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美国什么档次!跟我们唱“红脸白脸”?

我最近看新闻,观察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和大家分享一下。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在涉及中国的很多重大问题上,美国现任政府的高层们,常常对外发表不一致的言论,有时候态度截然相反。

举几个例子:

前不久,美国大力炒作“中国间谍气球”,短短七天,发现了好几个气球,搞得整个美国风声鹤唳,谈“球”色变。

国务卿布林肯跳得最欢,先是高调取消二月份的访华行程,后来又在接见北约秘书长的时候,说“间谍气球”是庞大的“中国气球舰队”的一员。这个不明觉厉的舰队,遍布全世界的五大洲,几乎每个地球人的头上,都悬着一个晃晃悠悠的大气球,随时会掉下来砸到花花草草,你说吓人不吓人。

但是几天之后,拜登出来讲话了,说除了第一个气球,后面发现的气球,都跟中国没一毛钱关系。其实就是在给“中国气球话题”降温。拜老爷子轻飘飘的一句话,如一记化骨绵掌,瞬间给震动宇内的气球风波,化为无形。你看现在的西方媒体,还有抓着“气球”不放的吗?突然就没了,齐刷刷的。

500

再举个例子。布林肯说有证据表明中国正在向俄国提供致命武器,但是过了两天,拜登出来说:“不认为中国会主动向俄国提供武器”。你看,是不是观点和态度不一样。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去年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佩洛西千方百计要去那里拱火,当时拜登是什么意见呢?拜登在记者会上建议佩洛西不要去。

以上的例子说明了什么呢?有人说,这说明拜登还算个明白人,对中国还是不错的。真的吗?别忘了他的那些所谓口误,什么“美国会帮助TW防守”,”什么“毁灭TW计划”,嘴里经常吐不出象牙。

又有人说,这说明美国政府高层之间不团结。哎,怎么能这么理解问题呢?美国政客确实不团结,民主党与共和党存在激烈的党争,相互拆台。俄亥俄州“毒列车”脱轨事件之后,拜登连个屁都不放,他更关心乌克兰的战事如何。而“懂王”特朗普,却屁颠屁颠地赶到事故当地,一方面是笼络人心,另一方面是为了恶心拜登。他们的确不团结。

但是,别忘了,拜登、布林肯、佩洛西,都是民主党顶层政客,他们虽然私心很重,但毕竟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即便他们背后有各种勾心斗角,但是在重大事宜上,在明面上,他们一定会相互通气,保持一致性。否则会被对手共和党看笑话。

那到底如何解释前面所说的现象呢?按照我的理解,这只能解释为,他们在表演——“红脸白脸策略”。说到这里,阅历丰富的朋友会心一笑,年轻的朋友可能就云里雾里了,什么叫做“红脸白脸策略”?我来翻译翻译。

简单来说,“红脸白脸策略”是一种谈判策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己方至少有两个人,分别扮演“红脸”和“白脸”的角色。

“白脸”指的是强硬派,也称鹰派。在谈判的过程中,他负责态度坚决,咄咄逼人,横挑鼻子竖挑眼,动不动就拍桌子瞪眼。谈判如果卡壳了,他就要掀桌子。

当然了,这个“掀桌子”是个比喻,具体代表什么,要视具体场景而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是你跟闺蜜逛街的时候,在服装店里看上了一件衣服,然后跟商家讨价还价,那“掀桌子”就是“价格谈不拢,我扭头就走”。如果是黑帮之间谈判,那就厉害了,看过“黑帮片”的朋友都知道,“掀桌子”就意味着“老子要跟你火并”。

500

介绍完了“白脸”,再介绍“红脸”。“红脸”代表了温和派,也称鸽派,在谈判的过程中,他负责和蔼可亲,通情达理,让对手觉得“这个人不错,这个人能处”。当“白脸”把事情推向“出轨”的时候,“红脸”往往又把事情推回到“正轨”。当“白脸”把问题推向“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红脸”又总在似乎无意间,让这个问题“柳暗花明又一村”。

“红脸”与“白脸”相互配合,进可攻,退可守,反复摩擦对方的脸,目的是在谈判中获得优势,牢牢占据主动。

生活中,对于“红脸白脸策略”的应用,其实很常见。我以前在一家工程企业上班,待过两年施工现场。当时有个小施工队,是我们的乙方,负责给我们做一些小工程,盖个职工宿舍、建个材料仓库之类,都是这种活儿。

施工队队长的是个中年汉子,每次见到我都笑脸相迎,鱼尾纹像孔雀开屏,给我端茶递烟,说话特别客气,嘘寒问暖的。他有一个小舅子,是施工队的二把手,跟他正好相反,看起来就是个愣头青,有点像《狂飙》里的李宏伟。

