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的贸易战争:“大陆封锁”及其失败

【本文为原创,要转载,请联系授权。】

拿破仑·波拿巴是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也是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王之一,深受法国人的崇拜,在世界历史上也拥有重要的地位。据说,在西方有人统计过,在西方影片中出现最多的真实历史人物就是拿破仑。

拿破仑在位时期,与当时的海洋霸主英国展开的长期的争霸。为了打击英国的经济,实现最终打垮英国的目的,拿破仑也对英国发动了贸易战——“大陆封锁”。但是实践的效果并不理想,虽然给英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但是给自己带来的损害却更大。而且,正是因为当时的沙皇俄国执行“大陆封锁”政策不到位不得力,引起了法国的入侵并遭到惨败,进而导致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最后的覆灭,拿破仑本人也囚死孤岛。

这一段历史的经验教训,值得后人总结并铭记。

500

一、“大陆封锁”命令的颁布及推行

1805年,法国和西班牙舰队在特拉发加海角与英国舰队的激战中惨败。在这次战役中,英国失去了伟大的海军上将纳尔逊,但是法国却失去了几乎所有的海军,拿破仑不得不放弃渡海进攻英国的计划。但是,法国却在同一时期欧陆的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实现了对欧陆的比较有力的控制。

1806年11月,拿破仑在德国的柏林领布了“大陆封锁”命令,规定所有欧洲国家都不得同英国进行贸易,试图通过贸易战来达到打败英国的目的,取得在军事上无法取得的成果。

在柏林敕令当中,拿破仑首先指责“英国不承认全体文明国家所普遍遵守的国际法规则”,因而要“宣布不列颠诸岛处于封锁状悉”,“凡与大不列颠诸岛的一切通商以及一切通讯均禁止之”;“凡直接来自英国港口或英国殖民地的船舶,或曾经过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船舶,一概不准进入欧洲大陆的任何口岸。”违犯者的船舶和货物都将作为合法的战利品予以收缴。这个敕令对法国及法国统治下的意大利、瑞士、荷兰和莱茵同盟等国家及地区均具有约束力,构成了拿破仑“大陆封锁”政策的基本内容。

可以看出,法国对英国发动“大陆封锁”,与当前美国试图在全世界封锁中国发展的策略是同出一辙的,都是先要制造一个借口,将自己置于道义的制高点,然后再切断对手与全世界的经济联系,从而削弱对手。当前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摩擦,频频指责中国不遵守国际规划,但是中国对外经贸大学崔凡教授经过统计发现:自中国加入WTO到2017年,美国在WTO被起诉的数量刚好是中国的一倍,可见美国不遵守WTO规则的情况比中国其实要严重得多。美国指责中国的华为设备不安全,但是真正在监控全世界的正是美国自己。最近美国更是公开表示,要利用世贸的规则来限制对手,但是自己可以不遵守世贸规则。可谓是无耻之极。

为加强“大陆封锁”的效果,1年之后,拿破仑又分别在1807年11月23日和12月17日先后签署了两个米兰敕令,宣布凡是服从英国枢密院令的中立国船舶,都要被开除国籍并成为合法的战利品;凡是来自或驶往英国及其殖民地的任何港口的船舶,也要作同样的处理。

到1810年10月18日,拿破仑又在巴黎的枫丹白露颁布敕令,凡输入欧洲大陆的英国工业品都要被没收,并当众烧毁,违犯者要受特别法庭的审判和处罚。

二、英国对“大陆封锁”的反击与突破

面对拿破仑的”“大陆封锁”,英国当然不可能坐以待毙,而是必然要想办法加以突破并予以反击。当时,英国在海上力量方面具有优势,所以采取了从海洋包围大陆,截击法国和中立国商船,并封锁法国及其盟国港口的做法。

“大陆封锁”命令颁布后不久,1807年1月7日,英国就颁布枢密院令进行报复。该项法令称:鉴于法国政府违犯战争惯例,企图禁止所有中立国同英国的贸易,英国国王陛下认为同样地禁止同法国及其盟国之间的贸易是有理的。在整个1807年,英国枢密院先后发布了二十四个谕令:禁止中立国家与敌对英国的国家进行海上贸易,规定中立国家的船只必须驶进指定的英国港口接受检查,缴纳关税,领取特许证。

