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 队 暴 富 指 南

500

三年前,一档《乐队的夏天》的热播在中国掀起一股乐队潮:

曾经沉潜多年的乐队浮出水面,生猛的新生力量迅速受到关注,更是在荧幕之外给了许多人拿起乐器对抗生活的勇气……

新乐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Livehouse 文化成为新的时尚,蛰伏许久的独立音乐市场看似等来了属于自己的机会。

尽管大大小小的演出门票都水涨船高,但即便是领衔音乐节的乐队也坦言做乐队并不赚钱。

500

也许我们会有疑问:我们为乐队花的钱都去哪里了?在这个年头做乐队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看过下面的内容,或许你对独立音乐行业会有更多的认识。

500

独立乐队的收入来源

音乐自然是乐队的立身之本,而独立乐队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也来自于音乐活动——现场演出。而演出又分为两种形态:商演和乐队自己办的演出。

商演,可以说是乐队最直接的收入来源——主办方邀请乐队参加演出,而乐队也相当地会收获一笔出场费。

主办方一般也会承担差旅费用,在这个过程中乐队几乎不会产生过多的花销。

500

商演的环境可能并不固定,学校、商场、酒吧都有可能,设备或许并没有那么专业。

音乐节和一些在 Livehouse 举办的拼盘演出可以看做是专业程度更高的商演,设备和人员都会更到位。像许多大型的音乐节,主办方也会尽可能地去满足乐队的需求,演起来也更舒服。

而自己筹办的演出就相当于乐队自己担任主办方——无论是找几支乐队一起做拼盘演出,还是自己独立做专场、巡演,都需要自负盈亏。

虽然自负盈亏意味着风险,但主动权也把握在乐队自己手里,而巡演几乎是每支乐队想要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500

除了演出之外,乐队还有一部分的收入来源还在于录制好的音乐作品。

在这个流媒当道的时代,线上音乐的播放量就可以转化为收入。如果音乐版权就在乐队自己手上,版税收入也都会归乐队所有。

以 Spotify 2021 年统计的数据为例,有 350 组在两年间发表第一首作品的音乐人获得了 10 万美元的版税收入。

350 这个数字或许并不多,但别忘了这些人不过是初出茅庐,大家一样有机会。国内的平台在这方面好像并没有如此优厚的待遇,不过也会产生一定的收益。

500

而假如乐队将来做出了大爆的作品,就很有可能被歌手翻唱、被综艺节目或者影视剧选用,版权费也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再进一步讲,乐队也会有机会给其他歌手制作音乐、上综艺、接商务……

这些额外的收益对于整个独立乐队群体来说可能是极少数,但也确实是有可能的收入来源。梦想总是要有的嘛,万一实现了呢?

500

乐队赚的钱都去哪了?

经过这么一通分析,乐队的收入来源好像很丰富,那么乐队赚的钱又去了哪里呢?

首先是演出的部分——无论是什么样的演出,都免不了大量的排练。那么不管是去按小时租排练室,还是乐队自己固定租一个地方当排练室,都要产生一笔并不小的开销。

500

比如说在笔者生活的杭州,排练房的均价大概是每小时 120 元,假如按照每周排练一次、一次排练两个小时来算,一个月也会有小一千的开支,而这还没有算上乐队成员的通勤费用。

这个数额听上去并不算多,可对于很多新组建的独立乐队来说,可能并不会很频繁地接到商演,这个开支也不太可能被平掉。

但定期的排练对于乐队来说又是必要的,不可能等有演出的时候才临时排一排,这样的乐队恐怕蹲到演出机会的概率就更低。

而对于很多新乐队来说,商演也并没有那么友好——甚至其中有一些不给你出场费,只会给你画饼,告诉你可以增加曝光度云云。

500

但新乐队一般也会选择前往,因为他们需要演出经验,虽然从收入的角度上依然是亏损的,并且也牺牲了时间成本。

我自己也参与了两支独立乐队,并且目前都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多少带票的能力,所以商演机会有,但不多;自己在办的演出,基本上只能力求不亏钱。收入上的匮乏也就使得乐队缺乏资金去做让自己满意的作品,也因此在网络上的曝光率并不高。

那么如果能够熬出头,成为小有名气的职业乐队,有更高的出场费、能接到更多的演出,会不会好一点呢?有可能,但也只是好了那么一点。

还是从排练的部分说起——如果真的想要迈向全职,一周一排恐怕是满足不了乐队的专业要求的,既然排练的频率有所提高,找一个地方长租其实比去租排练室更划算。

赚到钱的乐队如果对音乐有所追求,他们肯定会想把排练室尽可能做得更好:做隔音措施、添置音箱设备,还要升级自己手上的乐器,场地与设备的维护也都形成了费用。当然,乐队也可以把排练室租赁出去抵消一部分成本,但前期的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

