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判为密接后,冲到热搜第一

作者 |   羊毛

来源 | 她刊

  超过16小时的工作,一次核酸,一顿10分钟的饭,跑了65单,收入不到200元。

  这是一位外卖小哥的一天。

  11月7日,这位外卖小哥的流调冲上了热搜第一,他被称为「流调中最勤劳的外卖员」。

500

  (已辟谣:只是密接 没有阳性)      图源:新浪微博    

  他姓张,生活在山西定襄,“最勤劳”这个称号,他不敢当。

  如他所说,十几个小时的工作是许多外卖员的常态,和别人相比,65单只是“普普通通”。

  这不是网友第一次被流调中的人生打动。

  城市角落的底层民工,极端通勤的中年白领,在家庭和生计之间来回奔走。

  奋力活着的身影,总能轻易击中人心。

  当然,流调中也有与之截然相反的人生,颇为大家乐道。

  爱玩会吃的年轻人和老人,闲适自在的体制内工作者,羡煞一众网友。

  还有热恋中的小情侣、七十多岁的老夫老妻,两份轨迹重合的流调里,爱情的甜蜜满溢。

  ……

  流调像是一架没有规律的聚光灯,随机照见散落各地的普通人。

  疫情三年诞生了无数的流调报告,简单的时间地点的数据之下,普通人的一天被不加修饰地铺陈开来。

  沉默不语的大多数,开始有了轮廓,有了光彩。

  一份份流调拼在一起,便是酸甜苦辣百味俱全的人世间。

500

  还记得那位被网暴的成都女孩吗?

  只因行程大多是各色酒吧,就被网友谩骂诽谤和羞辱,隐私信息也被泄露于众。

  事实上她只是在酒吧工作,负责气氛和营销。

500

  图源:网络       

  明明是疫情和网暴的受害者,却需要低声下气向大家道歉,恳求理解。

  病毒没有击溃她,无端的暴力却压垮了她。

  两年过去了,不知女孩现在过得怎么样,有没有走出被网暴的阴霾。

  和女孩同批公布的感染者一共7人。

  其中有4人都打过麻将,都是70多岁的老人。

500

500

  成都是公认的“休闲之都”,玩乐不分老少。

  成都的麻将馆,是老年人的“酒吧”。

  流调中老年人的生活,比想象中精彩得多。

  不止成都,一位75岁广州阿婆的行程也格外瞩目。

  阿婆的足迹遍及荔湾区早茶店。

500

  图源:广州发布       

  眼尖的广州人发现,阿婆就住在老牌美食街。

  但偏偏避开了附近的网红店点都德,舍近求远去了几家寻常的茶楼。

  阿婆不会想到,自己区区数日的行程,直接给全国游客画了重点扫了盲。

500

500

  同样懂吃的还有那位沈阳大爷。

  他的日常除了吃就是玩,洗浴唱歌自驾一个不落,时髦得紧。

  大爷对吃的热爱夸张到一天能下两次馆子,与早茶阿婆的偏爱一味不同,大爷日日流连各色美食,是个不折不扣的杂食家。

  羊杂汤、拉面抻面、海鲜烧烤、东北炖肉……当然还少不了沈阳本地的熏鸡架。

  有些网友发现沈阳人的流调几乎必有鸡架。

  沈阳人的流调集合在一起,形成一幅本地人认证的最地道鸡架地图。

500

500

  流调中的美食地图后来扩大到各个城市——

  沈阳人离不开鸡架,南京人离不开鸭子。

  广东人慢悠悠地饮早茶,武汉人则有急匆匆却丝毫不含糊的“过早”文化......

  谈论活色生香的地道美食,憧憬解封后的美食之旅,成了大家在疫情中难得有趣的盼头。

  苏州流调还出过一份风雅的旅游攻略。

500

  图源:网络       

  流调的主人翁是三位热爱古建筑的女孩,三天的行程安排得满当又妥帖:

  看两宋时期建造的园林和建筑,听宋元建筑的学术讲座,吃东山紫金庵的斋饭,在南宋的罗汉造像前久久驻足。

  爱好相同的网友研究后发现,这是一个以宋朝古建筑为主题的“寻宋之旅”。

500

  图源:新浪微博       

  还记得当时有不少网友念叨,要等疫情结束依着这条路线去玩,她姐也是其中之一。

  如今眨眼间,一年过去了,不知彼时在帖子下许愿的大家,心愿了了吗?

