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熊猫之死是可以写长篇的哟

【本文来自《坑了乐视两千万的熊猫,曾经却是中国工业摇篮。。。》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成天弄这种传奇小说也不累哟!南京熊猫之死是可以写长篇的哟!

南京的中电熊猫液晶项目和南京熊猫没有任何关系,是中国电子CEC用南京地方大基金搞来的夏普“技转”项目,只是用了熊猫这个名字,随着夏普卖书给郭台铭这个项目就没有技术来源了,前几年都忙着卖掉这个项目的两个厂。

而南京熊猫的很多项目都是死局,CEC将中国电子在南京的原电子部的7个厂全都整合到南京中电熊猫公司,就是在抱团等死,南京熊猫唯一有价值资产却是熊猫爱立信这个合资公司(爱立信全球二大生产基地)。

电子行业迭代很快,老厂就是要老死,原先电子部前三十年投资的各地项目都是这种局面,中国电子CEC是99年央企改革后整合全国原电子部投资在地方上的央企的生产资产(另一个研究院所资产整合成了中国电科CETC),CEC在地方上的子公司就是一堆无法补的破衣裳,CEC将总包部搬到深圳就是因为在深圳还有些尚能一战的持股公司,不过他们的表现也都不怎样。

二十年的央企改革原先留下的人也都要到了退休的年纪,CEC熬死这帮人现在就是整合资产和处理资产,华虹、华大等都是CEC重新整合微电子项目资产吸引地方资金入股的产物。

那些老旧产线的地方子公司就是在“拖到死”,如果自己无力自救,那CEC也无钱可救,ICT行业就是这样子的,今日兴起“大宴宾客”,明日落下“无人问津”,当年都勇过但终将老去。

其实,当年国企改革,南京地方政府是不接受原电子部扔在南京的7家厂,而是等了好多年才并进CEC中,南京市想要的是他们在市内的土地资源来套现,而不愿意接受这些烂摊子,这就已经注定了他们的结局,谁也都不是傻子都不看好他们呗。

热门评论 2

  • 看到你说这个老企业打包等死,我笑了。这企业的高层真是有智慧。
    特大型国企工作过三年多,从基层技术人员到工厂管理这些岗位都干过。
    老企业最大的问题在于人。一堆头脑僵化的管理人员,技术知识陈旧几乎没有更新的技术人员,理直气壮摸鱼的基层工人,这样的人在老国企大量存在。开除他们?不可能的!
    当年我要辞职不批,咨询人事科长后,他说你直接不来就得了,时间长了就除名了。
    后来就给主任打了招呼,我第二天不去上班了。
    几年过后拿档案里才知道,5月份就不去上班了,直到10月份全厂开了职工代表大会履行了投票手续才把我除名,社保是交到当年11月份……
    从这个例子一方面你就知道为啥大家要进体制了,另一方面为啥国企经营不好了……
  • Tonyzhangly 作者
    子夜2152
    老国企基本都没有建立现代企业治理机制。根本原因在于老国企基本都是以生产为目标,由国家投资建立的。所以在诞生时,技术研发、品牌营销这两个现代企业最核心的能力是一片空白。另外,由于建厂是国家决策,所以企业内部也缺乏战略决策能力。
    本质上,老国企只具备生产车间的能力,而不具备市场经济下一个独立市场主体的全部能力。这是自90年代国企改革以来很少有人提出的问题,但老国企难以存活最关键的就是这个原因。所以国企改革,关键是要帮助国企补上一个独立市场主体应该具备的能力。盲目找个外企或富翁合资,并不能帮助国企补上这些能力。
    你倒是说到了一个重点,其实国企现在还能顺利走下去的都不是高度竞争性行业,且有行业垄断性地位,那些产业尽管在国外也是私人或上市公司,但是均在市场上没有多少竞争对手,都是具有行业寡头特征。而电子与ICT行业是高度竞争性的行业且迭代较快,向来是“快鱼吃慢鱼”,即使今天牛气冲天搞不好明天就寂寞落幕,所以央企市场化改革中这中国电子CEC重组出来就是收了无数的破衣裳,而CEC在地方上利用地方基金搞的大项目都不成功,说不好听的他就是个国有资产等待处理公司。而从原邮电部国有资产重组出来的中国普天去年并进了中国电科CECT,有也算是等待处理中。早期的北京电科院(大唐电信)和武汉邮科院(烽火通讯)合并成中国信科,其实是在报团取暖,这和国外的通讯设备厂家合并成留下了两家爱立信与诺基亚是一样的,都是资本层面要保点值是试图在报团取暖。国资委要对央企经营进行考核,很多为了保住自己的番号拼命的折腾。其中大唐电信对于中芯国际的操作是混乱了其数年,最终还是免不了被并了。其实大唐电信是在3G标准中凭空摸到了一张牌,但是并没有在残酷市场竞争中得到任何好处,其第一个项目就是行业大混乱,而其代工制造商上海贝尔也是深受其害,很快从工程师跑路到老总离职,大唐电信就已经失去继续竞争的能力,靠卖些老产品是无法维系公司业绩的,终被市场淘汰。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4
最热 最早 最新

