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沙皇,还能卷土重来吗?
由于20世纪接踵而至的革命和战争,很多国家都废除了君主制,建立共和国。最突出的例子是中国、德国、俄国和奥地利。那么,建立共和之后,先前的君主去哪里了呢?
溥仪的故事于我们已经很熟悉了,不再赘述。霍亨索伦家族失去德国皇位之后,末代皇帝威廉二世流亡到荷兰,基本上算是安度晚年,还有过几段黄昏恋。他的后代在今天的德国作为商人和文化界人物仍然很活跃,甚至和德国联邦政府打官司,希望收回家族曾经拥有的一些宫殿、地产、艺术品等等。哈布斯堡家族的后裔在战后有当欧洲议会议员的,也有经商的,现在还有当F1赛车手的,过得都不错。俄国的罗曼诺夫皇室最惨,一家人死于非命,不过也有一些皇亲国戚在今天过得还行。
这些曾经的皇室/王室基本上没有翻盘的机会了。想复辟?纯属做梦。但是,有一个奇特的例子,那就是有一位被推翻的末代君主居然能够参加民主选举,成为共和国的领导人。他就是保加利亚末代沙皇和2001—2005年的国家总理西美昂(SimeonSaxe-Coburg-Gotha)的故事。他本人的故事、他的家族的纠葛,都和现代保加利亚国家的风云变幻密切地交织在一起。
巴滕贝格的亚历山大:保加利亚从德国进口的君主
保加利亚这个国家很年轻,1878年才在俄罗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争霸的大背景下,通过斯拉夫兄弟俄国的支持,脱离君士坦丁堡苏丹的统治,建立了保加利亚大公国。俄国自命为斯拉夫民族的老大哥,所以在19和20世纪经常打着支援斯拉夫兄弟的旗号四处挞伐,追逐自己的争霸和夸张野心。
在1877年到1878年的俄土战争中,俄国打得相当不错,逼近了君士坦丁堡,强迫奥斯曼帝国签署丧权辱国的《圣斯特凡诺条约》。条约的其中一款,就是要求建立一个斯拉夫人的保加利亚大公国。按照俄国的构想,这个保加利亚的疆土范围非常大,将会主宰巴尔干半岛,成为俄国在东南欧的重要伙伴。
但是俄国的胜利很短命,因为列强不同意。英国和奥匈帝国不愿意看到奥斯曼帝国垮台、俄国做大,于是要求召开一次欧洲会议来规划国际局势,否则就向俄国开战。德国首相俾斯麦提议调停,在柏林开会。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能冒与英国和奥地利打仗的风险。他信赖自己与舅舅——德皇威廉一世的亲戚关系,希望俾斯麦帮助自己。
全欧洲聚集在柏林,伟大的天才俾斯麦是会议主持人。最后的结果是,列强迫使俄国把到了嘴边的肉吐出来一大半,亚历山大二世被迫接受一个严重缩水的保加利亚。保加利亚大公国是建立起来了没错,但领土比之前俄国设想的小得多。
保加利亚大公国在名义上还是奥斯曼帝国的属国,但拥有自己的宪法、国旗、国徽、国歌和外交政策。那么,谁来当保加利亚的统治者呢?俄国皇帝亚历山大二世自有主张,他决定让自己妻子的侄子巴滕贝格的亚历山大来统治这个自治公国。
巴滕贝格的亚历山大,是一位德国贵族。他的父亲是黑森-达姆施塔特公子亚历山大(1823—1888,黑森-达姆施塔特大公的儿子,其妹就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之妻),母亲是平民。他们是贵贱通婚,所以其后代不能继承黑森-达姆施塔特大公的位置,于是专门为他们的后代建立了巴滕贝格家族。
巴滕贝格的亚历山大
