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事关谋事之基的工作如何做?一篇30年失而复得的文章给了答案

1961年初,当毛泽东同志从秘书手中接过一本纸页泛黄的小册子时,他欣喜不已。这篇写于1930年的文章,因战时频繁转移而遗失。所幸的是,在那个白色恐怖年代里,福建上杭县一位名叫赖茂基的农民冒死藏下了这本小册子,并悉心保存。

对于这篇“已经30年不见的老文章”,毛泽东同志反复阅读,从标题到注脚,密密麻麻地作了极为详细的批注。他回忆说:“这篇文章我是喜欢的,是经过一番大斗争以后写出来的。过去到处找,找不到,像丢了小孩子一样。”

500

要知道毛泽东同志一生留下了大量著作,但为何对这篇旧作念念不忘、格外珍视呢?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这些著名的论断就出自这篇失而复得的文章。毛泽东同志如此珍视这篇文章,是因为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他对自己多年来所做的调查研究活动的系统总结。从调查的意义到具体的技巧与方法,文中都有非常详尽的阐释。

这篇让毛泽东同志念念不忘的文章叫《调查工作》,1961年3月,毛泽东同志把文章名字修改为《关于调查工作》,并加了按语:“这是一篇老文章,是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那时没有用‘教条主义’这个名称,我们叫它做‘本本主义’。”1964年,毛泽东同志又将其改名为大家所熟知的《反对本本主义》。

500

毛泽东同志一生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开创者。面对党内党外对于农民运动的诸多责难,1927年,他到湖南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作了32天的考察工作。“许多农民运动的道理,和在汉口、长沙从绅士阶级那里听到的道理,完全相反”“通过深入调查,了解了许多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奇事”……经过长期的斗争实践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他写下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寻乌调查》等一系列著名的调查报告,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应用于中国革命的实际,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困难。毛泽东同志多次发表讲话,强调要恢复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1961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发出经过毛泽东同志审改的《关于认真进行调查工作问题给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的一封信》,其中就附有这篇30年不见的文章,要求县以上各级领导机关联系实际深入学习。信中指出:最近几年工作中缺点错误之所以发生,根本上是由于许多领导人员放松了在战争年代进行的很有成效的调查研究工作,在一段时间内,根据一些不符合实际的或者片面性的材料作出一些判断和决定。信中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调查没有发言权,必须成为全党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的首要准则。”“在调查的时候,不要怕听言之有物的不同意见,更不要怕实际检验推翻了已经作出的判断和决定。”

500

这个指示,实际上向全党干部提出了端正思想路线的问题。在中央的号召下,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纷纷深入基层,形成了浓厚的调查研究风气,为各领域的调整方案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1961年,这一年成为我们党历史上有名的“实事求是年”“调查研究年”被载入史册。其中“蹲、亲、实、效”等鲜明特点,是当时老一辈革命家搞调查研究的经验方法。所谓“蹲”,就是蹲下去,不走马观花,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亲”,就是亲力亲为,不假手于人,做了解基层的常客;“实”,就是作风实,不官僚主义,善于听真话、听实话;“效”,就是重实效,不为调查而调查,善于解决问题。

可以说,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正确思想和决策的重要来源,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什么时候全党上下坚持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和指导方针就能符合客观实际,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就能够取得胜利;如果相反,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事实证明,“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尽管今天我们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调查研究依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中央政治局出台“八项规定”,第一项就是“改进调查研究”。习主席多次指出,“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市县区。”

习主席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践行的。在正定,他骑着一辆凤凰牌“二八”自行车跑遍了25个公社、221个大队;在宁德,他用三个月时间就走遍了9个县,后来又跑遍了绝大部分乡镇;在浙江,他用一年多的时间跑遍全省90个县市区;在上海,工作期间他跑遍了全市19个区县;到中央工作后,他的足迹更是遍及大江南北……每到一地都深入田间地头、农家炕头了解情况,从到基层群众的调查研究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凝结成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500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路线政策对不对,发展方向偏不偏,群众最有发言权。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就像一座桥梁,连着真知与行动,连着信息与决策,连着党心与民心。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作为在全党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亿万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意气风发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可谓正当其时、意义重大。这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人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实践品格,必将为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当然,调查研究工作要注重方法和技巧。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各种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调查研究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能搞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满足于听一听、转一转、看一看,浮在表面、流于形式的“作秀式调研”;不能搞结论在前,提前定好条条框框,按需求证的“框框式调研”;不能搞避重就轻,专门找问题少的地方,矛盾多的地方少去或者不去的“精挑细选式调研”;不能搞照抄照搬其他地方材料的“拿来主义式调研”……

如何提高调查研究工作成效?各地区各部门在制定相关工作方案时,不妨重温一下毛泽东同志《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里的工作方法,深入领会学习习主席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说到底,调查研究要带着真情实感,坚持问题导向,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通过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才能充分掌握第一手情况,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新办法。

此外,党员干部要杜绝一些类似“通知迎检式”“层层陪同式”“资料评比式”的调查研究,一方面会让这项工作变了味、失了真,另一方面也会给基层增添负担。多一些不打招呼、不搞陪同、不听汇报,去最真的现场,听最诚的民意,这样的调查研究,才会变得更有意义,掌握更为客观的实情,为解决好问题提供科学决策。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面对的挑战和困难也将前所未有。只有进一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及其原因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对症下药、综合施策,不断战胜各种风险考验,始终向着既定的目标稳步前行。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