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伤害万燕的不是外国企业,而是群起效仿,大打价格战的大量国内劣质VCD厂家
【本文来自《国内文科为什么不赚钱?》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墨家学徒工
纠正一下,VCD这个东西本来就是中国人发明的,不过后来因为在商业头脑上图样图森破,才被老外用商业手段强奸了。
当年万燕的工程师才华超级横溢,自主发明了数字影像压缩算法,这是一种革命性的技术成果,可以直接淘汰录像带。比老外当时最先进的MPEG格式(录像带视频格式)性能要好很多,而且还是无损编解码(MPEG就是若干帧的JPEG画面集合,所以它的压缩解压算法是有损的)。因为当时没有国产芯片,于是只能使用日本的通用芯片和荷兰人的光驱总成,通过自己写的软件编程,来完成数字影像在播放端的解压缩动作。
然后好像是荷兰人(灰离谱)率先秒懂了VCD技术的商业价值,然后他们用一个侮辱性极强的价格拿到了万燕VCD算法的全球授权,然后委托日本人设计专用的解码芯片,日本人一看有血可吸,然后立马就跟荷兰人谈判,想要跟着一起装逼一起飞,于是才有了索尼的故事。
就在日本人和荷兰人狼狈为奸的时候,万燕在干啥呢?万燕接到了来自美国的一个‘神秘大订单’,这个订单直接将万燕电子两年的产能都买光了。也就是说,两年时间内地球上不可能有任何一台万燕VCD上市销售。而下这个订单的是谁,相信大家都懂了。
于是就在万燕电子一边挥汗如雨攒机子,一边YY着美好未来的时候,灰离谱和日本人装备了专用芯片的硬解码VCD纷纷上市,和硬解码的性能相比,万燕的单片机解码就毫无优势了,所以在他们把那个‘大订单’完成的时候,万燕就已经被市场淘汰了,,,
万燕死得非常波澜不惊,不论国内外都对万燕没有丝毫同情,所有舆论都是在吹日本人的工匠精神和西方人高雅奢华,以及中国人的种族劣根性中国人毫无创造力等等,,,
后来的SVCD、DVD甚至后来的蓝光等无损编解码标准都是从万燕的VCD技术上发展出来的,但这些都和万燕以及中国人无关了,中国人怎么配得上这么高大上的科技成果呢?中国人还是老老实实做裁缝挖煤去吧!😥😥😔
“比老外当时最先进的MPEG格式(录像带视频格式)性能要好很多”???!
完全没谱。
1、录像带是模拟信号,而MPEG是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标准,录像带不可能跟MPEG有任何关系!
2、VCD本身就是MPEG1编码,根本不存在所谓VCD比MPEG编码先进的“故事”
3、从MPEG标准到编解码芯片,也就是VCD所用的核心技术,都是老外在万燕造VCD之前搞出来的,:
https://new.qq.com/rain/a/20210523A04FU600
“1992年4月,姜万勐(万燕创始人)在美国参加展览会时候,看到美籍华人孙燕生展示的一项mpeg解压技术,可以解码视频,于是他想,既然现在的CD可以储存播放声音信息,而这个mpeg可以编码解码视频信息,那么结合起来不就可以制造一种专门播放视频的设备了吗?”
孙燕生展示的不是MPEG编解码算法,算法是人家MPEG标准组织搞的,轮得到他展示?他展示的是后来大名鼎鼎的C-Cube芯片,也就是MPEG解码芯片。
所以万燕只是完成了一个集成工作,MPEG现成芯片与光驱的结合这个工作——这确实是姜万勐率先干出来的。
VCD从实际观看效果来看,明显劣于在西方已经烂大街,中产阶级人手一台的录像机。1993年,我折腾公司刚买的两台录像机,一台索尼一台松下,价格都是六千多,和一台LD影碟机——LD即Laser Disc——香港叫镭射影碟,也跟录像带一样是模拟制式。用新录像带首翻LD电影,出来的效果完美——用两台同型号索尼电视,分别接录像机和影碟机同时播放,不让你看播放设备,光看电视,完全看不出来哪台是录像带在播放。因为是模拟信号,不需要什么人工插帧、算法插帧这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数字编码处理手法,所以无论分辨率感受,还是影像动态表现,秒杀VCD,基本跟后来的DVD一个级别。所以在发达国家市场很小,倒是在发展中国家大卖。
正因如此,主要伤害万燕的不是外国企业,而是群起效仿,不顾质量,假冒伪劣风起云涌,大打价格战的大量国内劣质VCD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