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阳了吗?”可怕吗?—闷谈“阴阳”文化

“你阳了吗?”“阳”可怕吗?

——愚翁艾君闷谈“阴阳”文化

500

①愚翁见闻:“你阳了吗?”

      刹那间,“阳”不是丢人现眼、恐惧之词。而今,却成社交媒体笑谈。

      不过,突然取消核酸证明,从天降地总会有点儿不习惯、不自在啦……

      偶见,街坊邻居会躲得远远的,似乎人人都像带阳者,惶惶不安,人人自危……这种心态的改变,似乎还需很长的适应时间……

        

500

     ️②愚翁碎语:中国传统文化的“阳”可怕吗?

         想必西方因藏阴暗资本,故总怕见光;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向来崇尚光明,故而向阳️。自古一些城镇的名称中则喜带“阳”,而今带“阳”的也有“沈阳、辽阳、朝阳、洛阳、安阳、南阳、信阳、绵阳、德阳、岳阳、益阳、溧阳、浏阳、耒阳、当阳、枣阳、丹阳、富阳、东阳、阜阳、建阳、莱阳、海阳、德阳、绵阳、资阳、简阳、贵阳、咸阳、庆阳......”百余个至多,大多为响当当的历史古城;而地名里带“阴”的城镇则少之又少,今天大概也只有“山阴、江阴、蒙阴、汤阴、湘阴、华阴、汉阴......”几个知名度并不太高的城镇。可见,自古中国人对“阳”的崇尚和向往。

          自古,对事物均善用阴阳划分,凡是动态的、正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而相对静态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则属阴🌒。中医认为,对人体而言,具有推进、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归阳,而对于人体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归于阴,阴阳是相互关联的一种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500

    

500

500

有夜之阴,必有昼之阳。阴阳总在周而复始之动变中,故而愚翁悟感:   

      阳消阴长则亡

      阴消阳生则旺

      阴阳对立为病

      阴阳互根为生

      阴阳消长为还

      阴阳转换为治

记有医典曰——

     “阴阳者有名而无形”“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阳之存,显自然界之动→

500

500

500

      水会生木,木会生火,

      火会生土,土会生金,

      而金会生水→

      水能克火,火能克金,

      金能克木,木能克土,

      而土能克水→

     “阴阳五行”文化博大精深,中华医学理论之宝啊!(随感于2022-12-9京城释雅居)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