该家族后来与英国王室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亚历山大有一个哥哥叫路易斯,14岁就加入英国海军,成为英国公民,最终军衔为海军元帅,一战前曾担任英国第一海务大臣。但因为战争爆发后英国国内反德情绪高涨,出身德意志的路易斯不得不辞职,放弃在德意志的公子头衔,把德语名字“巴滕贝格”(Battenberg)改为英语“蒙巴顿”(Mountbatten)。这两个名字是一个意思,即“Batten山”。他获得了英国的米尔福德黑文侯爵头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利普亲王就是路易斯的外孙。路易斯和亚历山大的另一个兄弟,则娶了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女儿。所以,巴滕贝格家族与英、德、俄三国都有密切的联系。
巴滕贝格的亚历山大,自幼与自己的姑父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关系亲密。1878年,保加利亚独立,沙皇扶植他成为保加利亚统治者。俄国希望把他当成俄国的傀儡,但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亚历山大与自由主义者的矛盾加剧,与此同时,他谋求英国的支持,并欢迎德奥势力进入保加利亚。在俄国沙皇看来,这简直是农夫与蛇的故事。于是,俄国和保加利亚关系冷淡下来,最后,亚历山大被亲俄的保加利亚军官推翻,他去奥地利过隐居生活。
这下子,新生的保加利亚没了君主。国不可一日无君!怎么办呢?还是去盛产王公贵族的德国去寻找一位候选人吧。
狐狸斐迪南: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入主保加利亚
在维也纳歌剧院包厢进行的一次充满戏剧性的会谈中,保加利亚人将王位奉送给有一半法国和一半德国血统的萨克森-科堡-哥达公子斐迪南。他此时是奥地利军官,是个珠光宝气、浑身香水味的花花公子,嗓子音调很高,长着波旁家族的鼻子,对女交际花和男童妓同样痴迷。俄国皇帝亚历山大三世不屑地吼道:“这个人本身就滑稽可笑,让他当国王更是可笑!”
但在随后25年里,这个绰号“狐狸”的斐迪南成功把保加利亚从大公国升级为王国(称号和俄国一样,叫“沙皇”),彻底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影响,并随心所欲地向俄国挑衅。所以,俄国扶植斯拉夫兄弟的计划基本上泡汤了。保加利亚的人民虽然亲俄,但君主并不亲俄。
斐迪南,1912年
于是,保加利亚的王室就成了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Sachsen-Coburg und Gotha)。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也是德国的一个名门望族,擅长向外国出口君主或君主配偶。比如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就来自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比利时于1830年脱离荷兰王国取得独立之后,也邀请了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的一位成员去当比利时国王,他就是阿尔伯特亲王的叔父、维多利亚女王的舅舅。葡萄牙在变成共和国之前的最后一个王朝,也是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的成员建立的。这个家族的后代,至今仍然统治着英国和比利时。
虽然俄国沙皇瞧不起他,但斐迪南其实是一位相当有作为的君主。不过,保加利亚毕竟是一个夹在几个大国之间的小国,所以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就不得不选边站队。这个德国人当然选择了站在德国那边。
于是,保加利亚成了战败国,斐迪南一世在协约国的要求下退位,王位让给了长子鲍里斯。斐迪南先是流亡奥地利,后来生活在他的故乡德国科堡,依靠德国政府的抚恤金生活,1948年在那里去世,享年87岁。
