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民海军的实力

       美国军事理论家马汉在十九世纪提出了著名的“海权论”,主张建立并运用优势的海上实力以控制海洋,从而实现国家经济、政治和军事目的的战略理论,海洋霸权这时已经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世界的主要工具之一。马汉的理论认为海洋国家控制和利用海洋是国家强盛的主要因素,他主张建立强大的海军舰队及强大的商业船队,并发展海外基地网络,取得制海优势,为国家利益服务。马汉的理论是近代西方海军理论的代表,具有鲜明的帝国主义强权政治色彩。受马汉理论的影响,日本也在1910年制定了《海战要务令》,反映了日本争霸世界的需要。十九世纪中期,中国的海防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在鸦片战争后,中国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论,相继建立了北洋、南阳、福建、广东四个舰队,并派出留学生留洋学习,设立船政局和造船厂等。但随着马尾海战和甲午海战的失利,清代中国海军自此一蹶不振。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自1949年建立后,先提出了“建设一支具有一定护航与军运能力的海军”的目标,其后进入“以空、潜、快为主并相应发展其它兵种”的策略。上世纪70年代开始,人民海军开始规划远海作战实力,开始研制“055驱逐舰”、“707航母”等具备远海作战的舰艇,但因种种原因如技术水平无法满足研制要求而被迫终止。八十年代中期,海军的战略明确为“近海作战”,但“近海作战”的战略事实上落后于中国的政治及经济需要,这时中国军方又开始策划发展远海作战能力,1989年1月,军方立项了“891航母”工程研制项目。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是中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重要力量。人民海军自1949年4月23日建立至今,走过了一条充满坎坷的发展道路,从曾经的筚路蓝缕、极其落后的状态,到今天世界最强大的海军之一,历经了坎坷。人民海军从创建开始至今,进行过千余次的作战,从无败绩,不但磨练了队伍,还涌现了一大批战斗英雄。人民海军不但有优势作战的阅历,更有劣势作战的经验。人民海军发扬敢于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以“海上拼刺刀”的意志,用小船打大舰,屡屡战胜敌人,涌现了一大批英雄群体和人物,如“钢铁战士”麦贤得就是这个群体中的典型人物之一。“八六”海战中,麦贤得在脑部中弹脑浆溢出后,仍坚持战斗,直至取得胜利。这就是人民海军的战斗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写照。

      上世纪九十年代发生的“银河号事件”、“台海事件”等一系列事件,让中国政府开始重新审视中国军事发展的必要性和方向,特别是1999年5月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事件,让中国上下一致、空前团结,在这一时期,很多重大军事项目都得以恢复和重启,人民海军也迎来了新的大发展时期。

       时至今日,人民海军作战实力已得到空前的发展和进步,所呈现的是跨越式、超越式的发展形态。从本世纪初开始,人民海军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技术上、无论从人员素质上还是训练强度上,都呈现了一种全新的格局和面貌,高速发展而稳定推进、技术革命而平衡式发展。这20多年来,中国海军所取得的进步,不但令国外诧异,也同样让国人在兴奋之余感到惊奇,那么,人民海军现在的实力究竟如何呢?

       判断一国海军实力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宏观方面涉及到海军发展战略、海军建设指导思想、建设方针;具体则有海军规模、海军技术、勤务保障、人员素质、训练水平、作战区域、战场建设等各个方面。这些方面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相互关联并动态发展的。海军发展战略是筹划并指导本国未来一定时期内海军建设的方向和战略,从属于国防发展战略并为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服务;海军建设指导思想是贯彻海军发展战略的准则,执行规划并依据目前和未来海军的使命,依靠国家的军工技术发展水平和相应的生产实力,进行战斗力形成所有因素的最佳组合;海军建设方针则是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海军发展战略目标而制定的指导性原则。人民海军建设的总方针,是建设一支具有现代化高技术及现代作战能力顶用和精干的海军。

       海军实力是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组成,是一国在海洋实施军事行动的力量,是为国家实现经济和政治目的海上力量。平时保护国家海上诸如运输、资源开发、渔业、科考等活动,并捍卫国家的海洋领土不受侵扰。战时取得制海权,摧毁敌方海上力量或对第三方进行反介入作战。现代海军还承担了战略核打击任务,以及在岛屿及陆地作战的使命。

