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爆款「爱情电影」教会我的事

如果爱情需要解释的话,世界上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因此而痛苦了。

 from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最近又有一部爱情电影火了——《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朋友圈、微博、抖音,到处都看到有人在讨论。

500

△抖音和微博和的评价。

这话题度,让我想起了前年的《前任3》和去年的《后来的我们》。

每年我们的社交媒体,总会有一部爱情电影爆火。

这三部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和遗憾有关:

两个彼此相爱的人,却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在一起。

而观众的观感,也都很类似,有人会嫌太矫情,但有更多的人,抱着吐槽的心态去,最后却忍不住掉眼泪。

500

△《前任3》评论

500

△《后来的我们》评论

500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评论

为什么这些和遗憾有关的电影总能成为爆款?

(并不是只有内地票房是这样,香港台湾也是,《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是2018台湾票房冠军)

用电影技术分析,不靠谱。

你得从情感角度去理解。

故事可以是假的,但故事里一再错过的爱情,却真真实实戳中了部分观众的心。

500

那里面,有爱情的美好。

《前任3》是个关于分手的故事,但孟云(韩庚)和林佳(于文文)却是藕断丝连的一对,孟云会记得,林佳换季时总咳嗽发烧,即便吵架分开,他仍偷偷打电话给林佳闺蜜让她送药。

《后来的我们》是说北漂的,林见清(井柏然)方小晓(周冬雨)两个小镇青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他们一开始挤在不到10平方的地下室依然浪漫开心,是因为空气中弥漫着喜欢的荷尔蒙。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要更特别一点,张哲凯(刘以豪)和宋媛媛(陈意涵)两个人16岁就没有了家人,他们彼此相伴,因为爱,让两个孤单的生命,找到了存在的理由。

500

这些经历,我们或许都未曾有过。

但是,看到他们吃泡面时天真对着对方傻笑,下雨时一起哆嗦着啃冰棍,还有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肆无忌惮地和对方分享自己的心情,就算是像我这样单身多年的人,都会忍不住怀念,那发生在远古时代的恋爱啊。

是啊,无论最后那段恋爱是不是圆满,在一起的时光,回想起来,终究是甜蜜的比较多。

500

但是,爱情肯定不是只有美好的瞬间。

这些电影,能引起话题,是因为它们在甜甜甜的恋爱之外,又展现了爱情的无奈。

《前任3》孟云和林佳真正决定放过彼此那一段,拍得很真实,没有撕逼没有吵架,只是因为林佳看到了孟云的小女友眼里的坚定,而孟云则是看到林佳门前的一双男式皮鞋。

也就是这两个瞬间,让孟云和林佳明白,他们已经不再是对方最需要的彼此。

500


《后来的我们》,没有明着说过分手的理由。

但是当见清事业有成买了房子努力成为小晓理想的另一半时,小晓却再一次拒绝了他。

“我真的已经努力变成你理想的样子了。”

“可是我现在已经不是我以前那个样子了。”

时间,让他们再也无法靠近彼此。

500

而《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则更伤感一些。

男主角张哲凯的病,让他始终没有办法对女主角宋媛媛说出“我爱你”三个字。

他可以做宋媛媛最好的朋友,陪她做任何想做的事情。

开心的时候和她一起笑。

伤心的时候抱着她哭。

工作失意了,摸摸她的头,给她灵感,帮她打气。

但唯独没有办法的,是给她一辈子的承诺。

500

原本以为,这是一个单向牺牲的故事。

但是,电影后面20分钟,女主角视角的版本,又把剧情反转了一次。

(在这里为了给没看过的人观影体验,我就不剧透了)

彼此欺瞒是为了让彼此得到幸福。

爱情有时候就是这么的不合逻辑。

明明16岁开始就是彼此的唯一,可这份坚定的爱,还是无法敌过残忍的现实。

500

当然,在男女主角互相相爱又互相欺骗的过程里,会有一些引发争议的地方。

比如会有网友觉得,男主根本不伟大,如果是为了女主着想,为什么不直接搬出去再也不见女主呢?

也有人无法理解,他们为什么要为了实现对方眼里的幸福,就「介入」男二的感情?

500

我承认,这样的爱情是有点「自私」

可认真想想,我们现实中的爱情,不也是这般矛盾吗?

尽管发自内心地希望爱的人可以幸福,可是自己又无法做到潇洒退出。

明明决定放手,却又自私地希望留在她身边多一点点时间再多一点点时间。

欲言又止,想放开又忍不住靠近,不停在理智和情感中徘徊纠结,这才是爱情中更无奈又更悲伤的一件事。

500

“爱情如果需要解释的话,世界上就不会有人因此而痛苦。”

用三观或者对错来衡量爱情,是非常理想化的行为。

电影里夹杂着幽暗人性的关系探讨,才更接近于真实。

虽然我们未必都经历过生死相离,我们也未必可以完全认同戏中人的行为,但男女主角在这段关系中的纠结与痛苦,却是和我们身边那些遗憾错过的爱情是一样的。

会哭的人,也只是在这对用力挣扎却始终无法挣脱命运的男女身上,看到了自己爱而不得的过去。

500

包括我也是。

电影让我想起了曾经在季羡林的《留德十年》里读到的一段故事:

在1935-1945年,季羡林在德国哥根廷大学留学期间,认识了一个叫伊姆加德的当地女孩。

季羡林因为论文需要打印版,可自己不会打字也没有打字机,只能请伊姆加德帮忙。

两人经常一起工作到深夜,也渐渐地产生了一些暧昧的情愫。

在季羡林回国的那天,“她劝我不要离开德国,她今天晚上特别活泼可爱,我真有点舍不得离开她“,可季羡林在中国早就成家了,“像我这样一个人不配爱她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孩”。

500

因为责任,季羡林离开了,两人再也没有联系过。

2000年,有香港记者找到伊姆加德,发现她仍单身,桌上还放着那台老式打印机。

而季羡林,则把对女方的思念,浓缩成书里的一段话:

“而今我已垂垂老矣。世界上还能想到她的人恐怕不会太多。等到我不能想到她的时候,世界上能想到她的人,恐怕就没有了。”

500


这应该就是真实版的《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相爱,却因为现实原因无法在一起。

明知不可能,但彼此的羁绊,依然长达一辈子。

所有这些关于爱而不得的故事,并不是要去歌颂男女主角的行为,而是他们就像一个警钟,不时提醒我们:

请珍惜那些现在能够陪在你身边的人。

因为一旦错过了,很可能就是你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500

而我,作为一只很久没有爱情滋润的单身狗,看到最后20分钟反转,也在电影院里很不争气地掉眼泪。

虽然一开始我很不想承认这么丢脸的事情,但后来想想,这有什么好羞耻的。

爱情,有时候,不就和这些爱情电影一样。

在没有经历过的人看来,可能会有点矫情、有点傻、有点不可理喻。

但对当事人来说,那便是他最真情实感也最忘乎所以的一瞬间。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