与此同时,英国还通过向欧洲大陆走私打破“大陆封锁”。英国在靠近欧陆海岸的一些岛屿上建立了仓库,便于对大陆走私,如北海中的赫尔果兰岛,就被人们称之为“小伦敦”。仅从1808年8月至11月,就有120艘英国商船在此靠岸,每年进港的商品达到800万英镑,然后再转运到法兰克福、莱比锡,甚至波兰、俄国等地。此外,波罗的海的哥德堡、地中海的直布罗陀、撒丁岛、西西里岛、马耳他岛等都成为了英国的走私基地。

为了逃避税关的检查,走私商人们采取非常巧妙的偷运手法。例如:有些人假借办理丧事,利用棺材偷运货物,在一段时间内效果相当不错。后来因为办理的丧事过多,便引起当局的怀疑,进行检查,才发现棺材里原来满载英国走私商品。另外,走私商人们还采用运入海沙,借以混进湿砂糖的做法。另外,走私者把货物装入网袋沉入预先商量好的地方,让渔民在夜晚打捞起来。总之,方法奇特、种类繁多,利用各种巧妙的方法来逃避海关监管。

为了破坏拿破仑的“大陆封锁”制度,英国还在伦敦开设了大批办事处,伪造了各种特许证。例如:货品来源证书、保证书、海关证据、身份证和船舶证明文件等等,以破坏“大陆封锁”政策的执行。

“大陆封锁”对打击英国商业并没有收到重大效果。尽管英国受到大陆封锁的严厉管制,但由于拥有强大的制海权,牢牢控制着海上主动权,有条件不断加紧对海外殖民地的掠夺,夺取了诸多法属殖民地,以弥补英国在大陆贸易上的损失,法国则因为缺乏海军力量,对此则鞭长莫及,无能为力。在这种状况下,英国的出口贸易竟然一度逆势增长。1805年,输入英国商品价值为53582146镑,1810年增至74538061镑。1805年,输出英国商品价值为51109131镑,1810年增至62702409镑。1811年,英国商品输出虽然减少了,但是还是达到41716775镑。封锁期间,英国的总收入仍不断增加。1805年为10300万英镑;1811年增加到13100万英镑;1814年达到16300万英镑。并没有伤筋动骨,更没有丧失战争的潜力。

可见,拿破仑实行“大陆封锁”政策,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大陆封锁”期间,英国虽然受到一定的打击,但是远远没有达到使其屈膝投降的目的。

三、“大陆封锁”政策给法国经济带来沉重的打击

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不但没有实现对英国封锁的目的,相反给法国自身的经济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英国的反制措施割断了法国与中立国、殖民地的联系,“法国和欧洲的大海港,如南特、马赛、阿姆斯特丹、那不勒斯等一片死寂”,“法国几乎无法进行任何对外贸易。”从1806至1809年,法国对外贸易额从46500万法郎下降到33300万法郎。从1802至1809年,每公担小麦的平均价格从24法郎下跌到15法郎,甚至跌到10法郎,棉花价格则大大上涨。

法国在“大陆封锁”期间,原料(尤其是棉花)日益缺乏,严重影响生产。在1804-1805年,一磅棉花只卖4.5法郎,到1810年竟涨到11法郎。棉花涨价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以致法国的棉织品售价昂贵,在国际市场上,很难同英国的廉价棉织品相竞争。

“大陆封锁”还造成了许多工厂破产和工人的大量失业。在1810-1811年间,法兰西帝国终于爆发了空前的工商业危机。根据法国工商部在1813年颁布的关于棉纺织工业的公报,1810年,法国就业工人数尚有264755人,棉纱产量也有14651567公斤;到1812年,工人数和棉纱产量分别减少到198633人和7032420公斤。法国丝织工业中心里昂,在1810年上半年从业工人尚有93000人,下半年就减少到59000人,到1811年上半年进一步减少到37000人。

粮食价格猛跌,引起种植者的不满,原料短缺引起工厂关门,失业者增多。没有殖民地运来的消费品,法国人不得不用菊莴苣代替咖啡,用葡萄汁代替食糖来满足生活的需要。

在“大陆封锁”政策影响之下,法国及欧陆各阶层人士怨声载道。为了摆脱经济困境,拿破仑被迫允许出口一部分重要的商品。1811年,颁发殖民地货物许可证,允许木材、大麻、铁等货物纳税百分之四十即可进口。但是这样一来,“大陆封锁”政策的力度就明显地减弱了。