       人民海军的发展壮大之路,几乎就是新中国发展的写照,有高潮也经历过低谷,但保家卫国、捍卫和平的意志从未动摇过。人民海军经历过1375次战斗考验,取得了击沉击伤和俘虏敌舰船418艘、击落击伤敌机574架、击毙俘虏敌人7500多名的辉煌战绩,战功卓绝。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人民海军有30多年没有进行过海战,那么全世界哪个国家在二战后有过现代海战的经验呢?1982年英阿之间发生的“马岛海战”勉强算一个,但这次海战本质上是一次以强凌弱实力不对称的海战。

       老牌的海军强国美国,在二战后虽然到处干涉别国,但从未与实力相当的他国海军进行过海战,打的都是实力悬殊的国家,且遂行的作战方式,几乎都是在对手火力覆盖范围之外进行支援作战,如进行舰炮或导弹对陆攻击。本质上仍是实力不对称的作战,并不属于现代海上作战的范畴。美国海军的历史较长,但美海军具有丰富海战经验的人员,现在不是挂在墙上就是刻在墓碑上,而关键问题在于,美海军二战时的经验早就落后于现代海战。客观地说,现在世界各国都缺乏现代化高技术对抗条件下海战的经验,人民海军虽然也经历了上千次战斗,但以往的作战经验,也已不适合现代海战,可是人民海军“海上拼刺刀”的战斗精神,则永远不过时并被继承发扬。

       新中国上世纪50年代开始进入现代工业高速发展期,在军事工业领域也建立了全面的现代工业基础,不但在两弹一星等高精尖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在海军装备技术上也同样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如核潜艇、驱逐舰、护卫舰等舰艇的研制也取得了很高的水平。在经历上世纪8、90年代的发展低潮后,本世纪人民海军又开始进入高速、跨越式发展时期,这得益于我们国家雄厚的军事工业基础,人民海军全方位、高水平的进步和发展,令全世界都刮目相看。

       本世纪以来,人民海军多种型号的舰艇相继研制成功进入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使得人民海军的装备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并进入世界先进海军行列。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战略的发展,人民海军的军事学术理论也有了极大的进步,从近海向远海作战发展、从防卫型向进攻型转变。人民海军军事装备的发展进步,支撑了海军军事学术理论的发展,海军军事学术理论的发展则对海军军事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军军事学术是研究海军作战和军事建设各种理论的总称,海军军事学术探索海军战时运用的原则、方法,研究海军建设目标与原则及提高战斗力的途径与措施,用于指导现在和未来海上的军事斗争。

       人民海军现在的装备从技术水平上而言,已居世界先进水平,提高最为显著的是电子信息技术和武器装备水平。本世纪初,人民海军开始大规模推进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工作,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人民海军目前在电子技术和信息化水平上,与世界海军强国不但没有代差,在部分领域已经具有领先优势,这与中国的电子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是同步的。在舰载武器方面也同样如此,人民海军舰艇的导弹武器、舰炮武器、反潜武器、电子对抗武器等均已得到长足发展,如在高超音速导弹武器和近防舰炮武器等方面,人民海军都居领先地位。

       不妨用两件事来举例说明人民海军装备的高速发展和巨大进步。055型驱逐舰在2009年通过立项审查后,进入正式研制阶段。但仅仅两年左右,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总部及海军在2011年召集国内各相关工业集团开会,对055型舰的研制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型号的技术设计进行了几乎颠覆性的新要求,这在人民海军装备发展史上是极为罕见的。舰艇在研制过程中,《研制任务书》、《研制总要求》作为顶层纲领性文件,一旦正式下达后,极少进行大幅调整修改。我们的海军装备技术发展太快,使得才立项研制两年的055型舰,在部分设计观念和装备水平上就已经落后了,促使军方不得不下决心对该型舰的设计观念和装备状态进行大幅度调整。

