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里的语言服务

作者:严梅生 曾任联合国中文处处长。

联合国大会和各个委员会开会时,你都会看到这样一幅景象:各国代表一个接一个上台发言,或者就在自己座位上对着话筒发言,其他代表通过耳机仔细倾听,有时还拿笔记下些什么,或者翻阅放在面前的文件。

也许你会觉得奇怪,联合国会员国这么多(加上1991年新参加的国家达到166个),语言各异,代表们是怎样沟通的呢?为了帮助代表们沟通,联合国秘书处究竟有些什么机构和多少人员来做翻译和其他语言的服务工作呢?

六种正式语言,两种工作语言

依照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原则,按说,应该是每一个国家都有权使用本国语言才对。但是世界上语言这么多,如果每一位代表都使用本国语言,翻译和其他有关的语言服务工作势必复杂到无法安排,实际上行不通。因此,联合国规定,官方正式使用的语言只有6种,按英文字母顺序为: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6种语言同等有效,代表们发言时可以任意选用其中的一种。秘书处日常使用的工作语言,则只有英文和法文2种。

500

凡是联合国的正式会议,代表们的发言都要在现场用阿、中、英、法、俄、西6种语言“同声传译”(即译员边听发言边翻译,而不是听完一句或一段后才翻译)。凡是联合国的正式文件,包括重要发言,都要用6种文字印出。一般工作文件,则只有英、法文。连每天印发的《联合国日刊》,在开联合国大会时也要用6种文字刊印(平时只用英、法文)。此外,有一些联合国出版的图书和刊物,也使用6种文字或2种文字。除纽约总部外,联合国在日内瓦、维也纳、内罗毕、曼谷等地也都有6种文字服务。

各国代表都十分重视他们所使用的那种正式语言,要求联合国组织尊重那种语言,因而每次正式会议都必须安排好6种语言的翻译,不得有任何疏漏。曾经有过一次会议,因为没有安排好法文同声传译,法国代表团当即愤然退场以示抗议,以致该次会议不得不改期。

庞大的口、笔译队伍

为了完成这样繁重的翻译任务,联合国秘书处有一支庞大的翻译队伍,由会议事务部管辖。口译和笔译分开,分别由该部属下的口译与会议司和翻译司负责。

口译与会议司下面的口译处,有阿、中、英、法、俄、西文口译科各一个。翻译司下面除有阿、中、英、法、俄、西文翻译处各一个外,还有一个由德国和奥地利政府提供经费的德文科。但在联大开会期间,无论口译还是笔译,人员都还不够,每年这个时候都要聘用一些“临时工”(多为从联合国退休或离职的老翻译)。

各语种的译员人数并不是均等的,在笔译方面尤其如此。中文和阿文的翻译人数最多,英文最少。这是因为欧洲语言之间互译比较容易,而且英、法、俄、西4个语种的译员都只负责把别的语言译成自己的语言;中文和阿文不但因为与欧洲语言差别大,翻译起来慢,而且外国人懂的少,译员除把别的语言译成自己的外,还要把自己的语言译成英文或法文。再者,联合国文件原件以英文的为最多,英文处的翻译任务较轻,故英文处人数最少。

会场翻译

上面说过,凡是联合国的正式会议,发言都要用6种语言同声传译。因此联大会堂和各个会议厅都配有同声传译设备。每个语种,都有一个我国译员称之为“箱子”的同声传译工作室(booth)。6个“箱子”环绕在会场上边。由于做口译工作需要全神贯注,容易疲劳,故开会时,每个“箱子”里通常坐上3个译员,每一位译员头上都套着耳机听发言,轮流对着话筒翻译。会场内每一个座位上有一个可以听6种同声传译的耳机,代表们按旋钮选择自己想听的语言。

500

4种欧洲语言之间,不但结构在不同程度上相近,而且许多词汇也相近,边听边译并不困难。中文可不同,往往要听完全句才能译好,否则译出来的话就很不好懂。加之有许多代表不是用英文发言,而有些中文译员要等人家译成英文后才能据之译成中文,这就更增加了中文同声传译的困难。

为提高效率,联合国为工作人员开办了免交学费的语文班,教授联合国的6种正式语言。一个译员掌握好几种正式语言,无论是口译还是笔译,翻译起来自然方便多了。

文件翻译

翻译司属下各语种的翻译处,每天从会议事务部的文件总管理处得到要翻译的文件。凡是联大和安理会的文件,按规定都要立即着手翻译,在次日晨6时前打印好,以便分发各国代表团。如不能按时发出,便算失职。其他各种文件,也都标明应完成的时间,不能拖延。