鲍里斯三世:铁腕贤君
1918年10月3日,鲍里斯成了保加利亚的新沙皇,称号为鲍里斯三世。大家都看到了,他仅仅是保加利亚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的第二任沙皇,何来“三世”呢?其实这个序号是向历史寻求合法性。保加利亚历史上的鲍里斯一世是9世纪的,鲍里斯二世是10世纪的,和三世相隔了将近一千年,而且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新沙皇自称三世,就仿佛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并不是几十年前刚刚建立起来的暴发户,而是有着“自古以来”的悠久历史。
鲍里斯三世,摄于1920年代
一战结束了,保加利亚作为和德国穿一条裤子的战败国,少不了割地赔款,国内经济萧条,政局动荡。鲍里斯三世在位时期的第一任首相于1923年被军人政变推翻。1925年4月14日,鲍里斯三世的车队遭到无政府主义者的袭击。两天后,一位被暗杀的将军的葬礼在首都索菲亚的一座教堂举行,结果有人发动炸弹袭击,导致150名军政要人死亡。还有人多次行刺沙皇。总之,鲍里斯三世的日子很不好过。
更糟糕的还在后面。1934年5月,右翼军人集团“环节派”(Zveno)发动政变,建立了一个独裁政府,废除了所有政党,沙皇则沦为傀儡。
但这位在一战期间担任参谋军官、得到过德国军队二号人物鲁登道夫好评的沙皇,也不是吃素的。1935年1月22日,鲍里斯三世利用老军官与青年军官的矛盾,成功发动反政变。环节派的军官们被流放驱逐,或判处监禁。鲍里斯三世并没有恢复政党政治,而是趁机建立了自己的君主专制。
虽然没有了议会民主,但事实证明,这位沙皇对治国还是很有一套的。在他的专制统治下,保加利亚迎来了长达五年的经济繁荣和日新月异地发展的时期。当时一位常驻保加利亚的美国记者写道:“作为统治者,鲍里斯三世是合格的;作为公民,他是堪称楷模的;作为一个人,他很有感召力……在过去二十年里,他的国家在巴尔干的处境相对较好,要感谢他。鲍里斯沙皇平易近人,经常和各种背景的人接触。他自己开车在国内来去自如,不带大队保镖,经常停车与农民、工人和儿童交谈。他会给最低微的行人礼物。保加利亚几乎每一座城镇都至少有一个人坐过国王开的车。”
在当时的欧洲,有这样的国家领导人已经实属难得了。
二战中的保加利亚
但是鲍里斯三世的运气很差,因为他遇上了希特勒。保加利亚与德国有传统友谊,但与俄国是“斯拉夫兄弟”,民众对俄国还是很有感情。上一次与德国结盟造成的悲惨结局,让鲍里斯三世记忆犹新。但希特勒领导下的德国太强大了,而且希特勒给出的诱惑——帮助保加利亚从希腊那里夺取作为一战战败国而割让给罗马尼亚和希腊的领土,也很有吸引力。在纠结和犹豫之下,保加利亚虽然同意加入轴心国,但一直在拖延签字和参加战争的时间。
1941年4月,希特勒与鲍里斯三世会面
1940年3月1日,德军进驻保加利亚。保加利亚正式签署文件,加入轴心国,不久便在希腊战役中得到了马其顿的大部分地区、希腊的爱琴海色雷斯和塞尔维亚的部分领土。收复故土之后,鲍里斯三世被保加利亚民族主义者赞誉为“解放者”“统一者”。然而,鲍里斯三世并不情愿给予德国充分和无条件的合作,只是允许德军使用保加利亚的铁路进入希腊,也不肯派遣保加利亚军队开赴东线与苏联作战。
旧领土是在德国大哥的帮助下收复的,没过多久德国就要求保加利亚买单了。1943年初,纳粹官员要求保加利亚将其境内的犹太人引渡至波兰,这在保加利亚民众中引起了公愤。当党卫队要求保加利亚驱逐其国内的4.9万名犹太人时,国王、议会、教会、学者、农民都坚决反对党卫队的措施。保加利亚农民准备卧轨,以阻止犹太人被转送出境。正因如此,战争期间,保加利亚是仅有的犹太人口有所增加的欧洲国家。