四、欧陆国家普遍不愿意遵守“大陆封锁”政策

其他欧洲国家普遍不愿意遵守法国的“大陆封锁”法令,明里暗里采取各种措施违背“大陆封锁”的命令。

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葡萄牙和西班牙,表面上接受柏林敕令,却暗中与英国进行走私贸易。这又引起了拿破仑对西班牙的入侵和西班牙人的反抗。西班牙人民的反法战争打开了大陆封锁的缺口,拖住了法国30万军队,又引起了奥地利、意大利、萨克森等国的反法战争。

此外,荷兰也是一个重要的缺口。荷兰以商业立国,与英国关系向来密切,“大陆封锁”对荷兰经济极为不利,荷兰需要从英国获取殖民地的货物,同时,也需要向英国出卖酒类、干酪和薄麻布。所以荷兰仍旧同英国有贸易往来。当时荷兰国王是拿破仑自己的亲弟弟路易·波拿巴,甚至连他也对“大陆封锁”政策阳奉阴违。

俄国加入大陆封锁体系也是不情不愿。当时法国的供给及需求能力均较有限,不能充分代替英国供应俄国以必需品,并收购俄国的木材、大麻、粮食和油脂等物资。“大陆封锁”禁止俄国和英国的贸易关系,使俄国的经济陷于困境。不仅严重影响俄国商人的利益,而且也使俄国贵族濒于破产,所以俄国的商人和贵族竭力反对俄国参加大陆体系。俄国沙皇亚历山大对拿破仑阳奉阴违,结果英国货物从广阔的俄国西部边界,经过波兰、普鲁士、奥地利涌入欧洲大陆各国,这就严重地破坏了“大陆封锁”制度。因此,拿破仑认为要顺利地实行“大陆封锁”,必须征服俄国。拿破仑自己就评价说:“没有俄国参加,‘大陆封锁’政策简直荒谬可笑”。

为了加强“大陆封锁”,并惩罚沙皇俄国对“大陆封锁”政策的背叛。1812年,拿破仑亲率大军远征俄国,但是等待他的却是一场毁灭性的大败。拿破仑大军在莫斯科撤退时几乎全军覆没,这成了当时欧陆国家普遍起义反对法国统治的信号。在导致了拿破仑王朝的最后覆灭的同时,也宣告了大陆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记录了拿破仑远征俄罗斯的过程,其中特意提到了拿破仑军队缺少御寒的冬衣以及脆弱的纽扣。因为法国的工业已经没有办法生产出足够的质量好的冬衣了,因为大量的原材料来自海外,而“大陆封锁”与英国的反封锁损害了原材料的供应。

五、结局

总之,拿破仑企图通过贸易战争来扩大自己霸权,打倒英国,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对手的经济,但是在整体上是弊多利少。不但对自己造成的损害远大于对方,同时还加剧了己方阵营内部的矛盾与冲突,最终导致了彻底的失败,可谓是得不偿失。


参考资料:

1、蒋湘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1964年版。

2、王绳祖:《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上册,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3、〔美〕戴维·罗伯兹:《英国史》,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4、〔法〕乔治·勒费弗尔:《拿破仑时代》下卷,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5、〔苏〕叶·维·塔尔列:《塔尔列全集》第3卷(俄文本),莫斯科1958年版。

6、李元明:《近代国际关系史》上册,中央党校出版社1988年版。

7、〔法〕乔治·勒费弗尔:《拿破仑时代》下卷,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8、〔苏〕叶·维·塔尔列《塔尔列全集》第3卷。

9、苏联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近代史教程》第一分册。

10、〔法〕皮埃尔.米盖尔:《法国史》,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11、〔英〕约翰·霍兰·罗斯著:《拿破仑一世传》下卷,1977年版。

12、〔德〕恩格斯:《俄国沙皇政府的对外政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

13、管佩韦:《论拿破仑的大陆封锁制度》,《杭州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

14、曹选玉:《拿破仑大陆封锁政策及其失败》,《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15、黄增强:《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及其影响》,《云南社会科学》,1998年第1期。

16、周明圣:《试析1806-1812年法英双方的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