500

在跟他俩打交道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俩人就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举个例子,去检查施工质量的时候,当我们提出整改意见,那个小舅子就吹胡子瞪眼,牛气冲天,出口不逊,甚至进行威胁。

然后,就是那个笑嘻嘻的队长,闻讯跑来,一边向我们赔不是,一边痛骂小舅子不懂事,说回去就把他开除。他小舅子气哄哄地走了,嘴里碎碎叨叨的,听得出来是在咒骂他姐夫。

说实话,还整的我有点不好意思了,人家都“大义灭亲”了,我们是不是太过严苛了。幸好,我们领导见多识广,没有被表象所蒙蔽,该坚持的原则都坚持住了。

当天晚上,我无意中发现,队长跟他小舅子在一个大排档里撸串喝啤酒,聊得相当融洽,压根没提“开除”的事情。这段经历,给年轻的我结结实实上了一课。果然是“社会套路深,我想回农村”。

所以说,“红脸白脸策略”真的是有效果的,会影响对方的心理,动摇对方的立场,增加己方的筹码。

其实生活中最常见的情况,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知不觉地,一个扮演了“红脸”,一个扮演了“白脸”。把这个策略应用到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怎么说呢?各有利弊吧。

如果父母同时扮演一种角色,确实不妥。假设父母对孩子都很严厉,那孩子在家里就体会不到温暖,身心多半会不健康,童年的阴影会伴其一生。但假设父母对孩子都是百依百顺、宽宏大量那种,孩子又没有自律的能力,那很大概率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培养出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巨婴。从这个角度来说,“红脸白脸策略”有其可取之处。

但是它有瑕疵,就是对父母的配合默契度要求很高,还要有很强的目的性。也就是说,要对孩子传递同一个理念。你们必须传递出这样一种信号:尽管父母的态度不一样,但目的是一致的——就是告诉你:“你这么做是对的,那么做是错的”。否则,会让孩子产生迷惑,连父母都没达成共识,那我到底该听谁的呢。

我见到很多家庭里的父母,虽然无意中在采取这套策略,但是由于彼此没有默契,缺乏共识,没有穿同一条裤子,最后成功地把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转化成了夫妻之间的矛盾。那这样的“红脸白脸”,还是算了吧,没有任何意义。方向错了,目标错了,越努力就错得越离谱。

因此,“红脸白脸策略”是把双刃剑,如果目标不一致,很可能会伤害彼此,失去意义。

再举个例子,楚汉相争之际,刘邦阵营的军事家韩信,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先后拿下魏国、代国、赵国和燕国,兵锋直指齐国。这时候,刘邦派谋士郦食其到齐国,游说齐王田广归顺。本质上,兵临齐国边境的韩信,就相当于唱白脸的,而前去劝降的郦食其,就是唱红脸的。

齐王一看,事已至此,大势已去,还是乖乖投降吧,将来见到刘邦还能体面一些,没准还能保留一块封地。于是,他听了郦食其的话,宣布投降了。

唱白脸的韩信,听说齐国已经投降,就打算就此收兵了。但身边的谋士对他说,郦食其仅凭一张嘴,就收服了齐国七十二城,而您带兵一年多,耗费粮草无数,吭吭哧哧地,才打下赵国五十座城。您的功劳,都被他给比下去了!

韩信一听,说的有道理啊!等将来平定了天下,汉王论功行赏,我肯定会被郦食其这厮比下去了,到时候多没面子。以后出门遇到郦食其,我就跟阿杜的歌曲里唱的一样,“我应该在车底,不应该在车里”啊。想到这里,唱白脸的韩信,决定一不做二不休,把白脸一唱到底。

500

于是,趁着齐国没有任何防备,韩信突然发起攻击,猛打齐国。这下齐王田广傻了,他认为是郦食其欺骗了自己,便命人把郦食其扔进油锅里给炸了。

各怀鬼胎,利益和目标不一致,导致“白脸”害死了“红脸”。

除了目标一致,“红脸白脸策略”还要求俩人尽量互补,一阴一阳,方能达到最佳效果。

比如《亮剑》里的李云龙和赵刚的组合,就是性格互补的两个人,恰好组成了一个团队,把部队治理的相当有战斗力。设想如果双方都是急脾气,或者双方都儒雅,那组合出来的效果,就明显不如这对搭档完美。当然了,跟有意采取“红脸白脸策略”不同,李云龙和赵刚的默契组合,并非刻意之举,而是上级的人事安排,无心插柳柳成荫,属于纯天然、无公害的那种。

