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穿张亚中两岸迷雾,统一让“台独”消失刺痛谁?

在环球时报2023年会中,两岸专家聚齐一堂展开讨论。台湾学者张亚中称,两岸问题是中国内战的延续,.......但问题是,台湾民众所接受的教育,让他们认为台湾也是一个“国家”,一旦两岸统一,台湾这个所谓的“国家”就会消失,这对台湾同胞来说可能比较难接受,这是一个“尊严问题”,大陆应该要换位思考。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番言论都让人感到扑朔迷离。

首先,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祖国大陆在此立场上始终如一,举世共知。即使是台湾的国民党当局,在两岸分治的前40多年间也并未改变这一认知。台湾是一省,从来就不是“国家”,身为国民党党员的张亚中先生焉能不晓得?

其实,所谓“统一意味着‘国家'消失”“失去尊严”等谬论,正是当年李登辉在岛内公然制造“两国论”的重要理由。

500

1999年7月10日,在李登辉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抛出分裂主张的隔天,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表示,“政治实体就是国家,两岸会商就是国与国的对谈”。

这种以对等尊严为借口,强调“你是什么,我必须是什么”的政治逻辑,本质是要打破两岸两会谈判的政治基础,把1992年双方达成的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全面推翻。

李登辉提出“两国论”后,联合报民调显示,有80%民众赞成“中华/民国”是主权国家”;有超过半数的民众赞成李登辉的“特殊两国论”,台湾《中国时报》民调显示,有43%的民众支持李登辉“两国论”的主张。

在台当局的政策误导下,台湾民众对“一个中国”的政治认识日益模糊,使得分裂主张逐步拥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往事昭昭,这段历史只过去了23年,当时的一些亲历者多数健在,后来者透过资料的爬梳也不难了解。

在国民党党主席选举时宣称要清除“李登辉余毒”的张亚中先生,把被“台独”势力歪曲的岛内民意当作与大陆讨价还价的筹码,把台湾民众对于国家认同的扭曲归咎14亿人没能换位思考,看似冠冕堂皇,实则倒果为因。

况且,“统一意味着‘国家'消失”,且不论此观点如何破绽百出,与张先生自己在岛内宣扬的主张也大相径庭。

张先生过去在阐述两岸政治定位时强调,两岸目前处于分治状态,所谓的国家名号,从中国的历史看,其实只是政府名称而已,它们目前“宪/法”所争的,只是谁代表中国。

500

如果承认在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两岸之间有的是“谁是中国中央政府”和“合法政府”的争执,那在一个中国之内,何来“国家”消失的问题?

站在国际法的角度,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宣告成立,这是“政府继承”,而非“国家继承”,权力的转移是一国政府的变更而非国家领土的变化,统一意味着“国家”消失更不成立。

由于张先生这次放声高论让人大跌眼镜,连一些岛内蓝营媒体都没有原文刊载,而是把他提到的“国家”消失换成了“中华/民国”消失。

其实,这种文过饰非换汤不换药。

如果认为“中华民国”这一政治符号消失就代表“国家”消失,形同承认这个招牌已经被“台独”借壳上市,不仅违背张先生自己的长期主张,也等于宣告台湾民众已经混淆了政府与国家的概念。

正如笔者此前提到的,根源是台湾把两岸在一国之内的政治对立歪曲成了“国家”对立,这个责任岂在祖国大陆?

所以,台湾所谓的“正视中华民国存在”根本是个假议题。

因为大陆从未否认两岸自1949年后处于分治状态和台当局客观存在的现实。如若不是,如何会有两会协商,有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完成二十三项经贸协议的签署?这体现的正是大陆方面的务实态度。

但更需要指出的是,在据台之初倘国民党当局以“中国政府代表”自居还可以理解的话,经过70多年的演变,所谓的“中华/民国”政府已经是一个不具有主权性质,仅在台澎金马地区的代表者。

至于有些人提出所谓“一国之内存在两个对等政府”的结论,看似绕过“台独”问题,亦是无视国际形势和两岸形势的变化,本质是否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中国”的代表。

这种“对等尊严”要求,背离了一个中国原则,是妄图让两岸分裂永久化,在实践中只能导致“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

不可否认,张亚中先生这些年始终致力于“去中国化”的拨乱反正,敢于向民进党建构的“台独”史观发起挑战,这些努力都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具有正面意义。

但两岸问题终究要回归现实,不是个人的滔滔雄辩、挥斥方遒。

不能一边在岛内反独,一边又用“台独存在即合理”的民意要挟大陆,更不能将14亿人基于同胞之爱的情分看成理所应当的本分,这是阻碍两岸心灵契合的最大障碍,也是岛内不分蓝绿最欠反省思考的问题。

如果凡事只能定格在历史记忆中,那 14亿人是否更有理由发出诘问,是何人片面发动内战,造成当前的两岸对峙局面?是哪一方73年来盘踞祖国的宝岛,在第一岛链配合美日,扮演阻扰国家统一的正犯角色,这些账又该如何一笔一笔地算?

然而,几十年来大陆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希望超越历史恩怨,对台湾,只要有“一个中国”,不问过去只看未来,坚持此立场,就能渡尽劫波兄弟在。

500

反观之下,岛内一些人当初对此不屑一顾,始终要以非和平的手段解决两岸问题,当实力下降军事反攻无望,又挟洋自重妄图偏安割据,将大陆的“反独”动作污指为喊打喊杀,这般昨是今非的态度,只许“台独”放火,不容统一点灯的双标,难道就是换位思考吗?

而比起捍卫一个早已被“台独”侵蚀名存实亡的招牌,先放弃面对大陆的傲慢与偏见,恐怕才是他们走出两岸迷雾的第一步,若执念不除只能徒增“统一意味‘国家'消失”的无谓痛苦,在自身倒果为因的迷思中不能自拔。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