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好山好水的德国举家搬回国内,后悔了。。。吗?

作者丨木马君

  前阵子看日历,才惊觉我们从德国搬到国内,已经超过一年了。

  号里有些瓜友也常会感叹,听说你们要回国,好像才是前两天的事,怎么已经回国一年多了吗?

  是的,时间飞逝,在忙碌充实快节奏的环境里,更像是按了快进键,忽然回首,已是尘埃落定。

500

  回国后的这一年多,常常有瓜友留言给我。

  有人说你们回国后一定很开心吧,毕竟国内生活太便利了,又有中华美食养人。

  也有人说,你们怎么会从美丽宜居的慕尼黑搬回忙碌焦虑的国内,到底是哪里想不通啊,要来这里卷。

  还有瓜友说,从德国搬回国内,你后悔了吗?

  曾经在一部剧里看到,当你刚刚经历了重大的生活巨变(比如失去了亲人),那6个月内不要急于做重大的决定,因为这段时间里,你可能还没有从冲击中恢复过来,无法保持理智客观。

  跨国搬家虽然不是什么伤痛的事,但对我们全家人来说,也是一次巨大的文化冲击,也需要很长时间来逐渐适应。

  所以,在刚搬回国的头一年里,我没有急于回答瓜友们的问题。

  在和国内家人团聚,吃到久违的家乡菜时,不敢断言,这就是回来的意义。

  在木马爸爸因为语言不通,陷入低谷时,不急于评判,回国是个错误的决定。

  一切都为时尚早,不急于下结论。

500

  一转眼,已经一年多了,我们在国内的生活已经安定了,最重要的是,全家人对于现在的生活,终于产生了一点归属感。

  在如今这个尘埃落定的时候,再来细想:从德国举家搬回国内,后悔了吗?

  要说后悔,值得后悔的时刻,还真的挺多的。

  2021年11月底,那是新冠疫情最不明朗,管控也最严苛的一段时间。

  现在回头想想,在那样一个沮丧悲观的冬天,我们居然没有犹豫,没有退却,义无反顾地坚持了原定的回国计划。

  因为当时德国疫情严重,我们不得不取消和朋友们的告别会,打电话给村里的酒吧老板取消晚餐会,她很难过。一方面因为我们要走了,另一方面因为店里的生意凋零,那个月所有人都取消了原来的预定。

  我们收拾了简单的几个行李箱,给家具罩上了白布,锁上了家门,就踏上了回国的旅程。

  这个旅程,要走整整一个月。

500

  在青岛落地后,我们经历了史上最严格的,长达28天的集中隔离

  仍然记得在隔离期的最后几天,有一次和德国的老板开电话会议,他关切地问我们感觉怎么样?

  我苦着脸说:神经已经逐渐地绷到极限了,28天,太长了。

  他安慰我:这是少有人能体会的人生经历,虽然艰难,但等你们熬过去,以后老了还可以回想。

500

  在隔离酒店里不能出房门,百无聊赖的小木马

500

  我们离开德国的那天,在机场读了当天的新闻,头条爆炸性消息是,在南非发现了奥米克戎变种,传染性非常高,已经进入了欧洲。

  那时候,我们都有点惶惶不安,不知道这个奥米克戎以后将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欧洲感染人数飙升,奥米克戎像海啸一样席卷了欧洲大陆。

  初到国内的我们,享受了两三个月的风平浪静,岁月静好。那时候看德国疫情水深火热,而国内却仍然是世外桃源一片净土。

  那时有瓜友留言问我,是不是为了躲病毒才回国的?

  当然不是。

  我深知,病毒是躲不过去的。

  很快,这种平静就被打破了,奥米克戎也来到了国内。

  于是2022年的颠簸流离开始了。

  病毒传播,严格清零,学校关闭,居家网课,生活圈越来越小。。。

  去年上海隔离的时候,那时外籍家庭是真的慌了。

  私下里听一个专门协调德商事务的朋友说,那时上海的外籍人士数量急剧锐减,很多外国人家庭带着护照直奔机场。身边很多外籍同事都是在那时做出了离开的决定。

  虽然很难,但是我们没想过打道回府,说不上为什么,大约是既然决定搬到国内,便不愿轻易放弃。

500

  现在回头看看,我们回国前已经在德国熬了近两年的居家隔离,2022年初,很快德国就完全放开了。

  如果我们没有回国,应该很快就和其他德国民众一样,熬出头了,摆脱了新冠的阴影。

  万万没想到,回到了国内,一切回到了原点,我们又经历了一次疫情逐步扩散到爆发的过程。

  上次我在公号里感叹,因为疫情而失去的三年啊,有朋友说,倒也不用这么夸张吧,毕竟前两年国内的日子还是挺好的。

  我心里苦笑:前两年我们在德国,没享受到国内的岁月静好啊。

  用通俗的话来说,我们这是顺转剖,受了两茬罪。呵呵。

500

  疫情是大家都在经历的困难,可以说是共克时艰,我个人倒也没有觉得特别的苦。

  真正的挑战是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对于我们这个小家庭来说,是比疫情更大的挑战。