再举个《水浒传》的例子,宋江和李逵,也是一对非常好的“红脸白脸”组合。李逵鲁莽耿直,大大咧咧,手持一对大板斧,除了宋江,不怕得罪任何人。至于宋江嘛,你懂的,不管真情还是假意,特别会来事儿,会说话,懂得语言的艺术。这俩人是天然互补的好搭档,堪称梁山政治界的一对“漫才组合”。

500

在《宋江智取无为军,张顺活捉黄文炳》那一回,众好汉们劫法场,救宋江,打破无为军,活剐了黄文炳。大功告成之后,宋江跪求大家一齐上梁山,当时是李逵跳了出来,挥舞着大板斧,叫道:“都去都去!但有不去的,吃我一鸟斧,砍做两截便罢!”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配合得天衣无缝。事已至此,好话赖话都让他俩说了,其他人也不好再说什么了,于是跟着宋江投奔了梁山。

此外,《水浒传》里有一对“刻意为之”的好组合,估计大家猜不到是哪两位。说起这两位,不是一百单八将里的重要人物,而是两名衙役——董超和薛霸。

在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鲁智深大闹野猪林》中,他俩负责押送被陷害的林冲,前往沧州。由于事先收受了陆谦的贿赂,奉命在途中杀害林冲。动手之前,为了稳妥起见,俩人先要折磨林冲一番,让林冲失去反抗能力。那他俩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

由于林冲在太尉府挨过一顿棒刑,所以腿脚不太好使,走路一瘸一拐。加上当时正值盛夏,天气炎热,走了三天之后,林冲走不动了,行动非常缓慢。董超见状,破口大骂:“你能不能懂点事儿!这里到沧州有两千多里地,像你这样磨磨蹭蹭,跟个蜗牛似的,我们哪辈子能到?!”

林冲吓得地解释,说自己在太尉府里挨了一顿揍,那帮人下手很重,不要钱似的,现在我身上棒疮发作了,加上这鬼天气,实在炎热,所以才走不动了,请二位多多担待。

这时候,薛霸说话了,他非常有礼貌地对林冲说:“你自慢慢地走,休听叽聒。”翻译翻译就是:林老弟,你大胆地按自己的节奏走,不用听他唧唧歪歪。由此可以看出,薛霸的地位比董超略高一些,说话好使一些。

之后,董超“一路上喃喃咄咄,口里埋冤叫苦”,实在不忿了,对林冲骂道:“却是老爷们晦气,撞着你这个魔头。”骂归骂,也仅此而已了。

很明显,在这对组合里,董超扮演的是蛮横的“白脸”。其实也不是扮演,本色出演罢了。而薛霸扮演的是通情达理的“红脸”,收获了林冲的好感和信任,放松了警惕性,为后面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当天夜里,三人住店,薛霸在厨房烧了一锅开水,倒在脚盆里,端进客房,让林冲洗脚,还要给林冲做个足疗。由于林冲对薛霸非常信任,不知道这是个阴谋,就老老实实地把脚伸过来了。

结果,完犊子了,被薛霸一把抓住两脚,按在开水盆里,烫得林冲一声惨叫,急忙缩回,但为时已晚,脚面已经红肿。见奸计得逞,薛霸马上撕下了伪善的“红脸”,露出了本来面目,骂道:你什么档次!也配让我伺候你?还嫌冷嫌热的,不知好歹!林冲这才认清了薛霸的嘴脸,只怪自己还是肤浅了。

最近的热播剧《狂飙》,里面有一段精彩的“红脸白脸”桥段,就是高启强在海鲜楼摆下鸿门宴,请李有田父子吃饭的那场戏。得知了要修高速公路的消息,莽村甩开建工集团单干,自建度假村工程,高启强试图通过这次谈判,让李有田回心转意,重新与他合作。

而李有田呢,有赵东来给他撑腰,身后又有莽村村民支持,根本不怕高启强。但是与此同时,他也知道,高启强在京海是一号人物,双方尽量不要伤了和气。于是,在饭桌上,他跟儿子李宏伟,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跟高启强玩起了二人转。具体怎么唱的呢?我们来学习一下:

面对高启强,李有田缓缓发言:“今天村委开会,主要讨论的就是度假村的开发计划……”话还没说完,正在夹龙虾的李宏伟突然抢话:“计划黄了,你们别惦记了!”李有田一拍桌子:“闭嘴,这有你说话的份儿吗?!”

