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假日模式激发经济活力,提升旅休体验与学生综合能力

     大家都知道,高中生都苦陷于无穷尽题海之中。多年之前我曾经在国庆节攀游泰山,哎哟那个人山人海哟,让人游兴大减,至今犹畏于节假日出游。学生暑假,本来该是放松休息游玩的时间,但绝大部分学生在假期同样陷入题海之中,几乎全员书呆子化的趋势会导致创新能力下降的恶果………

当前国家经济内循环不畅,目前模式的假日经济的导致的车龙路堵以及景区的人海大家都深有感受,发掘学生经济?,补习班经济?那岂不是把学生再次搞成……搞成……..哎呀,烦恼的事情无解吗?

偶尔回忆起在美国生活时的暑假,每年都参加快乐的夏令营……还有美国青少年的童子军…哦,我脑子开了点窍,是的,要理清消费疲软之症结所在,学生经济、假日经济,只需要适当改变一下模式,就可以有效提振经济内循环活力,而且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

首先是解开假日经济的症结。五一和国庆两个长假各景区都是人山人海,其实很多人过于拥挤的感受都是打击了旅游的兴致,对旅游行业而言业务压力与经济效应都过于集中,而全年绝大部分时间都仍处于冷清状态。解除假日经济活动过于集中的方案是,五一与国庆两个长假可以作出错峰放假的调整,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的假日与企业单位的假日错峰安排,比如4月25日至5月2日为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假日,5月1日至5月8日为企业单位假日,9月25日至10月2日为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假日,10月1日至8日为企业单位假日。对每个单位每个人而言假日的天数没有发生变化,而对旅游行业而言假日的天数延长了一大半,当公务员事业单位第一波旅游群体踏上尽兴的归程时,企业单位第二波旅游群体正满怀满期望的出行,旅游拥堵得到很好的时间分流,旅游体验的提升必定会导致出游者总数增加,而旅游行业的高峰日子延长了将近一倍。

第二是发掘学生经济,当然不是补习班,而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走出校门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而且还上山下乡,进工厂,参观科研单位,让学生有走万里路读万卷书的收获。

首先的组织学生暑假旅游,由学校全体老师带队,组团学生或近或远的旅游,老师的费用国家补贴50%,学生的费用国家补贴30%,对贫穷生补贴50%甚至全补贴,每个暑假组织学生旅游10天,注意协调好各个学校与各个景区的旅游合理安排,防范经费被拿回扣等等漏洞

然后是学生暑期生活体验活动,把从初一高二所有学生的暑假都充分利用起来,在条件好的农村设立现代化农村学生锻炼基地,让学生们分批上山下乡十几天,走进田间地头,走进大山,去观察大自然的生命,并且亲自劳动,在亲身体验的环境下,有的可能欣喜于看到植物嫩芽茁壮成长,也能体验到农民的辛苦,学会自发的珍惜食物,总的原则就是增加见识提升能力,完全扭转以前的那种书呆子态势,,让学生有真正的全面发展,对提升真正素质会有重大影响。

学生在暑期生活体验活动期间,现代化农村学生锻炼基地的承接方以当地中学或小学为主办单位,学校的教室添置适当物品打地铺,生活体验的学生自带简单行李,住在承接学校的教室地铺,吃在承接学校食堂,而且学生分组轮流进食堂厨房帮厨洗菜炒菜做饭,对学生生活能力进行多方位培养,当然对学生住、吃、行全过程都要细致安排,确保安全。

学生在暑假各阶段的活动作为一项政策,必须全国所有的公立及私立学校都要全面执行,不能让一部分学校学生仍然在补习刷题,暑假生活体验都要有评分,作为今后升学参考指标。

希望有经济学家以及教育家能够看到这两条建议,如果能够得到有关部门的采纳,真的能利国利民呢!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