       另一事例是航母三号舰,该舰在预研时确定为弹射型航母,有“891航母”当年研制蒸汽弹射器的基础,中国的蒸汽弹射系统得以顺利研制出来,航母三号舰也得到正式立项并开工建造。但中国的电磁弹射系统在三号航母开工后也取得了突破研制成功,这就面临了一个两难的问题,是保持原设计并在下一艘航母上使用电磁弹射技术?还是对原设计进行大幅度修改,用更先进的电磁弹射取代蒸汽弹射系统?高层经过慎重考虑后,采取了后一种方式,拍板决定三号舰建造工程暂停,用一年时间来修改技术设计。中国也成为继美国之后掌握了两种航母弹射技术的国家,而中国的电磁弹射在技术实现途径上,则比美国更为先进。

       中国海军迅猛发展的势头,让美国如芒在背,感受到巨大的压力。美国海军部长德尔托罗声称,美国跟不上中国的军舰建造速度,他们(中国)有13家造船厂,在某些情况下他们的一个船厂就有更多的产能,一个船厂的产能就超过我国(美国)全部船厂的总和,这构成了实实在在的威胁;德尔托罗说,中国海军的舰艇数量几年内就能从当前的340艘左右增加到400艘,而当前美军舰队的规模不足300艘舰艇。德尔托罗抹黑“中国在造船时使用奴隶劳工”的说法,则可见其面对中国海军迅速赶上并开始超越美国的态势,表现出强烈的焦虑感。

       这里用中美两国现役主力驱逐舰进行一个简单的、直观的外形对比。美海军伯克级驱逐舰的外观设计,完全就是上世纪6、70年代的风格,说明其在舰艇隐身技术设计上的落伍,已完全落后于中国海军的设计观念。伯克级驱逐舰高大的主桅上面,杂乱地布满了各种天线,这说明其在电子信息设备融合集成化技术方面,美海军的技术已落后中国海军的052D型驱逐舰,更别说与中国海军055型驱逐舰相比了,这些直观上的差异性,是任何具有舰船常识的人都能一眼看出来的。

500

500

500

       美国海军近年事故频发,其伯克级驱逐舰菲茨杰拉德号的撞船事件就存在太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2017年6月17日凌晨,这艘美舰在日本佐世保海域附近与一艘菲律宾货轮相撞并造成7名船员丧生,撞船后13分钟全舰断电,最后竟然通过一名水兵用自带的民用手机发出求救信息。军船设计的基本常识是驱护舰上必须配置两个及以上主电站,这些电站需分开布置,保障在战损或意外事故时仍能保持舰船的电力供应,此外还配置应急供电系统,以保证主电站受损后对通信等重要设备的供电。除上述基本设计准则外,还必须配置不依赖任何外部供电的遇险救生通信设备。这些常识性的设计标准,并非中国海军独有,而是全世界海军通行的要求。美舰撞船事故后所发生的令人膛目的状况,无非有三个情况,若不是舰员专业素质问题,那就是失修问题,若非这两者那就只能是设计上的重大失误了。

500

       再分析一下人民海军的人员素质和训练情况。人民海军舰艇部队是高技术兵种,对人员的素质要求极高,几乎所有设备对人员都要求操作者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现在人民海军的干部全部是院校出来的,入门基础是本科学历,博士、硕士也比比皆是。而作为中坚力量的士官人员,大学毕业者也屡见不鲜,海军士官学校则更为人民海军源源不断地输送骨干力量。

       从某方面来说,随着海军装备的进步,对操作者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比如,以前进行海战时,指挥员需要通过各部门上报的数据进行分析判定,人工判断识别敌我、判定威胁、形成作战方案,主观性较强。而现代舰艇上这些工作都由作战指挥控制系统去完成并形成作战辅助方案,指挥员主要是形成作战决心。这是现代海军装备的特点之一,毕竟海上对抗态势的变化往往是以秒级或毫秒级转化的,计算机和数据库在这方面明显比人脑判断和手工作业更具有优势。

       在人机工程及设备维修上也是如此,人民海军一直在推广装备人机友好界面的发展,并形成制度化和法规化。以前,舰艇装备操作者不但要会操作设备,还要具备相当的判别能力和设备维修能力,随着装备智能化水平的进步,这些工作也被计算机逐步取代。如以前在舰艇设备特别是电子设备故障后,需要人员去逐一排查故障原因,并进行元器件级的更换,不但耗时费力,也容易贻误战机。随着技术的进步,若设备发生故障,可直接智能化定位到具体的故障模块,直接进行模块的插拔更换就行,MTBF指标大为提高,MTTR指标则大为降低。

