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间检查互认这事,要做到类似工业生产标准化,我个人认为很难

【本文来自《医院间要做到检查互认,我们应该怎么去改革》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这件事情要做到类似工业生产标准化,我个人认为很难。首先医技护人员水平不一,无论是检查技术还是诊断结果都有很大主观因素。个人工作中感悟,放射影像科检查基本原理很多技师都未必清晰明了,这是基础,很多高水平医院MR室都招收理工科毕业的博士硕士。而实操也有赖于工作经验、甚至对疾病的认识,简单一个胃部CT检查,如何让病人喝水,喝到什么程度,都说过无数次,至今还是让人头疼不已,或者开检查单的医生语焉不详,或者技师不理解胃部疾病、甚至责任心不强,当然太忙了也是重要原因,一天一个人一台CT一两百多病人,MR一天80、90甚至上百人次(也是一台机器),MR技师晚上上班到10点、11、12点(算正常上班,不算加班)。B超更依赖检查者手法及经验,又不能保存大量图像。放射人员体检时,B超诊断一个同事肝脏占位,该同事乙肝病史,搞过介入工作,大多是肝癌化疗栓塞,当时就吓得不轻,当天回本单位做了CT结果没事。其他的检查也涉及相关人员水平问题,不是太了解,不好说。

其二是涉及相关设备问题,好像是大部分的设备都要调试,MR机调试、维护更为复杂,包括参数设置、序列调整等等都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很多图像不同机器、不同时间做出来的效果有时候是有差异的,我水平有限也不能完全解释,只能根据经验来判断。另外有时候图像难免有各种伪影,曾经数次出现过头颅CT几乎相同位置团块状稍高密度影,差点就要下脑内占位的诊断,伪影多了不仅影响诊断,也影响心情。检验科的设备调试后好像是出来一个相对正常范围水平的域值,所以各家单位检查结果相对会不一样,当然也不会错太远,不是搞这个的,具体的不太清楚。

第三点就是临床医生拿到结果时的判读,也还是主、客观因素都有,其间肯定会有怀疑,如果是本院的结果还可以相互讨论一下,或组织一下多学科会诊。疑难疾病进一步检查或复查都是必要的。

我们现在在做下面乡镇卫生院远程影像诊断,图像质量一言难尽,这种影像资料拿到上面医院都不会得到认可的,所以转上级医院诊治肯定会重复检查。另外也遇到过基层单位拿着影像诊断结果来看病的,再次检查后结果完全不一样。当然我们单位转上一级医院肯定也是有这种情况。

尽管质控会议三令五申,但问题还是很多,人员、设备等涉及诸多因素。还是需要不断发展进步吧,人材培养、培训,人员学习、管理,各项技术的进步,也包括经济的发展。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