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记96:我长得很人畜无害吗,要被你这么一次次地骗?
术初许以策为九江太守,已而更用丹阳陈纪。后术欲攻徐州,从庐江太守陆康求米三万斛;康不与。术大怒,遣策攻康,谓曰:“......今若得康,庐江真卿有也。”策攻康,拔之,术复用其故吏刘勋为太守;策益失望。
——《资治通鉴 • 卷六十一 • 汉纪五十三》
三国里,纯粹的反面典型不多,但袁术就算一个。
袁术跟董卓还不太一样,董卓那是坏。而纵览袁术乏善可陈的一生,他最大的问题则是蠢——不是一次两次的偶尔蠢蠢,是每次都蠢,每到关键时刻都能蠢出新水平,蠢出新境界。
三国时代,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大家在刚开始自立门户时,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喜欢拉着父父子子兄弟叔伯一起上阵。《三国志·魏书》里就有专门的一卷,叫《诸夏侯曹传》,专讲曹魏年间各种夏侯姓和曹姓宗亲的事迹——这些曹操的亲戚们,都是曹操早年创业的重要班底。
当然,这也很符合常理,正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即便是到了如今,各种地域商帮也都是以亲戚老乡为纽带而联系的。
但袁术不是。袁术生平最看不起的人,就是袁绍。
对于这位兄长,袁术的感情只有“羡慕嫉妒恨”。原因呢,主要就一条:袁绍是庶出的,他自己则是嫡子。
看不起这种事,从来就没有单向的,既然你看不起我,那我也看不起你咯。当时,群雄各据要津,连横合纵,征战不已,袁术于是去找了袁绍的对头——公孙瓒作为结盟对象。自然的,袁绍的结盟对象,也就变成了袁术的老对手——刘表。再后来,袁绍和曹操联合,对袁术一通胖揍,把袁术赶出了南阳郡。
袁术之前能够占据南阳,说来也是机缘巧合。当时,孙坚因故杀了南阳太守,觉得自己人微言轻,便把在此避难的袁术请来主持大局,自己则屈居在袁术麾下,征战四方。但袁术一没能耐二没远见,在孙坚死后,混的越来越差,最终被袁曹联军赶到了九江。 到了九江以后,袁术杀了原扬州刺史,才算是重新站稳了脚跟。
在九江一战中,为袁术立下大功的,是小孙策。
为什么说小孙策呢?因为这时候,孙策还不到二十岁。作为孙坚的长子,孙策在孙坚死后回乡守孝三年,之后才重新投入袁术军中,不久就参加了袁术攻占九江的战役,并最终获胜。
战前,袁术给孙策许了一个大好处,大概就是说,只要打赢了,就任命你为九江太守!孙策那年虚二十岁,哪里懂得老司机们的狡诈和善变,轻易就信了袁术的邪,在战场上勇猛作战,不避艰险,最终打了下来。
然后,袁术把九江太守一职,给了亲信陈纪。
这完全是赤裸裸的欺骗,但孙策毕竟是年轻人,想想也就算了:领导骗你个一次两次,这不是司空见惯的事嘛,而且自己还年轻,以后还有机会,这次就发扬风格,把名额让给老同志吧!
果然,没多久,机会又来了。这次,袁术准备跟陶谦开战,就去找庐江太守借粮。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反正最后没借到。袁术很生气,就又把孙策叫过来,让孙策去攻打庐江,并且信誓旦旦的说:上次我错用了陈纪,这次你要是能把庐江打下来,就真的归你了!
袁术为什么给孙策许这么大的好处呢?因为现实就是:孙策虽然年轻,但却已经是他手底下最为勇猛的大将了。
孙策于是兴致勃勃的又去了,而且真的把庐江也给打下来了......然后,袁术又把九江太守的位子送给了别人。
就算是两三岁的小孩子,你也不能这么骗啊!
以此事为发端,孙策终于对袁术越来越失望。正好,当时孙策的舅舅在丹阳郡被刘繇围得喘不过气来,向袁术求救。孙策于是便借机向袁术自请出征。
袁术一副交差应付的架势,给了孙策几十匹马,几百个人,就把孙策给打发出去了。以此为契机,孙策终于独立。几年之内,便打下了后来孙权仗以三足鼎立的一片江山。
我们回头来看孙策的职业生涯,可以发现他单独创业真的不是因为有一颗骚动的心,而是被前任老板给活生生气的。如果袁术真的能用好孙策,而不是动不动就放鸽子,说话不算话,孙策又何至于出来单干?
