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柏投资:厚植口腔创新土壤

500

近十年,随着口腔新材料、隐形正畸技术、CAD/CAM、椅旁数字化、3D打印、人工智能、手术机器人等创新科技在临床口腔领域的发展兴盛,为患者带来了巨大福利。

日前,垂直深耕口腔医疗产业多年的知名投资机构松柏投资集团,特邀15位口腔行业的意见领袖,开启国内首场对口腔创新场景的探讨与观点碰撞,并展开一次对口腔创新的大胆追问。

这是继松柏投资支持“2022 Forsyth Dentech全球口腔创新大会”后,带着从国际前沿讨论中得到的启发,与业界创新领袖们,展开对中国口腔创新痛点、机遇以及挑战的发问与剖析。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口腔产业创新的脚步也从未停止。

然而,我们一直在说“创新”,到底是在说什么?口腔技术未来的创新趋势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让口腔创新生态越来越具有生命力?

“2022中国口腔创新论坛”或许能给你答案。

500500500500

未来10年,口腔领域的创新场景

2020年中国牙齿疾病患者已达7.04亿人,占全国人口近一半。随着老龄化程度加剧以及不健康生活习惯,预计患病率将持续升高。

创新如何为口腔患者谋福祉?

口腔创新场景

治未病

《黄帝内经》提出“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如今,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成为了健康中国建设的根基。

当大医疗已经开始关注基因、细胞对疾病的诊疗时,口腔领域目前还停留在生物组织层面,然而蛀牙、牙周炎等其实也是慢性感染。

在“2022 Forsyth Dentech全球口腔创新大会”上,国际前沿学术报告提到通过菌群管理,以及不同菌株培养,从最底层微生物环境来改变蛀牙或牙周炎的发病率。

试想未来,如果能通过“喝一瓶酸奶”、“吃一颗糖”来改变口腔菌群,降低患牙科疾病的风险,这将拥有不可估量的市场前景。

除了减少发病率,通过预防领域切入,也将成为口腔产业客户粘性的重要支撑,进一步发挥消费医疗的最大效益。

口腔创新场景

“针对”老年、儿童

口腔健康两大群体:老年和儿童,成为口腔医疗创新的重点关注对象。

2021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突破2亿人,占比多达14.2%,正式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一方面是老年人口增多,另一方面是人均寿命提升;目前中国活到90岁以上似乎也已常态化。因此,从60岁到90岁,在健康的基础上如何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成为关键。

活动义齿外,种植牙等创新技术越来越受欢迎。此外,为了把这一市场做精做深,成立中老年口腔健康专科门诊或是一大趋势。

而目前在儿童口腔领域,有两个重点方向,龋病管理和早期矫正。

以龋病管理为例,据第四次流调数据显示,中国5岁儿童蛀牙率达71.9%(已检出);而根据实践经验,实际上(包含未检出)的患儿或达90%,形势非常严峻。这么多患儿为什么没有提前预防和检查?

极橙儿童齿科创始人、CEO塔尔盖认为,主要还是家长对检测设备安全性考虑以及儿童的治疗体验问题。

比如影像诊断,虽然实际危害不大,但从家长角度还是会有很多顾虑;而龋齿治疗对于儿童来说,体验仍然不够舒适。因此,口腔医疗针对儿童群体进行专门创新,仍有巨大潜力。

口腔创新场景

医患沟通“桥梁”

从医生端到患者诊疗,整个价值链里最薄弱的环节,就是创新价值最大的地方。

随着数字化科技蓬勃发展,人工智能算法、远程诊疗等,提高了椅旁周转率、优化诊疗流程,减轻医生负担。

然而,从中国医疗现状来看,连接二者的“桥梁”或许是当务之急。

在医护端:解决“医患矛盾”、“患者管理”、“改善医患之间的沟通”是医疗服务机构最迫切也是呼声最高的领域。

马泷齿科董事、CEO杨志宇希望,有一个规范的、有公信力的数字化工具,连接医生和患者端。通过便捷入口,让医疗机构沟通成本更低,从而使诊疗服务效率更高。

中国口腔产业上、下游都比较分散,尤其是下游。

中国目前有约一千多家口腔专科医院,一万多家三甲医院口腔科,超过十万家民营诊所占比超70%,而其中连锁程度较高的品牌占不到1%。

而上、下游持续的碎片化,使在口腔产业具有医患沟通服务能力的企业价值不断凸显。

齐美矫正CEO袁峰表示,以旅游业为例,从此前“各自为政”的旅行社到之后有了如飞猪、携程这样的旅游服务网站,打通了整个价值链里最薄弱的环节。

但是,在中国市场实现统一数字化工具面对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IDSO创始人、欢乐口腔医疗集团副董事长孙延表示,中国不同的门诊之间是无法“沟通”的,无法实现患者诊疗的结构化数据互联互通。

因此,使数据结构化、标准化,让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同一技术按照同样执行标准落地;若能实现这样的数字化联通将大有可为。

抵达创新场景道阻且长,需集各方之所长

人工智能、唾液检测分析、口腔微环境改善、抗菌光疗设备、生物传感器等未来技术虽然酷炫,但是从概念到真正落地惠及患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真正的创新是降本增效的,但是过程犹如攀登一座又一座高峰。

任何一项创新技术在初期推广的时候,因为要平衡成本,价格都会相对较高。而产品革新也将带来未来效率效能的提升。

著名的Gartner曲线,将“创新”从胚胎萌芽到茁壮成长分为5个阶段。在初期都会面临类似于高成本或者高失败率的风险;当产品技术进入成熟阶段,并应用到实际场景中,随着市场不断享受技术红利,最终是一个降本增效的过程。

