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准备充分再放开”,大家怎么看

从放开之初到现在已经有一个多月了,但是讨论的热度并没有减下来

说句实话,我现在很敬佩两类人(不是反话。。。)

第一种是自始至终坚定并身体力行的清零支持者,因为他们应该说是前三年战疫中国家政策的主要支持者。而且,如果社会上都是他们这样的人,也许动态清零的实现并非无法实现。谢谢你们。

第二种是放开以后就坚定支持放开,而且是支持国家政策,屁股没有歪到另一边去的人。因为他们将是后疫情时代我国经济恢复的主要动力,也能为国家提供一些支持。

但是我最无法理解的就是那些清零时喊着放开,现在却又喊着放开太急的人。即使不说别的,这些人也相当于自始至终在和国家唱反调。

那,什么叫准备充分?我见过的论点主要有下:

(一)放开过于突然,没有心理准备。

这有什么突然的?二十条出台,就不断有人说“要放开了”,当时观网也有人在二十条的新闻下这么说,但是被喷了。二十条说白了就是一道阅读理解题,至少我身边不少人都算是理解正确了,二十条出台以后就开始去买药了。这已经算是放开的预告了吧?难不成要国家专门发一个文件告诉大家“国家要在X个月后放开”?至于少数人说的搞试点更是无稽之谈,这又不是什么好事,哪个城市愿意搞这种试点?

(二)舆论准备不充分。

胡锡进撞门的言论算不算舆论准备?九成无症状感染者的数据,算不算舆论准备(这个甚至有些过了)?能做到的也就是这样了,本来意见就不统一,怎么准备?

(三)药品不足,医疗挤兑。

这也是目前最大的问题。这也是目前最大的争议点。但是,也就是二十条前后,连花清瘟日薪180元招工加紧生产的新闻出现了,这算不算准备?况且,中国社会就是一个熟人社会,从药品制造商到医院诊所,药品经过一个个人的手,流向他们一个个熟人的手,有良心的可能只是各取所需,没良心的就开始屯药,发国难财(这种事情有需求,像3000块钱的美林,卖多少赚多少,一定有人铤而走险,管理难度太大)。加上中国巨大人口基数带来的感染高峰,不管怎么放开,药品紧张都是必然出现的问题。至于医疗挤兑,别说现在医护人员面临的巨大压力,光是建病房、ICU就不是一年两年能解决的,加上熟人社会走后门,就更没办法了,希望能不去医院的年轻人就不要去了,把宝贵的医疗资源留给弱势群体。

大家觉得,什么叫“准备充分”(只作讨论?毕竟这样的大规模疫情,未来可能还会出现。未来的我们,怎么应对?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