不过,保加利亚毕竟也是与纳粹穿一条裤子的政权,也是相当凶残,犯下了累累罪行,不过主要是针对宿敌希腊人。在爱琴海北岸,保加利亚军队铁蹄所及之处,保加利亚人大肆屠杀希腊社区居民。在希腊东北部的兹拉马,保加利亚士兵用希腊受害者的头颅来踢足球。
希特勒不断向鲍里斯三世施压,一方面是要求保加利亚投入对苏联的作战,另一方面是要求保加利亚交出犹太人。鲍里斯三世在这两个问题上一直敷衍搪塞,这让希特勒极为怒火。1943年8月9日,希特勒“召见”鲍里斯三世,沙皇不得不坐飞机去东普鲁士的元首大本营会见希特勒。这次会晤的气氛十分尴尬,鲍里斯三世重申了拒绝将保加利亚犹太人移交纳粹灭绝营的立场,也仅仅是象征意义地对美国宣战,但仍然不肯参加对苏作战,理由是许多保加利亚民众是亲俄的,而且土耳其的立场不明确,保加利亚需要保存军事实力来防备土耳其。保加利亚对美国的宣战当然只是糊弄希特勒的幌子,但这就给了英国皇家空军和美国陆军航空队轰炸保加利亚的理由。
希特勒在此次会议上大发雷霆,但也束手无策,最后双方同意“保加利亚犹太人将不会被遣送,因为鲍里斯沙皇坚持说需要犹太人来从事各种劳动,比如修路”。不管怎么说,鲍里斯三世对本国犹太人的保护,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贡献。
幼主继位
但在会晤希特勒返回之后,鲍里斯三世于8月28日病逝,官方给出的死因是心脏衰竭。但根据当时德国驻索菲亚大使馆参赞的日记,当时奉命抢救沙皇的两名德国医生都相信,沙皇死于一种需要几个星期时间才会慢慢生效的毒药,并且这种毒药会在受害者皮肤上造成斑点。
很多人都相信沙皇是因为激怒了希特勒而被谋杀的。但也有人指出,苏联方面也很想除掉鲍里斯三世。而纳粹德国的宣传部长和希特勒的亲信戈培尔在日记中表示,他怀疑幕后元凶是此时正在准备向盟军投降的意大利政府。戈培尔还说,希特勒坚信不疑,是意大利人害死了鲍里斯三世。具体的真相是怎么样,今天已经无从知晓。
鲍里斯三世年仅6岁的儿子西美昂继位,成为新沙皇。这么小的孩子当然无法理政,所以由他的叔父基里尔亲王、总理菲洛夫和陆军将领米霍夫摄政。
幼年西美昂
希特勒“善意”表示,他愿意当幼主的监护人。面对这种几乎不加掩饰的威胁,王太后萨伏依的乔万娜(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的女儿),想方设法把儿子通过土耳其偷偷送到了叙利亚,在那里一直待到战争结束。
既然保加利亚已经上了贼船,那么在战局转为对轴心国不利之后遭到惩罚也是求仁得仁的了。1944年9月6日,苏联正式向保加利亚宣战。三天后,苏联红军进入保加利亚领土,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受到大多数保加利亚人的衷心欢迎。因为进驻保加利亚的苏军部队比其他部队要纪律严明得多,以及保加利亚与俄罗斯文化相似、语言相近。
9月9日,基里尔亲王等摄政者被苏联幕后操纵的政变推翻。新政府对之前的“法西斯分子”进行了大清洗。新政府利用司法部与警察的关系,把全国所有的政府职位都清洗了一遍。在3个月内,大约3万名保加利亚官员被解除职务,不仅警察和官员如此,就连神父、医生、教师都是如此。
及至战争结束,司法部授权的“人民法庭”审判了11122人,并且判处将近1/4的被告人2618人死刑。其中,实际执行了1046个死刑判决,但非官方统计的处决人数从3000人到18000人不等。按照人口比例,这是欧洲各国最为激进、最为广泛、最为残酷的“正式”清洗行动。三位摄政者、最后三届政府的全体成员、大量议员、军队领导人和著名记者等,于1945年2月被新政府处决。
在苏联授意和红军的监督下,保加利亚于1946年9月15日举行全民公决,以95.6%的票数宣布废除君主制。此时,保加利亚的末代沙皇西美昂仅有9岁。
流亡四海
9月16日,也就是全民公决的次日,西美昂和母亲萨伏依的乔万娜一起离开了祖国,流亡海外。不过,新政府允许他们带走了部分财产。