  木马爸爸在刚开始的小半年,有很多次陷入低迷抑郁的情绪。

  语言不通貌似是个小事,但孤身在异国生活过的人大概能体会,当你发现你完全无法沟通,短期内也不可能掌握这门语言,那种无助又绝望的感觉,绝不是翻译软件可以解决的。

  你无法和出租车司机,清洁阿姨,快递小哥,楼下保安沟通,你无法告诉店员你想要的东西,你无法接任何电话,你看不懂你手机上收到的消息。

  刚开始的日子,木马爸爸一个人打车出门都感到恐慌,他想,万一手机掉了,万一打车软件定位错了,他完全无法应付这样的局面。

  对于一个40出头,已经独立了半辈子的德国成年人来说,这种生活不能自理的感觉实在太糟糕了。

  

500

  有一次,木马爸爸想买一种加厚的A4打印纸,他那时不知道哪个中文词语是准确的,胡乱地搜索了一遍,仍然不得头绪。

  他只好骑着车,直接去附近商场里一家家店找,转了半天,发现大商场里根本就没有卖文具的。

  一直到晚上,我下班回来,他不得不请我帮忙在淘宝里帮他筛选他需要的东西。

  他既委屈又焦虑,情绪爆发道:

  我知道你很忙,很累,我也不想每一件小事都请你帮我,但是我什么都做不了啊,我只能傻傻地等,一直等到你下班了,才能分出宝贵的十分钟,解决我的问题。这种感觉真他妈糟透了!

  如今想来,这个适应过程对于木马爸爸来说是很艰难的。

  从一个骄傲,自尊,独立的大男人,突然变成了必须依靠太太解决一切生活难题的人,这种心理落差,不是那么容易调整的。

500

  而我也有很多次,感到极度的焦虑疲累,因为我的角色也变了。

  以前在德国,很多事我可以依靠木马爸爸,毕竟他是德国本国人,纵然我的德语很不错,但是有些文化风俗,还是他更清楚。

  在德国时,我们是两个独立的人,有各自的工作和爱好,家庭的事我们分工协作。

  而如今,我成了那个把全家背在身上的人,因为巨大的语言和文化隔阂,全家大小的所有事情,大到安排一次旅行,小到寄一个快递,都需要我亲自来做。

500

  而且我还要时时关注他们的状态和情绪。

  小木马适应新学校吗?

  木马爸爸今天又陷入情绪黑洞了吗?

  周末安排点什么活动呢?

  我原本是一个职场妈妈+公号博主,颇为忙碌,如今我还照顾着两个“生活不能自理”的人,需要时时操持他们的衣食住行,这样的角色转变也让我有些措手不及。

  在最低谷的时候,木马爸爸挫败郁闷,我疲累沮丧,也有几次和木马爸爸说过,也许我们应该搬回德国去?

500

  所幸,我们没有轻易放弃。

  携手走过了低谷后,后来的路就越来越顺了。

  木马爸爸有了电动车,拥有了出行自由,他学习了越来越多的中文,能够勇敢和人沟通了。

  小木马也在学校适应得很好,已经能够三语无缝切换。

  这一年多来,木马爸爸不仅掌握了越来越多的生活技能,不再事事都依赖我,他还很投入地开展自己的业余爱好,剪视频,写文章,拍照片,尝试直播。

  他说,他喜欢国内自媒体蓬勃的生命力,虽然里面90%的内容他根本看不懂,但是他还是非常努力地去学习,去感受。

500

  最近,我常想,木马爸爸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

  我发现,经历过刚开始的巨大落差和心理危机后,如今的木马爸爸变得更强韧了。

  他终于能更平和地面对生活里的小挫折,也能把心态放平,去接受自己无能为力的局面。

  就好像,铁虽硬却易折,非得经过一道淬火的工艺后,才能增加它的韧性。

  在国内生活的这一年多,对于木马爸爸来说,也是一道淬炼。

500

  前段时间木马爸爸在德国出差,他给我打来视频,撒娇着说:我想回南京了,我还是更喜欢中国的生活。

  我几乎想要落泪,这句话意义非凡,在一年前那些沮丧长谈的夜晚,无法想象有一天他会这样说。

  这次回到德国后,他突然觉悟,仅仅一年多,他已经改变很多。

  比如,以前他和别人说话,常常只在乎陈述自己的观点,并想要辩出个对错来。(很多德国人都是这样,甚至在家庭饭桌上,也是带着点辩论的意味,好像表达观点是这世界上最重要的事)

  而现在,他却懂得享受与人交流的乐趣,他愿意听别人的故事和看法,看过了更广阔世界的人,才更懂得包容,明白世界不是只有一种标准答案。

500

  我很欣慰,经历了异国生活的挑战和波折后,他成为了一个更成熟,强韧,开放,包容的人。

  这便是我一直坚信的,去不同的国家生活的意义,也是我们当初决定回国的初衷。

  如果我们留在慕尼黑郊外的家,有大房子,美丽的草坪,一切都是舒适的。工作很稳定,交际圈子很窄小,人生一眼就能看到头。

  木马爸爸可能永远都无法体会,在一个语言不通的国家如何归零,重塑,再一点点适应。

  我们愿意一起去经历更广阔的世界,这个过程也许是颠簸痛苦的,

  但是共同经历了这些后,我们都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点击阅读原文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