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云| 美国GDP突破25万亿!聊聊黑山老妖和精壮男子的故事

美国商务部修订了2022年第三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显示,美国前三季度GDP扩大至188029亿美元。这意味着2022财年(2021年10月到2022年9月),美国GDP高达250063亿美元,与上一财年相比,名义增长10.39%。

当然,这个数据还会修订,但几乎可以肯定,2022财年,美国GDP将史无前例地突破25万亿美元!

500

美国的GDP计算方式挺神奇,服务业占比奇高,仅律师费就占到美国GDP大约6%。据说美国又在推出家庭劳务的虚拟费用,意味着以后干家务也能算到GDP里,这和印度把牛粪算入GDP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真正推高美国GDP的是贯穿全年的通胀。整个2022年,美国CPI居高不下,12月份虽然有所降低,但全年CPI仍近8%。

而且,以美元记GDP进行横向比较对美国有利,因为去年一年,美元指数一路狂奔,从年初的96左右一度攀升至2022年9月下旬的114左右,升值幅度高达19%。

期间,其他主要货币一泻千里,贬值严重,自然也会影响到GDP计算。

但是,不管怎么样,美国GDP确确实实增加了2万亿美元。

这2万亿美元是美国产业工人辛勤劳动的结果吗?或者说是美国经济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吗?其实并不是。确切的说是华尔街金融家和该国政客运作的结果。前者推动美元加息,后者推动俄乌战争。

500

2022年对美国而言本该是异常艰辛的一年,因为受疫情影响,前后两任总统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狂撒了六万多亿美元。

这些钱像洪水一样涌向全世界,淹没了新兴市场。同时也把美国带向万劫不复的深渊。进入2022年,随着美国CPI的不断升高,如果美联储不强力收回货币,美元和美国经济崩盘风险就非常大。

而回收货币的方式就是加息。

但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加息无疑是自寻死路,起码资本市场就难逃一劫。对美国这种建立在金融基础上的帝国来说,资本市场一旦崩盘,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俄乌战争适时地出现了。

因为有俄乌战争,再加上猛烈加息,结果全球的资金疯狂流入美国,尤其是欧洲的金融资本大量流入美国避险。

这些资金买了美国的国债、美股以及其它美国资产,彻底稳住了美国的资本市场。还有部分资金则流入美国制造业,推动了该国经济。

所以才有了经济界奇观: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疯狂加息,该国股市居然不崩,经济居然还能活跃,GDP居然还能大幅攀升。无异于濒临死亡的人一夜之间满血复活,让人直呼奇迹。

可这毕竟不是源自内生的自然生长。就像黑山老妖忽然容光焕发,背后肯定有被吸干阳气的精壮男子。

500

那这次的精壮男子是谁?

德国联邦统计局13日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实际增长1.9%。看起来还在增长,但考虑到通胀因素后就不好看了。2022年,德国通胀高企,10月份,CPI一度达到10%,12月份仍然高达9.6%。所以,德国经济事实上已经陷入负增长。

而且,德国制造业PMI指数(采购经理指数)已连续6个月低于荣枯线,说明德国制造业经营活动正在萎缩。事实上,这不是临时性,德国工商大会的调查报告显示,受能源供应不稳定影响,约32%的公司不得不减产或停产,更为严重的是,许多大型企业正在集群性迁往海外,目的地之一就是美国。

2022年,包括汉莎航空、西门子等60多家德国企业已经在美国俄克拉何马州扩产增资,大众集团、宝马公司也在田纳西州和亚拉巴马州增设新的电池工厂。据德国工商大会的报告,超四分之一的公司正在考虑将部分生产和工作转移到国外。

和德国同样命运的还有法国。2022年一季度,法国GDP收缩0.2%;二季度,增长0.5%;三季度继续增长0.2%。

法国国家统计和经济研究所(INSEE)预计,四季度情况会有所好转,GDP将负增长0.2%,法国2022年全年增长率为2.5%。

无疑,这种报喜不报忧的操作是丧事当喜事办的典型代表,因为法国和德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法国通胀虽然比德国好点,但全年仍上涨5.2%左右。所以,法国其实也已经进入衰退模式。2022年经济总量将被印度超越,倒退至全球第七。

更要命的是,法国同样面临制造业外迁的风险。

500

去年年底,法国总统马克龙专门设宴招待欧洲重要企业负责人,包括来自欧洲能源巨头Engie、欧洲电信巨头Orange和爱立信、英国跨国消费品公司联合利华、英国制药公司阿斯利康、欧洲汽车巨头沃尔沃和大众等公司的49名首席执行官和董事长。目的是劝这些企业不要离开欧洲,不要离开法国。

但是,这事可不是一顿饭能解决的,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吸引力确实大,而且欧洲动荡不安的局势给不了这些企业任何保障,所以请也白请,该走还是走。

后来马卡龙开始在各种场合公开抨击美国的操作。但有什么用?

