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传》读书笔记之一•雏鹰欲飞

【前言:今天开读由美国作家罗斯•特里尔撰写的《毛泽东传》,书中一些精华,连同自己的一些感受,浓缩再浓缩,与大家分享。】500毛主席生于1893年,当时还是慈禧太后掌权,这一年,后来对毛主席影响极大的郑观应写的《盛世危言》出版。

毛主席名泽东,字润之,整个名字本意就是要滋润东方。毛主席的父亲毛顺生只读过2年私塾,其思想境界就是一个渴望拥有土地的小地主格局,毛主席母亲是信佛的善良农家文盲,起不了这么意蕴弘大的名字,只能起个石三伢子这么一个土得掉渣的小名。毛主席父亲虽然吝啬,但对喜添长子还是大方了一回,办酒宴请亲朋好友,还特意请来有学问的先生,给毛主席起了这个名字。

毛泽东,毛润之,这名字意蕴宏大、深远。毛主席用自己的一生,用无与伦比的丰功伟绩,实现了那位先生当时或许仅是应付差使式的起的名字的滋润东方的含意。如果起名字的这位老先生后来知道毛主席真的创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创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用伟大的毛泽东思想领导全体中国人民站了起来,恩泽东方,甚至,恩泽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不知会有多高兴、多骄傲。

巧的是,韶山这个名字,来源于一个关于古代皇帝的传说。据说这位皇帝曾在这里休息,坐在俯视整个山谷的山顶上弹奏音乐,因此此山称为韶山,即音乐之山。这传说中的皇帝,在韶山不知弹奏的是什么音乐。但现实中的毛泽东,在韶山弹奏的是“去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尽管毛顺生希望这个长子学点文化,早日帮助自己记账,写田契,经营扩大家业。但毛主席自小就叛逆,讨厌私塾教的四书五经,但又嗜书如命,一有空就是看书,晚上也看书,把韶山冲能弄到的书都看了遍。为此,毛顺生常常说儿子懒,还心疼灯油,非但责骂,还会动手打,以至于有一次当父亲当着亲友的面再次批评润之懒时,润之忍不住对吵,并跑出家门到池塘边上,以跳塘逼迫他父亲妥协。其实,用毛主席自己的话讲,就是“活我要照常干,书也要照常读。”

在韶山,对毛主席刺激最大的一本书,是从表兄文运昌那里借到的毛主席出生那年出版的《盛世危言》,书中开篇第一句:“呜呼!中国其将亡矣!”,立即刺激到了毛主席,使毛主席尚处幼稚的心里,由此萌生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意识,也由此下定了走出韶山多学知识寻求改变中国的决心。5001910年,毛主席已经16岁,从体型上已经是大小伙子了,按现在,这年龄应该上高一。他父亲要他去离家70里路的一个店家当账房学徒,但他暗暗通过母亲的帮助,向亲戚筹到了外出读书的费用,没有与父亲当面告别,一大早毅然挑着衣服、床单、蚊帐、书籍,步出韶山冲,到25公里外的湘乡东山高小去上学。

此时,他心中已经隐隐约约燃起了救国救民的烈火。

毛主席注定不属于韶山冲,他不是家雀,他是雄鹰,他是鹍鹏,他属于大东方高远的天空;毛主席也注定不属于毛家,他属于革命,他属于人民,他属于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

东山高小,成了毛泽东走向波澜壮阔人生大舞台的起点。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