500

  流调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世间的参差。

  数据告诉我们,能够享受生活,已经拥有难得的幸运了。

  绍兴57岁的孙阿姨在游乐园上班,一天工作时长12个小时,一周六天。

500

  图源:网络      

  令人向往的工作环境在现实面前露了马脚。

  从前只听得排队游玩的疲惫,最劳累的工作人员却在网络中失语。

  底层人民的生活,无关享乐,只有谋生。

  那份流调里还有一位52岁的出租司机,每次工作足足20个小时,从早上6点,工作到次日凌晨2点。

500

  图源:网络       

  司机凌晨两点下班的同时,在生鲜市场谋生的“38号病例”正要从家中出发。

  她的一天刚刚开始。

  她要赶最早的点去批发市场,才能挑到品质最好的生鲜。

500

  摄影:樊豹声

500

  傍晚6点,工作了14个小时的她,终于歇了下来。

  生活的辛苦,原来是用时间生生堆出来的。

  流调中的世间百态,还有一个向度——

  距离。

  35岁的萧先生,通勤距离长达150公里,东莞和深圳两头奔波,一天花在路上的时间,接近5个小时。

500

  图源:网络       

  比萧先生小一岁的付先生,每日往返于北京的海淀和顺义,通勤超过3个小时。

  3个小时能做什么?

  背英语单词,为考研作准备。

  工作之余,他还报名了清华大学的在职研究生考试。

  考试前三天,他的核酸结果变成阳性。

500

  图源:北京发布       

  生活的确像是一盒夹心巧克力,总能碰到意料之外的口味。

  只是并非所有味道都尽如人意。

  那位“流调中最辛苦的中国人”岳宗显,拿到的是一块忘了加糖的巧克力。

  18天中,他辗转20多个地点打工,大多是重体力劳动,工作时间通常在深夜,最晚的一次干到凌晨5点。

500

  上下滑动 查看更多

  妻子在老家,照顾上初中的小儿子,也会帮人晒海带,一年的收入是1万块钱。

  父亲瘫痪在床,母亲摔断了胳膊,除此之外还有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

  一家老小,都等着用钱。

  他只在北京打了四十多天的工,谋生只是其一,更重要目的是,他想找寻失踪一年半的大儿子。

  为了找儿子,岳宗显去过十几个城市,一边打工一边找人,走遍城市各个角落的救助站。

  这个城市找遍,稍微攒到点钱,就动身去其它城市。


500

  图源:《亲爱的》

500

  在北京打工的这四十多天,依旧没能给他带来惊喜。

  有的流调行程繁杂,而有的流调,则说一句“最简单的流调”也不为过。

  三轮车,工厂,家。

  每天两点一线,工作14小时,复制粘贴14天,概括了一对夫妻所有的日常。

500

  图源:网络       

  还有一位来自甘肃的打工者。

  他被称为“馒头工人”,流调中仅有的4天,都只在中午买了些馒头,再无其它。

500

  图源:陇南武都发布       

  “馒头工人”没有稳定的工作,每天都要前往劳动市场趴活。

  有时能等来活,然后他就被这份临时工作支往一个陌生的地方卖几分力气。

  有时运气欠佳,就除了买馒头之外,一整天都在临时劳务市场附近蹲守。

  有时候晚上6点打完工,要先去医院给母亲提份饭,再回到出租屋。

500

500

  繁杂和简单的意味,在生活面前竟然得到了统一。

  面对突如其来的关注,这些忙于生存的人不约而同地强调了一个词——

  “普通”。

  中年考研爸爸被视为励志典范,可他觉得自己“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个人”。

  外卖员张小哥谢绝了网友的救济。

  “希望大家理解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小县城普普通通的骑手”。

500

  图源:《这十年》

500

  岳宗显核酸变成阳性的时候,他刚坐上回家的高铁。

  车子还没来得及开动,就停在了原地。

  朝阳区疾控中心的一个工作人员要自费给他补上414元的车票钱,他没要。

  “我也不觉得自己可怜。我只是好好干活,我不偷不抢,靠自己的力气,靠自己的双手。”

