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掉特斯拉,要以科学的方式
潮州特斯拉事件,我在网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与各位网友大战300回合(被各位喷惨了)。逐个回复没有那么多精力,集中开一贴解释一下我的看法和背后的原因。
1.我是不是在给特斯拉洗地?
我现在开混动车(本田inspire),以后买电车也肯定买比亚迪。特斯拉那价格,那配置难道不是富人的智商税?我为啥要给特斯拉洗地?我真是看有些网友没有相关知识,在那乱黑特斯拉丢人,而且丢的也是中国消费者的脸。
而且我特别希望事故原因真就是特斯拉车的问题,2死3伤,这么严重的后果,如果特斯拉造假或者有缺陷实锤了。对我们国产电动车真是重大利好。祝愿国产电车早日干掉特斯拉。
2.再说我的看法
事故原因,按照可能性大小排序:(1)车主误操作,想踩刹车结果踩的是油门(我觉得可能性最大,甚至大于95%)。
(2)传感器或者硬件机械结构有故障(比如踏板坏了,北京交通电台那个不能同时踩刹车和油门的视频就是这个情况)
(3)进水短路这种,造成信号识别故障
(4)软件有bug,造成信号识别故障(我认为几乎没可能)。
前3个原因,大家没什么异议,可能性排序也是我主观判断(臆断)。但是我觉得网友以车主是老司机,不可能犯了2公里的错作为理由站不住脚。因为你不可能,不代表别人不可能;正常情况下不可能,不代表紧急情况下不可能。
主要集中在软件bug上,我搬出自己以前在中车设计地铁处理刹车,油门,数据记录的经验,就是想告诉大家,几乎不可能是特斯拉软件的问题。
注意以下我说的软件故障,特指国内这一系列的刹车油门识别错误故障,不包括车载多媒体,网络传输这种其他故障。
(1)故障容易发现,数据详细
印象中特斯拉也有快10年了,全球车有多少台,24小时在跑,概率再低的bug,也试出来了。而且特斯拉车还默认把数据传回后台,出现故障,前后的行车数据都看得清清楚楚,这种可复现,数据详实的bug,是不可能解决不了的。
(2)特斯拉有动力去改
刹车油门都识别错了,涉及到安全的故障,特斯拉心再大也是发现了马上去解决的。
(3)这个故障好改
这个故障只要数据记录完整,应该不难改,说白了就是控制刹车,油门,逻辑并不复杂。
(4)解决这个故障相对于隐瞒故障,出事了公关是是优解。
特斯拉这个软件问题,改一下代码,偷摸(甚至不用偷摸)联网升级一下就可以了。花的钱就是工程师改软件的人工钱。而后者则冒着巨大的品牌损失风险,这个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你可以不相信特斯拉的良心,但是你应该相信马斯克能算明白这个帐。
以下解答各位网友的问题(喷我的话):
1.拿电脑,手机类比特斯拉的,以此说明手机电脑装机量那么多还存在bug,那么特斯拉也有可能存在测不出来的bug。
答:二者根本没有可比性。
(1)电脑手机比汽车复杂多了,汽车涉及到行车安全的控制非常简单,就是刹车,油门那几个信号而已(不考虑车载娱乐,网络传输,空调控制之类的bug,与本次事故无关);
(2)Windows或者手机发生了bug,但是微软获取这些故障数据非常困难,除非用户点了“帮助微软改善用户体验”,或者主动上传数据,我身边的人很少这么干。而且微软或者手机厂商一般不敢偷(普通)用户数据。因此电脑手机即使发生了bug,厂商可能都不知道,更没有前后你都做了哪些操作,不太好复现bug。而特斯拉数据是传到他自己后台的,发生故障了,前后的行车数据一清二楚。
(3)最重要的,windows有bug了,只要不是原地爆炸的(比如三星),网络安全的,并不需要立刻改正。而刹车变油门这种故障,有点智商的都知道需要立刻修正吧?
2.特斯拉后台数据可否造假?