而袁术之所以用不好孙策,也充分暴露了他的领导力缺陷。
孙策在袁术手下,肯定不是被埋没的。袁术动辄就以高官诱惑孙策,可见孙策之重要。而且,这种重要性,他心里是清楚的。
这个场景,我们在生活中也并不少见:老板们常常会以升职加薪为手段,来激励团队士气,尤其是激励核心骨干。但反过来,总经理可从不会跟门口的保安许诺什么好处。为什么?就因为核心骨干事关企业的发展,而保安则没有那么重要。
于是问题也就来了:你明明知道他很重要,可为什么还是老骗他,一次一次的给他开空头支票呢?
袁术这种行为,实在让人费解。
想来想去,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袁术觉得:孙策固然重要,但用诡诈也可以笼络,而并是一定非得真的给他好处。
换成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我骗你几次,你也不能把我怎么样。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作为一个领导,这么做事,真的好吗?
在下的答案是:因人而异。
首先,对于一个领导来说,撒谎骗人并不是什么问题。如果你真觉得领导就该老实巴交,从不撒谎,那就太too young too simple了。而如果你觉得自己真见过这种领导,那恭喜你,这可能比活捉大熊猫还要低的概率。
所以对于一个领导而言,撒谎骗人并不是什么问题。关键在于,要分得清什么样的人能骗,什么样的人不能骗。
就像我们刚才所举的例子:如果你是为了激励手下的士气,那么许出去的好处就一定要兑现,否则下次就再也没有人愿意相信你了。但对于门口的保安,你多骗他几次,他也不敢消极怠工,上班睡觉。
这里的差别,不是不同岗位工作内容的差别,而是不同的人对领导重要程度的差别。
那些你会想方设法去激励的团队,一定意味着他们对你很重要。这种时候,你最好就不要动什么坑蒙拐骗的小心思。否则,就算你这次成功了,他们也会用下次来报复你。就像袁术与孙策,袁术一而再再而三的骗孙策,孙策对他的回报就是远走高飞。
最后,我们再做一点延伸把:
小时候,老师和家长总是教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小朋友。但等长大了,我们才发现,诚实并不一定是一个可以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赖以生存的品质。再后来,我们又慢慢的发现:做一个满嘴跑火车的人,好像也不行。这种人到了最后,一定是一个朋友都没有的。
那么,谎言与真诚的界限,到底在哪里呢?
一个回答的思路是:看重要程度。一个人对你越重要,你就越该真诚相待——不止是工作中的同事,更甚于自己的朋友、亲人。
工作中,可以偶尔对同事撒谎,但尽量不要欺骗领导;生活上,对父母撒一些“我不苦我不累”这样善意的谎言很有必要,但千万不要给亲戚介绍那种收益可以翻十倍的投资项目;和朋友聚会时,聊聊新买的包包新换的首饰都不错,但不要动不动吹嘘自己接手了上亿的case。
说黑还是说白,很多时候只是一种手段。关键还是在于,看你怀揣着怎样的初心与本意。
番外 | 我们的说书时间
今天的番外还是很短,就两句话:
1、正文一直是站在领导的角度来说问题的。而你若还只是小小职员,那么不妨想想,要怎么样才能获得领导的重视?如果遇到了坑爹的领导,又该怎么办?
2、关于该撒谎还是该真诚的论述,其实可以进行反向应用。比如说:如果你要想离婚或者分手,那么可以试试欺骗他(她),大事小事一起上。这种手段相对和平,你连架都不用吵,就能让对方彻底死心。
......咳,文章写到这里,似乎有点负面,不符合在下一贯导人向善的正派作风,那么容我补救一下:你若不明了这世界的残酷与黑暗,又如何守护它的光明与美好呢?
- Review -
- More -
文字内容原创
转载请移步公号获取授权
谢绝未经授权转载
三国之前内容已归档入
微信公号“喻以流年”
不再搬运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属于原作者
如有不妥请告知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