德法尚且如此,欧洲其他国家更是可想而知。也就是说,一场俄乌战争,把美国打到容光焕发,把欧洲打成了面黄肌瘦。

这里顺便讲讲俄罗斯,作为俄乌战争的主角,俄罗斯其实也不好过。

俄罗斯财政部长西卢安诺夫1月10日在政府工作会议上表示,2022年俄财政收入约28万亿卢布,财政预算赤字为3.3万亿卢布。

这点钱看起来不多,但你稍微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其中的信息。俄罗斯2022年上半年的盈余是1.4万亿,到7月份盈余变成5000亿,8月盈余也还有1400亿,但到2022年底,赤字暴涨到3.3万亿。

战争消耗可想而知。

按照谁受益最大,谁是主谋的逻辑,俄乌战争背后的推手昭然若揭。

战争对所有人都是灾难,唯独美国人除外,因为它就是吸人阳气的黑山老妖,别人越痛苦,它越精神。

通过在亚欧大陆推动战争,确保美国的活力与地位,是美国近百年来的绝对损招。

美国的历史并不长,而且前一百多年一直背负着沉重的债务包袱。独立战争过后,美国大概欠了7546万美元巨债,到杰克逊担任总统的时候好不容易把债务还清了。

500

但等到南北战争时期,也就是1860年前后,美国债务又上升到6500万美元。而短短的三年后,债务规模就飙升到10亿美元,到南北战争结束,美国债务已经涨到27亿美元。

500

要知道当时的美元并不是国际货币,这笔钱简直要了小妖怪的命。而且当时受旷日持久的内战影响,美国内部人口凋零、经济萧条,生产力处于最低点,看不到任何崛起的希望。

有了这一段经历后,美国人大概明白了,自己身上发生战争很痛苦,但别人身上发生战争特别补,尤其在欧洲。

1914年,欧洲大陆因殖民地分配问题开始互撕,史称“一战”。期间,美国隔岸观火,不仅没受到战争的影响,还成为各方最大的军火、战争物资供应商,各种订单接到手软。等到一战结束,美国不仅还清了所有债务,还成为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最大债权国,累计超过116亿美元。

大家对这个数可能没什么概念。

当时一盎司黄金大约价值35美金,而一盎司大约是31克,所以116亿美元大约相当于12000吨黄金!

今天美联储作为美元发行方,黄金储备也才8000多吨,也就是说,一次世界大战,美国赚了一个多美联储的钱!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大概说的就是美国。

一战过去没多久又是二战,二战继续为美国输血,本就瘦弱不堪的欧洲各国再次被美国撸了一遍。

这一时期,钱对于美国来说已经是次要的了,更重要的是抢夺亚欧大陆的人才。

来看一组数据。美国人在1914年获得第一个诺贝尔化学奖。

到1930年,全球共颁发了90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和医学奖,其中只有4个颁发给了美国科学家。

随后,受战争影响,尤其是德国纳粹和日本法西斯大规模的迫害,大量顶级科学家背井离乡逃亡美国。三十年代,美国获得诺贝尔奖项上升到10个,占到了28%。

500

而到了四十年代,二战进入最疯狂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人才逃亡美国,美国科技界再次爆发,获奖数量达到14个,占比首度达到49%。

除了资本和人才,二战带给美国更大的财富是彻底替代英国,成为西方霸主,美元一跃成为国际货币。

从此之后,美国不再暗地里助推战争,而是明目张胆地、周期性地在亚欧大陆制造战争和紧张局势,通过这些举动,不间断地为自己吸收资本和人才。

可以说,如果不是原子弹的存在限制了战争规模,世界早已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亚欧大陆经历各种冷战、热战,美国稳坐经济、科技第一强国的宝座。

这个过程中,哪怕它的内部矛盾不断,各种缺陷很多,但总能通过战争逃过一劫。

网络上有种说法,总说美国是在传播普世价值,爱好和平。其实美国传播的普世价值就是黑山老妖派出的聂小倩、小青,她们看起来明艳,实际上是勾引精壮男子的诱饵。

500

美国各界善于反思、反战,包括他们的电影,看过之后你会感叹,美国人对战争的理解真透彻,抽自己嘴巴子全世界都能听得见,这样的国家再坏也坏不到哪去吧?

但是,看过本文后,你还会认为美国是真心反战,真心爱好和平吗?

或者说它有理由爱好和平吗?

2022年,欧洲的混乱让美国容光焕发,那2023年呢?

很多经济学家,包括美国自己内部都预测,2023年美国经济将面临衰退,但美国政客以及华尔街大佬会容许这一幕出现?欧洲只剩下半条命了,再吸下去,可就真成人干了。按照黑山老妖自救的法子,会不会转向亚洲?

最近美国在亚洲动作频频,包括宣布军售台湾地区1.8亿美元的M136“火山”布雷系统,同意台增购便携式“毒刺”导弹及“海马斯”多管火箭炮,计划在日本加大部署反舰导弹,甚至鼓动韩国在朝鲜半岛部署核武等等,不断挑战亚洲各国神经。

而且新年伊始,韩日又用歧视性防疫政策,主动挑起和中国之间的摩擦。

这一切背后岂会没鬼?

中国无疑是真正的和平爱好者,这不仅是文化基因,更是现实需要,因为中国是靠和平发展起来的,未来也需要和平。

我们对2023年满怀希望,但不要低估黑山老妖的龌蹉。

未来注定充满艰辛。

全文完,谢谢阅读。

文章首发于个人公众号“观云者”。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