他们首先来到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因为西美昂的外祖父、前任意大利国王,也因为意大利推翻了君主制而流亡。西美昂在埃及一直生活到1951年,直到西班牙独裁者佛朗哥将军授予流亡的保加利亚王室避难权。
西美昂在马德里生活和读书,在1955年6月16日,也就是他年满18岁的时候,正式发表了一份给保加利亚人民的宣言,宣布自己是保加利亚的沙皇,并表示将给保加利亚带来与当时的共产主义政权不一样的治理。当然了,这也只能是一个姿态而已,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1958年,西美昂到了美国,就读于福吉谷军事学院(Valley Forge Military Academy and College),以陆军少尉的身份毕业。然后他又回到西班牙,攻读法律和企业管理。除了母语保加利亚语之外,他还懂得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和葡萄牙语。
然后,和许多曾经的王公贵族一样,西美昂成了生意人。在长达13年里,他担任法国军工与电子企业汤姆森(Thomson)集团在西班牙的分公司的总裁。他还在银行、酒店、电子和餐饮等行业担任董事和顾问等职务。
1962年1月21日,西美昂与西班牙贵族女子玛格丽塔·戈麦斯-阿赛沃·塞胡埃拉(Margarita Gómez-Acebo y Cejuela)结婚。他们的四个儿子,都用保加利亚历史上的沙皇的名字来取名,比如卡尔达姆和基里尔,女儿也取了保加利亚名字。不过,西美昂的五个子女后来都与西班牙人结婚。
冷战结束后当上共和国总理
1989年,东欧剧变,保加利亚的旧政权宣告结束。国名从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改为保加利亚共和国,开始向议会民主制过渡。1990年6月,国家举行第一次自由选举。西美昂于1990年获得了保加利亚护照,意味着他可以回到阔别几十年的祖国了。
1996年,也就是保加利亚废除君主制的50年后,末代沙皇西美昂回到了保加利亚,在很多地方受到了群众的热情欢迎。在这个时期,他还比较谨慎,没有提出什么政治要求,并且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表示不会对保加利亚共和国政府提出赔偿财产的要求。
2001年,西美昂宣布他要在保加利亚组建一个政党,即西美昂二世全国运动党(NDSV),致力于“改革和社会正义”。他承诺,如果他当选,保加利亚人民将在800天内切切实实地体会到他的政府的积极影响,并享受更高的生活水准。
NDSV以中间偏右自由主义及民粹主义为政治纲领,在2001年的议会选举中获得240个席位中的120个,再加上与另一个政党结盟,就占据了议会多数。西美昂因此成为国家总理。他的内阁部长大,多是技术官僚和受西方教育的专家。在他任期内,保加利亚成功加入北约,还参加了美国领导的针对伊拉克的战争。
西美昂,2017年
西美昂二世全国运动党在2005年选举中失利,只取得53席。2009年大选,西美昂二世全国运动党失去全部议席,西美昂二世随后退出政坛。
他在流亡期间从来没有正式放弃对保加利亚沙皇位置的主张,但在返回保加利亚之后一直避免表达关于复辟君主制的观点。
曾经的贵族在共和国里从政的例子其实不少,比如在后冷战时代的捷克,出身名门的卡雷尔·施瓦岑贝格(Karel Schwarzenberg,1937—)曾于2007年到2009年,以及2010至2013年担任捷克共和国外交部长。不过,被废黜的末代君主能够通过民主机制卷土重来,西美昂还是独一无二的。他虽然执政的时间不长,但对国家确实有贡献,而且还能够体面地退场。这简直是世界历史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