500

而落实到演出的环节,乐队也会希望自己的团队更加成熟:过去是乐手身兼经纪人与运营宣发、把命运交给场地调音师和灯光师的草台班子,而现在是让专业的人完成专业的事,团队的规模也就扩大了。规模的扩大会让演出的质量得到不小的提升,但也增加了人力成本。

乐队赚得越多就越会想把音乐做好,可能以前会把一些乐队没有的配置做到 Program 里,现在会为了现场效果请合作乐手来一同呈现,甚至带屏幕来实现自己想要的灯光效果……赚得越多花的就越多。

低苦艾的主唱刘堃曾经分享过,乐队巡演一场的收入大概在 20 万左右,但刨除掉车马费、租赁设备的费用和雇佣团队人员的费用,最后赚到的钱只有两万。当然,不能说团队中的每个人颗粒无收,但是对于乐队这个整体来说,确实收入稀薄。

而这时候我们还没有提制作音乐的成本——从词曲编录混的一体机到和更多厉害的音乐人一起合作,音乐水准和制作成本齐头并进。这一块在国内来看可能是最不赚钱的,但说大多数乐队仍然愿意为之付出与投入。

500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乐队签了公司,那录制音乐的费用是不是会公司来出?答案是未必。即便是公司来出,公司也不会白出,那么你商演的出场费、演出的收入也会和公司进行置换,可能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当然,一支乐队当然可以在成名之后依然维持着之前并不够专业的水准开始摆烂,只一味地哄抬价格,赚得或许会更多。但我想这样终究不会长久,也不是一个专业的从业者对音乐应有的态度。

500

不赚钱的乐队,究竟有什么搞头

看完了上面的两个章节,也许你会觉得,乐队既然这么不赚钱,那干嘛还要继续做乐队?其实,乐队本身赚不到钱,并不意味着乐手不能通过乐队赚到钱。

500

比如很多乐队的乐手,其实都同时在琴行教课。如果你把乐队做起来、名声打出来了,就算乐队本身没怎么赚钱,可你的课时费的上涨幅度还是值得期待的。

而另一个方向是往更职业的音乐人发展——例如参与多支乐队,担任录音乐手、编曲、制作人与混音师等等。乐手可以将自己的经验投射到这些其他的音乐工作上,而这些工作也能继续打开视野,反哺乐队的作品,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赚的。

魂断记音乐:卧轨的火车 - 余波

柠檬白兰地音乐:卧轨的火车 - 余波

例如卧轨的火车的主脑沈帜,同时担任晕盖、也朋、海豚踢与心太软的乐手,并且也是相当成熟的制作人、编曲人、录音师与混音师,光是去年就参与了三张专辑和一张 EP 的制作,堪称业界劳模。

这么一看,乐队是不是还挺有搞头的?其实大多数组乐队的人可能都不会想那么多——他们只是想通过音乐、通过演奏寻找表达的出口,而这些都是成长路上的附加值。

比收入更珍贵的,是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去积累的经验——这也往往是新乐队最缺乏的东西。我会去售票平台翻看都有哪些乐队正在巡演,去微博私信他们需不需要暖场嘉宾;也会关注和乐队相关的比赛,尽可能去报名参与。尽管很多时候都难有回音,但也确实因此获得了一些机遇。

然而在许多城市,完全独立的新乐队想要演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例如大部分乐队在巡演官宣之前,就基本确定好了每场的嘉宾,自己攒演出才是新乐队积累经验最主要的途径。

这时候我们又会面临新的问题——选在周末档,场地的保底费用无比高昂;选在周中,票房压力又纷至沓来……

带我去找夜生活音乐:告五人500

所以说,想要靠乐队「暴富」,恐怕没有那么容易;但是如果真的想让乐队走向职业之路,乐队里所有的人都需要抱着觉悟前进——不是以「玩」的心态,而是用认真对待事业的态度去思考这件事情,并为之付出努力。而这些经营乐队之余的「搞头」,也可以算是小小的激励吧。

500

不难看出,在国内做一支独立乐队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简单:

在前期,乐队需要大量地投入时间和金钱,用本职工作来补贴乐队的活动;而等乐队步入正轨,又把赚来的钱花到音乐上面,不求小赚,只求不亏。用爱发电是大多数乐队的常态。

而乐队又是由几个不同个性的人组成的共同体,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观点的碰撞,可能会有人退出、会有人放弃,能走到一起也是相当难得的缘分。

最后,祝愿所有走在这条路上的乐队能够继续坚持下去,好好打磨属于自己的作品,或许梦想会有实现的一天。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