这里体现了语言的艺术,李宏伟有没有说话的份儿,其实根本不是重点,不要忘了,高启强约李有田来吃饭,目的是什么?目的不就是要讨论度假村的事吗?李宏伟说“计划黄了”,不管他有没有说话的份儿,这个最重要的信息是传递到了高启强的耳朵里。

接下来,京海市第一疯批——高启强的弟弟高启盛发言了,他给李有田算了一笔账,说建度假村需要上千万的投入,万一政府的规划拖个五年八年,莽村扛得住吗?说着说着,他还要掰着手指头给李有田算算账,李有田非常配合地做出洗耳恭听状。

这时候,李宏伟又开腔了:“高老二,你觉得自己念过几本书了不起吗?告诉你,我们有村办企业,青华区一半多的消防器材都是我们生产的,建个度假村多少钱不用你算。”李有田又呵斥道:“兔崽子,越说越来劲了是吧?你说的那些高老板会不知道吗?高老板叫咱来,一定是有了更好的想法,用不着你说三道四的。”

500

之后,高启强强压怒火,让李有田说说有什么想法。李有田这才从贴身口袋里拿出一张纸,递给高启强。高启强看了一眼,脸色变了,认为这样的条件根本无法接受。李有田说这是村民们的意见,自己夹在中间很为难。这个时候,俩人都带着火气了,谈判濒临破裂。

李宏伟又适时地拍桌子,站起来骂道:“姓高的,你不过是旧厂街卖鱼的,刚富了几天,就想跑到青华称王称霸?你问问莽村有没有怕你的!”这一次,李有田没有训斥儿子,说明他认可了儿子的话,自己也不再装了。事已至此,两家算是彻底谈崩了。

之所以谈崩,并不是因为李有田父子的“红脸白脸策略”失败,而是他们的谈判目的,悄然发生了变化。

最初,李有田的目的是——“既让高启强死了这条心,又不伤双方的和气”。所以,一开始,李有田一直保持着“红脸”的角色,让双方始终维持“斗而不破”的局面。

但是,等到李有田拿出“村民的意见”,高启强表示不接受的时候,李有田认为,继续维持“斗而不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于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的谈判目的变了,从“既让高启强死了这条心,又不伤双方的和气”,变成了“你高启强就死了这条心吧,你爱咋地就咋地”。于是,李有田不再唱红脸了,而是与儿子李宏伟站在了一起。

双方撕破脸的结果:莽村在施工的时候死了人,村民李青绑架高晓晨被狙击,李宏伟被高启盛用一条冻鱼重伤致死,李有田的车被老默动了手脚,坠入悬崖。但高启强这边也谈不上赢了,他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弟弟死了,老默死了,还在老默的女儿黄瑶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最终导致大嫂遇害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所以,这场谈判崩了,最终造成“双输”的下场。原因不在于李有田父子的“红脸白脸策略”失效,而在于李有田错误地估计了对手的实力和底线。要知道,高氏兄弟的“保护伞”虽然稍逊一筹,但是他们的底线,那真的是足够低。

如果李有田能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我相信他会继续“红脸”下去的。套用《让子弹飞》里汤师爷的话说:不能拼命,拼命还怎么赚钱啊!

这里套用一句不太贴切的话,你在战术上的勤奋,无法弥补在战略上的失误。对形势估计不足,导致整个战略都是错的,再好的策略也没有发挥的余地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大家也看出来了。美国人在我们面前玩这套把戏,其实挺幼稚的,这都是我们玩剩下的,他们有点班门弄斧的意思。但是,话说回来,幼稚归幼稚,目前来看还是有用的,对于中美维持“斗而不破”的局面,保持世界脆弱的稳定,还是有点儿实用价值的。

此外,还说明了,美国真的是把我们中国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对手,没有之一。试想,如果对手实力很弱,还有必要费力气唱“红脸白脸”吗?那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比如去年年初,美国商务部要求日本、韩国交出芯片企业的商业数据,就没有这么多的戏,非常干脆直接,要求他们必须乖乖地,在给定的时间之内交出来,不要废话,否则有一千种办法搞死他们。

在这个星球上,美国是“五常”之首,是下棋的人,他对待棋子有必要玩花招吗?不但没有必要玩,而且绝对不能玩,否则,会让棋子们忘记自己的身份。

但对待中国就不一样了,那必须得用《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了。用美国人自己的话说,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有潜力和意愿挑战美国地位的国家。啥意思?大人就得坐大人这桌儿,小孩只能坐小孩那桌儿,必须区别对待,美国人心里头拎得清。

500

最后总结一下:

第一,在国际舞台上,美国经常跟我们唱“红脸白脸”,对此我们要心里有数。

第二,“红脸白脸策略”是谈判时常用的战术,是国家竞争、商务活动、居家旅行的必备良药。咱不一定用,但是咱得懂。

第三,在这个策略中,“红脸”和“白脸”的目标要高度一致,否则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第四,大国博弈,要充分摸清对手的实力和底线。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一个坏土豆合约笔者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