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到有,也算是走完了万里征程第一步
【本文来自《我国首台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成功商用》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热烈祝贺!从去年底开始在华电示范应用,现在算是终于完成了这个标志性的突破。
商用燃气轮机基本上是重燃和航改机,重燃是单独的路线,而且大都是从50兆瓦定型,50兆瓦定型了,F级基本上就搞定了。
而且这台是真正的完全独立自主的F级重燃,上海电气是收购了意大利安萨尔多后,才获得F级重燃技术。中国航发燃气轮机有限公司的完全独立自主的重燃AGT-110(之前的R0110)是E+级(擦着F级的一点边)。
不过,下面还有F级放大,G/H级的目标。
中国是多煤少气少油的能源结构特点,80年代由于油气供应短缺,国家不允许使用燃油和燃气发电,重燃机市场一下子就都失去了。全国除保留南京一家,全都停了。这造成了人才培养和产业培养的中断。
2001年国家开始试图以市场换技术来获得重燃机的技术,但效果并不好。市场被外资占领了,但技术却没有换来。这种没有市场没有换来技术的结果就是,辛辛苦苦发电换来的利润却要给外资交长协服务费,比如中电投郑州燃气电厂第一个大修周期服务合同的价格超过5000万欧元,而两台燃气轮机级组当时的新品价格也才5亿人民币。2008年开始,我国三次捆绑招标引进的20多台GE公司的9FA型燃气轮机机组中,压气机先后发生叶片裂纹或断裂故障,这些故障严重威胁机组安全运行,给电厂带来巨大损失。这属于9FA压气机设计的缺陷。但是GE对此没有进行专门的赔付。就是因为中方没有核心技术,外资敢于强势。
所以,现在面临全球能源的重大变革期,天然气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中国是不会再允许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就像高铁和地铁巨大的市场,中国是绝对不会允许车辆,盾构机,运控系统等依赖外资的。
除了传统的三大一小(哈电,东方,上海电气,南京汽轮机)以外,2014年国电投联合三大在上海临港成立了中国联合重型燃气轮机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下一代的G/H级重燃的立项和研发。中国航发和沈阳合作成立的中国航发燃气轮机有限公司。
行百里路者半九十。
简单查了下相关参数,这台大概相当于先进国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水平,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相当的差距,看来所有缺的课还是要从头补起。但从无到有,也算是走完了万里征程第一步。
另外,这个涂装也颇有当年风格,后续为加强品牌推广似有必要借鉴下同行经验。
不过,G50相比最近报道通过产品验证的 “太行110”重型燃气轮机胜在完全自主制造。
根据官方报道,“太行110”的前身R0110重型燃气轮机,技术源头或即是在俄罗斯“燃料与能源”目标规划框架下,由俄罗斯统一电力公司投资,从1993年开始的俄乌合作项目UGT-110000(俄方编号GTD-110)。技术指标相当于西方80年代的水平。
该燃气轮机的设计单位是乌克兰曙光机械设计科研生产联合体,制造单位是俄罗斯“土星”科研生产联合体股份公司,就是造AL-31的那家。1997年12月,首台UGT-110000在土星科研生产联合体制造完成,1999年开始投入生产后被较广泛的应用于两国的发电项目。国内应是在21世纪初引进的原始设计。
本世纪初,国内以黎明公司为研制总成单位、606所为总设计单位“借鉴国外技术,引进国外智力”,联合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共同开发研制了R0110重型燃气轮机,并于2014年通过国家验收。
然而R0110燃机在数年的外场运行过程中,多机出现了动力涡轮振动大、叶片掉块、叶片锁紧松动等故障,外场无法将转子直接抽出进行检查,只好返厂修理。但由于当时国内可能对相关设计并没有吃透,而且材料等方面也不过关,导致核心振动问题一拖就是数年。
直到2020年12月29日,浙江申发轴瓦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目“R0110B重型燃气轮机轴承”在鉴定会上通过鉴定,才彻底解决了这个折磨R0110很久的痼疾。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引进了乌克兰工程院院士马里高夫斯基·瓦西里对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并利用了最新的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
2020年12月20日,改进型AGT-110(业内也称R0110B)总装下线。
2023年6月4日,通过国家产品验证鉴定。
从2002年10月立项开始,R0110重燃研发一路坎坷,已经走过了整整20年!
而相比R0110更成功的还有中国在1990年代与乌克兰曙光机械合作研发的UGT-25000燃气轮机,于2011年完成全部国产化并改进升级为GT-25000,随后中国进入了海军下饺子的时代。
2021年首台国产CGT-25D燃气轮机(GT-25000的发电用版本)出口到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