       在上世纪8、90年代,中国海军舰艇部队被人诟病的一个原因,就是出海天数少而靠码头时间长,这与当时的具体情况有关联性,如装备失修率较高、油料配额低等等。当时进行远海远洋航行的情况也很少,人员缺乏海上训练和生活的经验,以至于2008年第一次亚丁湾护航任务后,部分舰员因不习惯长期海上生活而发生精神类疾病的问题,其时海军医学科学研究所针对这类情况,进行的专门的调查研究并采取了有效措施,迅速解决了这个问题。时至今日,人民海军远海远洋航行训练已经常态化,真正开始走向深蓝。

       海军训练情况评判的一个量化标准,就是舰艇出航率或称之为在航率,这是正常航行的舰艇数与舰艇总数的比值,但此数据各国海军都列入保密范畴。人民海军舰艇的出海训练的天数已经超越美国,如2015年,054A型护卫舰大庆舰年出海时间就高达301天。单一出海天数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舰艇训练水平,具体还要看训练科目。人民海军训练科目主要分为基础训练、专业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合同训练、战役训练等多个层次。这些年随着海军训练大纲的要求不断提高,各种复杂的训练科目也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

       海军舰员的素质养成是一个长期化的过程,不但需要有严格的纪律和条令来规范,更需要严格执行这些纪律和条例条令,纪律也是战斗力。人民海军《舰艇条令》中对所有相关事宜都有明确的规定,如“舰艇应当坚持日检拭、周检修、月检修、航行检修和舰体检查等装备保养制度,每次保养情况,应当记入各专业登记簿”。所以,人民海军的舰艇至退役仍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和舰容。这里仍以美军舰艇进行比较,客观地说,美海军并不乏相关的条令,但条令的执行情况简直如同儿戏,如军舰的装备维护保养制度的执行情况,连一些第三世界国家都比不上,纪律如此败坏,也难怪美国自己的媒体都对其作战能力产生怀疑。

500

500

500

       持平而论,目前美国海军的综合实力仍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中国海军在核潜艇、航母这类具有战略性质的舰艇数量上,与美国相比还存在差距,而中国在海外基地的数量上,则是绝对的劣势。目前美军有海外基地374处,遍及140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海外政治经济利益存在极大的潜在威胁。客观地说,中国海军目前在海外特别是远海地区,仍无法与美海军抗衡,故此必须大力发展航母,增强人民海军在海外的作战实力,中国航母的既定使命任务有六点,第四点就是“保卫中国海上运输线的安全”。

       任何作战的区域设定对于战争而言都是取得胜利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这就涉及到海军战场准备,即对预定的、可能的海上战场的勘察、建设和管理,其目的是保障海军兵力的部署、作战使用和顺利遂行作战任务。中国目前与它国发生较大规模海战最可能的区域主要在南海及东海,人民海军通过数十年的努力,在南海及东海的战场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极大成果,人民海军有绝对的把握和信心在此战胜任何对手取得胜利。

       当然,现代海战早已不再是单一军兵种的较量,人民解放军的火箭军和空军都是战场的有生力量,在南海及东海,人民解放军已具有极其强大的区域反介入作战能力。人民海军也正将除舰载机和部分特种飞机之外的陆基歼击机和轰炸机等部队转隶移交给空军,全心全意发展海基作战实力,彻底向海上作战力量转型。

       在海战场建设方面,中国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民用船只。本世纪开始,临海省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及《国防交通条例》的规定,陆续颁布了民用船舶征集动员实施办法,这些民用船只在未来海战及登陆作战时,在勤务支援方面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2015年我国又颁布实施了国家军用标准《新造民船贯彻国防要求技术标准》,分为总则、集装箱船、滚装船、多用途船、散货船、杂货船等6个分册。该军标的颁布实施,是平战结合的体现,使我国资源丰富的民船国防潜力迅速转化为军事实力成为可能,为我军战略投送能力和海上支援保障能力建设注入厚实战力。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