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的结局,真正的好人善终的比例还是挺大的

【本文来自《和《水浒传》比较起来,《西游记》好太多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四大名著里面最清晰的是三国,其次是西游,因为这俩一个在写大的历史故事演绎,一个是天马行空的创意神话。而另外两本,乱世水浒和盛世红楼,因为真正刻画社会了,水就深了。一部刻画社会的书,能上得厅堂下的厨房,那得是大家觉得合理,才能流芳百世的。

举个例子:“好汉”。水浒晁盖,宋江,柴进,李应,穆弘,祝家庄,曾头市这些个力量,是几千年封建王朝,在当时的交通条件和信息条件下,社会中最强大的力量,地主阶级,既分布在各个地方上的豪族,豪民,豪吏,豪强。秦末的刘邦,吴芮,隋末的薛举,李轨等等太多诸侯都是这个群体出身,起义前的影响力和影响方式也和晁盖宋江很像。

这些地方势力里面有人造反其实挺常态的,反的人多了,自持武装自保的人多了,就是“大乱”,反的人少的时候,就是太平盛世。这些力量无论忠还是反,都不完全属于朝廷,朝廷派出的基层官员,也就是县官以及一些培训吏员的专业人员,直接和这些人打交道,维持基层秩序。士和绅,官和吏的交往之道,和睦与斗争,包含着古人不逊于今人的聪明。

这些的头目或是核心,有名望的,或是有威名的,就是“好汉”,名声臭的,就是“恶汉”。好汉不是道德要求很高的名士,有一个两个撑的起名头的本事特征,就足够了。水浒开篇阶段,很好的介绍了几位典型好汉:富有仗义的史进,打抱不平力气又大的鲁达,枪棒厉害守序的林冲,祖上有功武艺出色的杨志,个人勇武有功绩的武松,义气交友家境殷实的晁盖,仗义疏财又放得下身段的宋江,这些人,都可以被称为好汉了,别把好汉等同于好人,尤其是等同于现代意义的好人。

这些优点明显,但可能污点也挺大的人,构成了梁山好汉的底色班底。后面进入发展阶段,壮大过程中,梁山才开始多起来很多新的“恶汉”,比如时迁,王英,段景柱等等,同时和多了很多真正的“好人”,比如李应朱仝,还多了很多纯粹的职业军人匠人,比如关胜呼延灼。

结局上真正的好人善终的比例还是挺大的,职业军人弱的打死了,强的朝廷继续用了,匠人也是朝廷用了的居多,恶汉基本死绝了。而好汉,就活下来阮小七,朱武寥寥几人。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