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爆弹战场逞威,更多潜能出乎意料
作者:兰顺正
首发自:《中国航天报》
在持续不断的俄乌冲突中,各种武器纷纷登场,其中云爆弹就属于比较抓人眼球的一种。
1966年,美军在越南战场投下了一颗巨大的炸弹,可是爆炸之后遇难者身上竟然没有一点血迹,甚至没有一点弹片刮伤的痕迹,唯一的表象是所有人都张大着嘴巴,有些则掐着自己的喉咙,似乎在遇难前都遭遇了呼吸困难。后来才知道,这是美国最新研制的CBU-55B 型云爆弹,也是云爆弹首次投入实战使用。
云爆弹又称温压弹、油气弹、或者燃料空气炸弹。与普通炸弹不同,云爆弹的装药是一种特殊燃料,该燃料由环氧乙烷、乙烯乙炔等高挥发性易燃燃料组成,弹头配置装燃料的容器和定时爆炸装置。
云爆弹发挥作用一般需要经过二次爆炸。当云爆弹发射到目标上空后,第一次爆炸会将弹头内装置的燃料散布到空气中,释放的燃料迅速形成极细小的颗粒,并与空气混合形成一定浓度的气溶胶云雾。随后引爆装置引起第二次爆炸,引爆气溶胶云团,云雾迅速形成2500度左右的高温火球,并产生爆速2000~2500米/秒、超压2~3兆帕的区域爆轰波,起到杀伤人员和破坏装备的作用。同时,由于气溶胶云团瞬间燃烧,会迅速将爆点周围氧气耗尽,不仅会造成人员低氧窒息(通常3~4分钟),也能使机动车因低氧导致发动机熄火,因此云爆弹又被称为“窒息弹”。
由于云爆弹释放出的燃料/温压炸药气溶胶的比重大于空气,容易散落地面并向低洼处漂移,因而除对地/海面目标具有面杀伤作用外,还能更有效杀伤躲藏在地堡、隧道、堑壕、地下工事等相对密闭环境中的有生目标。同时除了用于杀伤外,云爆弹还能作为破障工具。在一定区域内投放云爆弹,空气剧烈燃烧瞬间产生的超压,既能“吹”掉各种不够坚固的障碍物,也会使得这个区域内的地雷因为压力而引爆。如美军在越南战场上就多次使用CBU-55B 型云爆弹清扫雷区和丛林,以便于地面部队实施战斗或开辟直升机着陆场。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云爆弹已经有了多代和不同的种类。
在体积上云爆弹有大有小。重型云爆弹杀伤力巨大,如美空军现役的“炸弹之母”MOAB,全长9.114米,弹径1.084米,战斗部重8165千克,杀伤半径可达150米,并采用GPS制导,该弹可用C-130运输机投放。2007年,俄罗斯试验的“炸弹之父”ATBIP,战斗部重7100千克,但因其配方先进,破坏力相当于44吨TNT的威力,杀伤半径高达300米,可用图-160 战略轰炸机投放使用。
同时,许多国家军队已经开始装备单兵云爆弹,其使用灵活不占编制,特别适合打击地下工事及巷战。如俄罗斯的“什米尔”单兵云爆火箭弹采用的是硝酸异丙酯与镁粉的液固混合物,单发重12千克,其爆炸威力相当于一枚120毫米的榴弹。中国的WPF89系列单兵云爆弹则采用了镁铝合金粉与硝酸异丙脂的混合物,威力与俄罗斯“什米尔”相当甚至超过。而美军轻型反装甲武器M72也可发射M72NE和M72HH云爆战斗部。
另外,说到云爆弹就不得不提俄罗斯的TOS-1系列喷火坦克,这是将T-72坦克的底盘去掉炮塔,换装成以“飓风”220毫米火箭炮为原型的全新喷火装置。TOS-1用火箭弹将喷火燃料或云爆弹发射到几千米之外,到达目标空后点火、爆炸,实施“火攻”,以提高喷火坦克的杀伤距离和杀伤范围。后来经过实战的检验,厂家又对TOS-1进行改进看,将其升级为TOS-1A。TOS-1A能在7秒内将24枚火箭弹全部发射出去,一次齐射的杀伤面积达40000平方米,相当于4个足球场的面积,是名副其实的“纵火能手”。
当然,云爆弹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普通云爆弹需要两次起爆,其威力大小取决于第一次起爆时对燃料的抛撒均匀性、成雾的状态和第二次起爆时间的准确性, 因而会削弱作战可靠性。而在城市攻坚作战中,有的云爆弹在碰到门窗、墙壁等障碍物后会立刻爆炸,无法进入室内,这样会大大降低杀伤效果。对此,相关方已经采取了措施,如俄罗斯“什米尔”云爆弹就将两次起爆简化为一次起爆;而中国也研制了攻坚串联云爆弹,一级战斗部破障或开孔,二级战斗部随后跟进起爆。
未来,云爆弹的更多潜能将会被进一步开发,除传统陆地战场外,在海空也能发挥作用。
如美海军曾进行过相关试验,验证云爆弹利用云雾爆轰产生的超压完全可以毁伤舰船,于是美海军在反舰导弹上配备了云爆战斗部,可有效杀伤敌舰艇和打击航空母舰。而由于云爆弹爆轰产生的冲击波对鱼雷传感器的软杀伤具有巨大优势,所以云爆弹可用于反鱼雷作战。同时云爆弹也能被用于防空作战,由于传统的高炮弹药毁伤距离很小,往往难以造成实质上的毁伤,而云爆弹形成的云雾爆轰的有效毁伤半径更大,造成的毁伤效果远大于高炮弹药。另外还有国外学者提出,因为云爆弹可在敌方导弹经过的路途上设置巨大的云爆屏障将敌导弹摧毁,因此云爆弹可作为拦截导弹的战斗部用来拦截敌方的洲际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