  • Tonyzhangly 作者
    子夜2152
    老国企基本都没有建立现代企业治理机制。根本原因在于老国企基本都是以生产为目标,由国家投资建立的。所以在诞生时,技术研发、品牌营销这两个现代企业最核心的能力是一片空白。另外,由于建厂是国家决策,所以企业内部也缺乏战略决策能力。
    本质上,老国企只具备生产车间的能力,而不具备市场经济下一个独立市场主体的全部能力。这是自90年代国企改革以来很少有人提出的问题,但老国企难以存活最关键的就是这个原因。所以国企改革,关键是要帮助国企补上一个独立市场主体应该具备的能力。盲目找个外企或富翁合资,并不能帮助国企补上这些能力。
    你倒是说到了一个重点,其实国企现在还能顺利走下去的都不是高度竞争性行业,且有行业垄断性地位,那些产业尽管在国外也是私人或上市公司,但是均在市场上没有多少竞争对手,都是具有行业寡头特征。而电子与ICT行业是高度竞争性的行业且迭代较快,向来是“快鱼吃慢鱼”,即使今天牛气冲天搞不好明天就寂寞落幕,所以央企市场化改革中这中国电子CEC重组出来就是收了无数的破衣裳,而CEC在地方上利用地方基金搞的大项目都不成功,说不好听的他就是个国有资产等待处理公司。而从原邮电部国有资产重组出来的中国普天去年并进了中国电科CECT,有也算是等待处理中。早期的北京电科院(大唐电信)和武汉邮科院(烽火通讯)合并成中国信科,其实是在报团取暖,这和国外的通讯设备厂家合并成留下了两家爱立信与诺基亚是一样的,都是资本层面要保点值是试图在报团取暖。国资委要对央企经营进行考核,很多为了保住自己的番号拼命的折腾。其中大唐电信对于中芯国际的操作是混乱了其数年,最终还是免不了被并了。其实大唐电信是在3G标准中凭空摸到了一张牌,但是并没有在残酷市场竞争中得到任何好处,其第一个项目就是行业大混乱,而其代工制造商上海贝尔也是深受其害,很快从工程师跑路到老总离职,大唐电信就已经失去继续竞争的能力,靠卖些老产品是无法维系公司业绩的,终被市场淘汰。
  • 老国企基本都没有建立现代企业治理机制。根本原因在于老国企基本都是以生产为目标,由国家投资建立的。所以在诞生时,技术研发、品牌营销这两个现代企业最核心的能力是一片空白。另外,由于建厂是国家决策,所以企业内部也缺乏战略决策能力。
    本质上,老国企只具备生产车间的能力,而不具备市场经济下一个独立市场主体的全部能力。这是自90年代国企改革以来很少有人提出的问题,但老国企难以存活最关键的就是这个原因。所以国企改革,关键是要帮助国企补上一个独立市场主体应该具备的能力。盲目找个外企或富翁合资,并不能帮助国企补上这些能力。
  • 看到你说这个老企业打包等死,我笑了。这企业的高层真是有智慧。
    特大型国企工作过三年多,从基层技术人员到工厂管理这些岗位都干过。
    老企业最大的问题在于人。一堆头脑僵化的管理人员,技术知识陈旧几乎没有更新的技术人员,理直气壮摸鱼的基层工人,这样的人在老国企大量存在。开除他们?不可能的!
    当年我要辞职不批,咨询人事科长后,他说你直接不来就得了,时间长了就除名了。
    后来就给主任打了招呼,我第二天不去上班了。
    几年过后拿档案里才知道,5月份就不去上班了,直到10月份全厂开了职工代表大会履行了投票手续才把我除名,社保是交到当年11月份……
    从这个例子一方面你就知道为啥大家要进体制了,另一方面为啥国企经营不好了……
  • 中国的企业问题在于都传承不长,品牌红火一阵子。当年的春兰,长虹,华西村,沈阳机床,都是央视明星。现在的阿里等也人气掉的很快,十年后难说。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