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把BAT、华为称为中国制造“皇冠上的明珠”,但他们不是“皇冠”本身

【本文由“小飞侠杜兰特”推荐,来自《中国芯片业全力押注的赛道,突然获得谷歌高通力挺》评论区,标题为小飞侠杜兰特添加】

  • 星辰渊海
  • 你想多了。如果RV指令有其他更有影响力的公司加入(比如 谷歌 这些),一旦 这些公司和 中国企业 闹掰分家(或者叫制裁什么的),你觉得中国辛苦开发的市场生态份额(各种配套软件硬件工程师,依附的小游戏软件公司,甚至一些吃里扒外的的中国企业不要联想 ,甚至BAT),会跟中国企业抱团走,还是会跟这 谷歌这高通些国际大企业走?

    大概率,是跟着 谷歌这些企业走。所以中国企业这时候开发的RV生态配套,本质就是在给这些谷歌企业打工,开拓业务,做嫁衣裳。然后中国企业联盟就会这种想法(什么要和世界接轨,不能闭关锁国,什么国产性价比太低,什么造不租,为什么要重复造轮子)撕成碎片化。然后不得不要么和 中兴一样 灰溜溜 跟着 谷歌 交钱交人。要么和华为一样,被人晒咸鱼一样晒几年。

    所以,中国芯片,乃至软件生态,真正有希望的自主的只有 两个一个龙芯的longArch一个申威。但是申威似乎对开放市场兴趣不大,所以最后 只有一个叫 龙芯。

    当然这还只是硬件软件设计层面陷阱,还有一个关键陷阱就是芯片制造层面。

不敢苟同

中国的芯片生态体系应该是整个中国制造业生态体系,乃至中国经济生态体系的一个子系统。根据系统论的原理,子系统应该继承母系统的关键特征和基本运行机制。

那中国制造业生态体系,或中国经济生态体系的根本特征和机制是什么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体,私营经济为有益补充”。去看一下国资委有排名的央企名单吧,还有零零总总的各路地方国资委所属的地企,他们才是我们国家经济和制造业的绝对主体。但是你能在消费品市场买到多少他们的直接产品呢?所以你可以把BAT、华为、比亚迪、中芯、宁德等等企业称为中国制造“皇冠上的明珠”,但他们不是“皇冠”本身。

因此,在中国RV指令集的发展首先盯住的市场一定是工业品市场,当RV指令集能基本占领中国的工业品市场,我们就不会发生无法解决的卡脖子的问题,然后再积极开拓消费品市场就有了底气。届时,各种消费品市场的生态可以慢慢培养,这是一个长期过程,芯片指令集只是其中一个环节的问题。

由于我们在趋势上必会成为至少和美国同量级甚至更高量级的全球消费市场,而我们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经济体,当供需都在我们手中的时候,相信这个生态的主导权最终也会落在我们的手中。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