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在澳洲:“Women Hold Up Half the Sky”
今天在某乎上刷到一条状态如下:
跟这种人当然没必要较劲,但这让我想起来一个我国意识形态输出的案例。
本岛主在澳洲留学,这里每年的国庆节会颁发“国庆节奖”(Australia Day awards),由每州(共六个)决定颁发“年度公民”“年度学生”“年度运动员”这类奖项,表彰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南澳大利亚州有个相当于“年度女性”的奖项,名字叫做“Women Hold Up Half the Sky Award”,也就是“妇女能顶半边天”奖。
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南澳有个著名女画家,也是女权运动活动家,叫作Ann Newmarch。她在1978年的时候发表了一幅画作,名叫“Women Hold Up Half the Sky”,如下:
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呢?我们可以看下她的经历。
Newmarch 出生于1945年,1966年进入大学,一年多以后就赶上了席卷全球的左翼浪潮。(新读者不知道这段历史的话可以看我的往期文章,链接在底部)
Newmarch读到了当时风靡校园的一本小册子,名为“Four Essays on Philosophy”(四篇哲学著作)。这是国内《毛主席的五篇哲学著作》的海外版,当时印量很大,至今都能轻易从旧书市场上买到。
(上面那幅图是老版的《四篇哲学著作》,下面是“美国豆瓣” GoodReads上的条目,用的是2001年再版的封面)
她为《矛盾论》《实践论》等作品折服,想办法读了更多毛主席的作品。
Newmarch有个姑妈叫作Peggy,在家庭最困难的时候,她独自盖起一栋房子(西方那种木质的大house),兼职两份工作,养活8个孩子,帮助家人们渡过了这段时期。
在当时,其实现在大部分地方也一样,西方社会普遍认为盖房子这种活是男人干的,女人干不了,而赚钱养家这种事也是男人做的。女人应该当个家庭主妇,做饭打扫屋子哄哄孩子。但是Peggy姑妈却证明了女人同样可以担负起这些责任。Newmarch深受感动——毛主席说“妇女能顶半边天”,什么叫“能顶半边天”?这个就是。
于是她创作了这幅“Women Hold Up Half the Sky”。画中的女人就是她的姑妈,男人是她的姑父。更多的信息本岛主也不大了解,从画作上看他们的家庭关系应该是不错的,并不是离异丧夫什么的,所以可能是那段时期她姑父因故常年在外。
这是我国六七十年代的一次文化输出,也是我国为全球性别平等运动做出的贡献,至今仍然有着这样的影响。可见经济基础和文化影响力之间并无必然的决定关系,强行把硬实力和软实力之间的关系绝对化,所谓“韬光养晦”,并不见得是个明智的选择。
当然了,如今的女权理论越来越畸形,许多新理论已经完全和消费主义合谋。它们把女权完全和个人感受挂钩,割裂了和社会的关系,强调只要某个女性觉得爽那就是你自己的女权。根据这些理论发展出许多奇葩结论:如果你买买买的时候很爽,那就放开手去买,这很女权;如果你约约约的时候很爽,那就大胆去约,爽到了就女权了……
二者相比,实在令人唏嘘。
最后再说一下本岛主对女权的看法吧——提高女性权益的根本还要靠阶级斗争,单纯强调抽象的“女权”,也包括种族权益等等问题,并不会提升这些弱势群体的地位,甚至可能会让他们受到更多压迫。
这其实也是毛主席的观点。哲学基础他在《矛盾论》中提到过(见 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部分),具体的评价在和斯诺等人的谈话中都有。所以老一辈西方左翼也有很多支持这些观点的。可是现在这在西方学界已经被归为“激进左翼”了,我也是服。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通吃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