头号对接舱(Pirs)和搜索号对接舱(Poisk)。其中码头号和搜索号经常对接俄罗斯载人飞船,联盟号和进步号。
我国此前技术也源于APAS-89/95,但自神舟八号开始便大规模改造独立研发,到了如今双方技术应该差异很大,大概率和俄罗斯和美国主导的国际空间站并不通用了。
也就是说,就算自己的飞船辛辛苦苦离开了天宫追上国际空间站,也根本无法对接。
最简单的方式其实是:
1.先乘坐神舟飞船从返回地球,着陆在东风基地;
2.打个飞的去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
3.乘坐备好的联盟飞船进入太空;
4.六小时快速对接国际空间站。
如果时间卡的够紧,两个空间站轨迹决定的时间窗口合适的话,搞不好能让航天员在24小时内换一个空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