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试行北欧德国的生育激励机制和抚育体系是否会大幅度提高人口出生率?
毋庸讳言,我国的婴幼儿出生率下降导致人口负增长已经到了比较危险的地步,按照很多专家的人口模型估计:正常条件下10年后的趋势,我国每年出生人口在700万以下并逐年下跌,很快就会达到每年仅仅能出生500万人,而死亡人数在1800万以上并逐年升高,,也就是每年全国净减少1000-1500万以上人口。那将是很可怕的。
所以在我国贫富差距还很大的情况下,选择若干经济发展中低水平地区进行生育激励和抚养激励政策试点是迫在眉睫,然而现在绝大部分已经出台的措施仅仅是建立在地方财政能力上,措施聊胜于无,需要在转移支付、国家激励政策等方面大幅度增加这些措施,比如基本仿效北欧和德国等进行大幅度激励。很多人都知道,在北欧,小孩从出生到大学阶段,每人有大约400-600欧元每月的生活费用,另外其教育医疗费用基本上由国家承担了;德国多子女家庭的妇女基本不用工作,依靠孩子养育补贴,该妇女基本上可以达到女性中位数收入水平。
对照我国,在中西部、山东、东北等人均收入在全国中下等收入水平的地区,假设依照现有生活水平推行:一个家庭(包括单亲家庭)如果生育超过一个孩子,每多生一个孩子子对该孩子的抚育补贴为1500元-2000每月,随孩子增加递增;另外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医疗费用由国家根据当地平均水平完全承担(目前如果不考虑各类家庭额外的补习等,国内经济水平中下等地区大约每月500-1000元/月)。这样如果一对夫妇生育2-4胎,家庭每月会收到1500-6000元的养育补贴,对于三孩尤其是四孩家庭会有3500-6000的每月补贴,家庭妇女基本上可以全职在家带孩子了,也不用考虑孩子教育医疗花费,这个激励措施应该有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对于我国经济水平处于中下水平的县城及农村地区,当地物价较低,工作机会也少的情况下应该有很好的效果。
有人会问:对于我国现有的经济和财政状况来说,这是可以承受的吗?当然可以承受,我国每年初结婚人数2020年降到1200万人-600万对,21,22年还没有看到统计数据应该会下跌不少,估计23年就是500万对,以后还会大幅度下降。如果采用这个措施使得2孩和多孩每年达到700万个孩子,按照上述政策家庭抚育补助金总额每年为新出生两孩和多孩家庭新生儿提供1260亿-1680亿,其次是教育医疗新生儿负担为420-840亿,合计1680-2520亿元,由于从出生到18周岁均要负担,假设每年出生孩子规模稳定后,对社会上两孩和多孩家庭的补助金和教育医疗支出,每年累计需要财政支出18*1680—2520亿=30240-45360亿元。
这个负担看起来很大,是考虑到能达到每年增加二孩多孩700万,加上预计一个家庭自己负担一孩,每年新出生人口提高到1000万-1200一年的情况下。实际效果能达到一半就很了不起了。也就是会因此财政负担2万亿。相当于现在全国对农业财政支出总数(见近年来的国家财政预决算报告)。因此,这个实际上将来是可以减去其他支出,咬紧牙关负担的。
我国在养老医疗上很多年达不到北欧德国等发达国家水平,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孩子抚育上我们应该是可以达到的,实际上这方面支出在发达国家财政占比上也不低。
这个好处是很明显的,首先解决了很多就业问题,家庭抚养尤其是多孩家庭抚养也是一项就业;基本上是稳定的服务业就业。其次创造出的市场规模较高;同样会大幅度降低社会焦虑,会拉平县城及农村地区与一二线城市差距,实际上是一次社会收入分配调整;很多家庭不会鸡娃了,会按照孩子本身特点爱好培养,类似于过去朱德在自述中说:他出生的家庭虽然生育了七八个孩子,成活了四五个(这个已经记不清了)但是在子女中只挑选了他作为顶门立户。
男女按经济条件,分四个等级。ABC级男,BCD级女都能结婚,也是结婚最大群体,他们有结婚条件,可是他们不结,更不用说生育了。
剩下的A女,D男。
你再帮助D男,没女的啊,找都找不到,他自己又怀不上。咱们国家0-39岁,缺3600万女的。你赶紧切断性别鉴定,未来二十年还有的救。很多地方,0-9岁,性别比超过130,男比女多三成,也太地狱了。这么多光棍村的存在,就是拜重男轻女的性别鉴定所赐,男的淘汰男的,挺黑色幽默的。
别嚷嚷什么城市剩女多,城市剩女多,是因为都从农村逃到城市了,农村有光棍村,城市可没有剩女市啊。
而A女有生育能力,也有养育条件,所以对30岁以上单女开放精子库吧,这个社会文化下,A女不会找D男,BC男也不愿意找A女。可以说,这部分的生育群体直接被浪费了。
几年前就有数据说,剩女大概有三四千万,这个群体哪怕百分之一的愿意生,也有几十万的出生人口。
但是,哪怕是这个群体,有传统生子观念的,还集中在年纪较大的群体里,她们的生育需求也比较迫切。要开放就赶紧,过几年,身体素质在那摆着,真是开了都来不及了。现在开,能生一点是一点。
不用财政学北欧的高补贴,还释放了生育需求。
至于对男性开放代孕,说那是男性的生育自由,那不可能。因为现在的医学条件下,一旦开放,会有涉及到女性生命健康权的犯罪,而生命健康权相对于生育权是上位权,不会让步的。
别老想着鼓励结婚生育了,可能未来生育≠结婚了
可以比较下我们当前的生活水平比20年前30年前可以说好太多了,但是生育率却大幅度降低。住房拥有率、人均住房面积其实也比二三十年前高很多,也根本不是房子的问题。新加坡住房问题解决很好,也没有解决生育率低下问题。
只是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前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的生活品质,更愿意活自己的个性,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盛行。生活富裕后,个人解放,个性解放,更加不愿意接受束缚、承担责任,继续往前发展,就会白左化。
生个孩子,意味着漫长的责任和义务,顺利的供应到上大学,也需要漫长的18年。对现代人几乎是心灵不能承担之重。现代人甚至连对父母的赡养责任都不愿意承担,何况一个漫长的累赘?
现代人要婚姻,但不要生育,因为婚姻带来即时快乐和满足,生育带来责任和义务。
发钱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对比中产的收入,发到能够诱发中产生育的程度,国家发不起。发的少了,浪费钱,没有什么作用。
正确的解法,是改变人们观念。生命的意义不是享乐,反击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宣传家庭责任对人生的意义,反对消费主义、反对女权主义。
个性要解放,要自由绽放,也要有家庭责任作为风筝的线,牵引个人前行、赋予个人价值的参考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