500

以口内扫描仪为例,从最初作为高科技引进,目前已逐渐取代印膜成为临床标配。过去传统印模方式,患者体验差且费时费力,即便口内扫描仪设备价格较高,但是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因此,创新技术在适合的节点,找具有痛点的应用场景和具有规模的市场,才能发挥商业价值。过早,普及度不够,市场增速低于成本投入;过晚,风口已过,在红海里内卷将大大降低收益。

但对于牙科厂商来说,创新实则非常艰难;一方面试错成本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创新技术要满足实际需求,落地牙科治疗真实场景并保证独创性。

创新需要“充满活力”的土壤。

在开放、包容、共享的创新生态下,政府、企业、临床、高校紧密合作;从创新技术到商业化市场,保持全球范围循环合作。

创新企业需要高质量的合作伙伴。

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如前所述,创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各种挑战,而高质量的合作伙伴可以让企业少走很多弯路。

对市场和产业足够专业,帮助企业找到最适合的创新之路;背后有丰厚的资源,助力企业提升技术,拓宽市场;价值观一致,成为长期的“共同创业”伙伴。

正如频泰科技董事长敖明武所说,找到企业长期合作伙伴不光是获得资本支持,更重要的是其“懂行业”,会引导企业正确的创新方向并给予更多优质资源。

大健康行业创新需要足够的初心、雄心和耐心。

没有初心无法以患者为中心考虑问题;没有雄心无法不断突破和创新;而最重要的是做好长期深耕的耐心。

然而,同时有这三大特质的企业或团队非常稀缺。

站在充满活力的创新土壤上,共建全球化口腔创新生态

中国牙科患者的需求改变,构成了中国口腔产业创新的不同阶段。

90年代,最常见的治疗是拔牙和镶牙,2000年后,孩子正畸和老人种植牙成为热点,而2010年开始,隐形正畸潮流席卷了从10岁到40岁群体。

如今的创新越来越依赖跨学科,比如口腔领域就涉及医学、材料学、力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而与此同时,跨界创新对于中小企业还是很难,口腔产业创新现状仍是“各自为政”,就像散落的拼图。

如何将其构成一幅完整画卷?松柏投资或许就是这个正在拼图的人。

口腔创新生态

全球化产业矩阵

消除“内耗”,打造合作共赢共享共生的生态圈,需要引入外部力量来连接多种多样的创新资源。

2015年开始,松柏投资集团就定位为产业建设者,开启业内首个口腔全产业的价值投资和产业建设之路。

通过广泛而深入地参与投资和经营口腔各细分领域,所搭建的全球牙科网络涵盖近50家口腔企业,遍布中国、韩国、美国、瑞典、德国、法国、西班牙、加拿大、巴西等市场;从上游的产品、技术,中游的软件、培训、分销,到下游的医疗服务,松柏已对牙科形成超百亿布局。

500

深度垂直口腔细分领域,全产业链闭环;至今为止也只有松柏投资。

既有公立市场又有民营市场,细分市场多入局企业参差不齐,很多经营模式没有统一标准,又非常依赖口腔医生的技术;以上这些,使口腔成为大健康行业最难的细分领域之一。

在松柏投资集团合伙人冯岱看来,痛点、难点就是机遇。口腔患者巨大未被满足的需求是松柏的初心,也是其坚定长期投入的原因。

立足中国,走向全球。推动中国口腔的创新技术和人才站上国际舞台,让西方口腔业界同行对中国企业有了全新的认知。这是松柏作为产业建设者在新阶段的追求,也是助推行业发展的企业社会责任。

因此,松柏的创新精神,不仅体现在对投资企业的创新投入的大力支持上,更是将促进口腔创新者的交流、助力更多口腔人才发展作为长期目标。

口腔创新生态

人才科研、全球交流

松柏投资集团合伙人黄琨在“2022中国口腔创新论坛”上表示,创新需要的不是整合,而是充满活力的土壤。

长期而耐心的资金、全球资源网络、对口腔诊疗场景的深层理解,深耕口腔上、中、下游全产业链,使松柏有底气为口腔产业全球化创新提供更多连接。

主办“2022中国口腔创新论坛”,做行业内少有的聚焦创新技术、专注创新话题的企业CEO和高管论坛;连续两年赞助Forsyth Dentech全球口腔创新大会,并在今年将2022 Forsyth Dentech首次转播至国内;联合多位正畸学科领袖共同创立了专注于正畸及相关领域的国际性学术组织——IOF国际正畸基金会;在福赛斯研究院、哈佛大学牙科医学院等研究机构、口腔院校担任社会职务,将国际前沿的研究和创新方向与同行分享;

松柏投资集团合伙人胡杰章表示,希望与产业各方共同营造一片充满活力的创新土壤,促进全球的口腔从业者不断创新与深耕,推进牙科技术迭代和专业人才培养。

2022年,随着种植牙、隐形正畸相继纳入集采,牙科产业面临着新的、不确定的市场和大环境。无论外企、民企、服务行业此前的模式都会被打破。甚至可能让过去5-10年的成功因素,在未来变得一文不值。

国家控费并不想成为创新的阻碍,而我们必须回到创新本质,回归患者价值。每一个利益方,或许都需要重新思考,新的成功要素、成功变量,如何创新如何创业。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