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索尔兹伯里讲述我们前所未闻的长征故事·序
听索尔兹伯里讲述我们前所未闻的长征故事·序
——建立新中国的一次悲壮而伟大的远征
2020-03-14,0321/0521,23/0216
将长征这一“考验的是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P1)告诉世人,这是著名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作者,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埃德加·斯诺一生的愿望。
作为斯诺的好友,本书作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斯诺去世后一直都在争取做这件事。因为,他认定,“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景的事件了”(P1)。为此,早在中美关系开冻之际的1972年,他就曾直接向周恩来总理本人提出过申请。到作者创作本书时,尽管中国对世界已经打开了大门,然而红色中国与中国革命,对此时的外部世界来说依然是十分神秘的。
1983年8月,曾因创作《列宁格勒被围九百天》而获得普利策新闻奖,前《纽约时报》副总编辑,时年76岁的索尔兹伯里先生,“终于得到了来自北京的信息:通往长征的大门敞开了”。并且,经过批准,他“可以随意使用各种物力、档案和史料”,而“这一决定主要是两个人作出的: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和前外长黄华”(P3)。
1984年3月,作者夫妇抵达北京,和受到麦卡锡主义迫害的“中国通”谢伟思先生在中国首都待了一个月后,经过两个半月“主要乘坐吉普车、小型客车和指挥车”(P3)的长途实地跋涉,他们收集到许多具体的写作资料。是年的秋天,作者一行再次来到中国。
1985年10月,在美国出版了英文版;随后由解放军出版社在次年的5月出版发行了其的中文版《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这也是作者对长征50周年的珍贵纪念。
【本文目次】
一、关于长征的先期准备工作
(一)长征是否预有准备?
(二)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的实力
(三)党在江西苏区时的社会动员能力
二、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的主要战事
(一)广义上的长征与红军长征的象征
(二)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的主要战事
(三)红军成功的军事技术侦察活动
三、党内国际派与本土派的尖锐矛盾
(一)留苏国际派的政治本质
(二)中国革命最终选择了毛泽东
(三)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
四、长征的毛泽东与中国革命
(一)中央红军在收成很好的1934年深秋出发
(二)“担架上的阴谋”
(三)半个多世纪中国革命中的灵魂人物
(四)与张国焘的决裂
五、留下来的人的命运
(一)为什么留下的是这些人?
(二)项英领导的完全失败
(三)三年艰苦卓越的南方游击战争
六、长征中的圣徒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
七、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留给世界历史最大的一笔精神财富
八、有关中共党内斗争的一点絮语
(一)为什么要用对待敌人的方式来对待自己党内的同志?
(二)美军卡尔逊上尉对毛的一段观察语
九、索氏《长征》的特点与概要
(一)本书最大价值
(二)本书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