答:理论上特斯拉后台的数据,他自己确实可以造假。但是车载记录仪的数据他是没有办法造假的,除非特斯拉花钱买通车载记录仪的厂家。但是稍微思考一下,车载记录仪厂家几乎不可能被买通,因为一旦曝光,这个企业就没了。同理,特斯拉也不太可能改数据,因为车载记录仪在车主手里,真找第三方鉴定,车载记录仪数据和特斯拉后台数据不同,特斯拉造假曝光,特斯拉会损失多少股价。
而且在地铁上,涉及到行车安全的信号,都要记录硬线信号(类比到特斯拉车上就是踏板信号,可以理解为车主的原始操作信号,没有经过车载电脑处理的信号)和经过车载电脑识别的信号两份,方便确定是不是电脑识别错了刹车和油门(说白了,防止司机撒谎的方法,十几年前地铁就在用了)。特斯拉怎么处理的我确实不知道,但是我觉得应该是一样的,因为这涉及到事故责任划分,而且不记录原始信号的方案在项目评审的时候也不太可能通过。
3.有人拿通用车隐瞒事故类比说明特斯拉也有可能隐瞒
答:通用那个是硬件问题,召回是真的费钱,而且通用没有车载数据记录仪,隐瞒事故原因是有可能查不出来的。而特斯拉这个软件问题,偷摸(甚至不用偷摸)联网升级一下就可以了,花的钱就是工程师改软件的人工钱。
4.有人拿波音做对比,说明特斯拉有很多车在跑也有可能试不出来故障。
答:
(1)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了解的波音事故。
据我所知,波音在原有787基础上升级了787max,除了更省油外,还在自动驾驶时加入了防失速功能(就是臭名昭著的,检测到速度低了,自动俯冲压机头)。结果测量速度的传感器坏了,俩架飞机都处在自动驾驶状态,自动俯冲,坠毁。这个事故,我觉得实际上与飞行员缺乏训练和紧急情况下处理不当也有关系,俩架飞机的飞行员出现问题没有退出自动驾驶,而是强行拉回操纵杆,与自动驾驶争夺控制权,最后没有飞机力气大,坠毁了。其实,波音在max的操作手册中,写了在自动驾驶中加入防失速功能,出现问题可以通过手动操作接管飞机解决。
以上资料,我看的是一个中国航空界相关从业人员写的,你们非要说他被买通了给波音洗地,我也没办法,毕竟我也没证据。但是我个人倾向于,没被买通。原因如下:
(1)因为波音的飞行手册里到底写没写可以切换到手动模式获得飞机控制权,很容易验证真假。
(2)中国和美国飞行员开max都遇到过这个问题,但是中美飞行员都及时切换到手动驾驶,没造成事故。
波音被诟病主要有两点:
(1)自动驾驶权限高于人的权限。
这是波音故意这么设计的,应该叫feature,而不是bug。而且自动驾驶权限高于人的权限,也是有道理的,这样避免了人出现问题(比如急病晕倒,无意识压下控制杆,好像是自动驾驶时副驾驶可以休息睡觉,我只是举个例子,不一定准确),造成的安全隐患。而自动驾驶有问题,人可以通过中止自动驾驶,接管飞机控制权。自动驾驶权限高还是飞行员权限高,都可以说出道理来,怎么设计都有照顾不到的场景。只不过这次因为自动驾驶权限高,出事故了。如果下次飞行员权限高,结果因为飞行员晕倒无意识压下控制杆,造成事故,也是问题。
(2)关键传感器故障没有预案。
这个波音有责任,对于关键传感器,没有3选2这种处理,只采一个传感器信号。但是即使这样做了也仅仅是减少故障概率,不能完全避免(比如3个传感器坏了2个)。
因此,波音这个事故不是软件非正常执行,恰恰是正常执行造成的。而特斯拉踩刹车,车辆反而加速,是软件非正常执行造成的。二者存在本质不同,波音那个是软件正常逻辑,波音不会改,而刹车加速出现一次,特斯拉就要马上改正。
此外,max在飞的数量×时间数,远远少于特斯拉车在跑的数量×时间数,差着好几个数量级。
其他质量过低的疑问就不提了,最后我问问大家几个问题。
特斯拉刹车油门识别错误的软件故障,至今有一例实锤吗?(自问自答,可能确实有我不知道,但是希望不服的网友举出例子)。
反倒是车主出来道歉的有好几个吧?
剩下没道歉的车主,有哪个敢把车载记录仪拿出来找第三方鉴定的?
那些说特斯拉又又又又出刹车问题的,不都是车主一面之词吗?
这几年你们相信一面之词被打脸的次数还少吗?
车主能量不够,不能和特斯拉抗衡,那国家监管部门也能量不够吗?
国家监管部门失职,蔚小理的公关部门也失职?
特斯拉出问题,蔚小理公关能原地看热闹?
好在,这次出现了人员伤亡,强制第三方检测,很快就会有答案。不过车主,又提前说了不认同第三方检测(关于能不能造假的事,前文已经解释了)。
最后,我还真就希望是特斯拉的问题,对国产电车是一个重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