在准确和流畅方面,一般说来,对文件翻译有比较高的要求。联合国文件涉及范围极广,上至太空,下至海底,几乎无所不包。这要求翻译人员有较广的知识和较好的文字造诣。文件翻译是白纸黑字永久保存下来的,稍有差错,有关的代表团必然要提出意见,要求更正甚至重译。由于6种文字同等有效,中文本除中国代表团外,其他代表团懂中文的人,对重要文件也会仔细察看有无问题。

500

为提高文件翻译效率,翻译司近几年来推广的一项技术革新是利用“口述录音机”(dictaphone)。方法是:译员眼睛看着文件,嘴巴对着这种录音机,边看边用嘴巴翻译,录下音来,然后由打字员边听录音边打字。对欧洲语言之间的互译来说,因为许多时候几乎可以看一个字译一个字,用这种方法的确能提高效率。

但中文则不然。正如在同声传译中往往要听完整句才能把中文译好一样,利用“口述录音机”时,往往也还是要看过全句甚至上下文才能译好,对于需要多加推敲的重要文件和法律性文件尤其如此,故采用口述录音机的方法难以全面推广。而且,中文同音字较多,加上目前许多中文译员仍带有自己的方言口音,打字员不易听清楚,有时甚至把音听错而闹笑话。因此,中文翻译处迄今还不能像英文处那样普遍使用此法。

逐字记录

会议发言的逐字记录,也是一项重要的语言服务。凡是联合国大会、安理会、第一委员会(管裁军和安全问题)开会时,不但要有6种文字的同声传译,而且要有6种文字的逐字记录。其他一些会议,有时也是要求做逐字记录的,如非殖民地特委会(即24国特委会)。

会议与口译司下面的逐字记录科设有6种语种的逐字记录组,专门负责这个工作。每次上述会议开会时,该科都派出6个语种的记录员到现场。由于同一次会议的6种文字记录内容必须一致,所以每次会后都要以一种文字(通常是英文)的记录稿为基准,其他5种文字的记录稿据之作出修正,或者是干脆据之译出。因此,逐字记录工作实际上包含了翻译工作。

其他语言服务

除口译、笔译和逐字记录外,会议事务部还有其他一些语言服务工作。

首先是打字。编辑与正式记录司下面的打字科,有6个语种的打字室,为翻译司的6个翻译处服务。由于联合国每天需要打印的东西很多,这个科编制相当庞大,6个打字室合计有270多人,其中也是中文和阿文人数最多。该司属下为翻译工作服务的文件、资料与词汇科,也有6种语言的资料员和词汇员共30多人。

翻译司属下的正式记录编辑科,本也应有6个语种的编辑室,但迄今还缺中文。它目前正在筹建中。一旦加上中文后,该科人数将达60人左右。此外,文件印刷发行司有6种文字的校对员若干人。

高度政治性

联合国中讨论的问题,包括许多国际争端,措词用字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而联合国的语言工作是为各国代表团服务的,对各国代表团都要尊重,并且不得介入有争议的国际问题。因此,语言服务人员要熟悉国际问题,对敏感问题要非常小心。

例如,联合国只承认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所谓“中华民国”的字样绝对不得出现在联合国的各种文字上;提到“台湾”时必须加上“地区”。又如,提到“福克兰群岛”时,必须括上“马尔维纳斯群岛”,否则,阿根廷和其他拉美代表团就会提出交涉。牵涉阿拉伯国家的问题更是复杂多端,容不得半点疏忽。

工作空前忙碌

联合国各种会议和文件之多,本来就堪称“文山会海”。近年来,随着联合国在世界事务中所起作用的增大,会议和文件更是大大增多,语言服务人员任务的繁重更是不在话下。

特别是当今之世,随时都可能出现突发事件。如1990年8月,海湾危机突然发生,安理会连夜开会,无论口译、笔译、逐字记录,还是其他方面的语言服务人员,都跟着忙得团团转。在此后的大半年里联合国常常是日日夜夜开会,语言服务人员当然也得昼夜轮班工作。据一位在联合国工作多年的翻译人员说,他进联合国以来从来没有这样紧张过。

人们认为,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里,世界上一些地区的局势将继续动荡仍然随时可能发生突发事件,联合国在维持世界和平方面要继续发挥作用。它这支900人左右的语言服务队伍,肯定闲不下来。

-End-

文字 | 《风云际会联合国》(2008年1月第一版)

作者 | 严梅生

图片 | 源自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