  《平凡的世界》有这样一句话。

  “既不懈地追求生活,又不敢奢望生活过多的报酬和宠爱,而是理智而清醒地面对着现实。”

  他们无暇反思和抗议超长的工作时间,也无意接受天降的奖赏,只想着使出更多力气,靠自己凿挖生存的通路。

  不知他们的前方,透出亮光了吗。

500

  文章开头的外卖员张小哥,其实是个准爸爸,他眼下只想着给孩子多赚点奶粉钱。

  广东极限通勤的萧先生,要在难得的空闲时间把孩子送去托幼中心。

  还有那位考研爸爸,在北京买了房,距离公司超过20公里,但好在这里离妻子的工作地点只有6公里。

  难得闲暇的周末,也不忘陪孩子去上早教课、到游乐园玩耍。

  对家人的爱和责任,不会因为紧锣密鼓的生活消失。

500

  图源:《小别离》

500

  在照料家人这一块,女性做得更加极致。

  深圳一位64岁的阿婆,生活围绕丈夫和子女展开。

500

  图源:网络       

  丈夫住院她在旁陪护,接完丈夫出院,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子女的餐厅帮忙,一直到晚上。

  南京一位机场保洁,哪怕夜里11点下班,也要在第二天七点送孩子上课,雷打不动。

500

  图源:网络       

  7月17日那天,她把孩子接回家后,去附近的广场待了半个小时。

500

  那是10天里,唯一一次属于她自己的休闲。

  孩子是生活重心的分界线。

  流调里,还有一对未满20岁的情侣,谈了场“惊天动地”的异地恋。

  刚分开两天,男孩就再次从建始出发,到荆州见女朋友。

500

  图源:网络       

  发烧到39度也不以为意,吃点退烧药,休息不过4个小时,就继续和女孩外出游玩。

  一时间竟不知要羡慕年轻人的爱情,还是那抗造的身体。

  两人共骑一辆共享电动车(不当行为),顶着夏天的大太阳出门,粉红泡泡洒满荆州的大街小巷,没想到却苦了两地的人。

  “要是你们不结婚生娃,建始人民和荆州人民不会依 。”

500

  图源:新浪微博       

  无需照顾孩子的老年人,则各有各的活法。

  中产吃喝玩乐,底层打工为乐。

  安徽一位七十多岁的奶奶,每天坚持出门打零工,倒不是因为钱。

  奶奶干了大半辈子的农活,身体又硬朗得很,着实闲不下来。

  当地村民说,村里还有很多像她那样的老人。


  奶奶的老伴并不阻止,只是每天接送。

  凌晨五点半送她出门上班,下午四点半再去接她下班,日日准时。

500

  图源:网络       

  担心她,但依然尊重她。

  爷爷不曾了解过亲密关系,却知道怎样给对方最好的爱意。

  还有60岁的殷大娘,没事带带孙女,去大姐家吃饭,去二姐家送秧苗,忙得不亦乐乎。

  生活里里外外,充满了老一辈人情社会的暖。

500

  图源:《乔家的儿女》剧照

500

  人世间百般际遇,都凝聚在流调的数据里。

  以往活跃在屏幕上的故事,习惯用细致的勾勒和精炼的白描刻画人和人生。

  流调不同。

  时间和地点搭配,除了一些必要的动词以外,再无其它。

  无趣又笼统,像极了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

  而流调中的主角,本是黑暗中的「无名者」——

  “注定要匆匆一世,却没有留下一丝痕迹的千千万万的存在者。”

500

500

  他们并非边缘人,但的确活在社会的话语体系之外。

  鲜少参与讲述,也不会被看见。

  故事总在书写那些影响和决定历史洪流的人,然而在疫情面前,功绩、地位、名气不再是筛选标准。

  只要和病毒打了交道,就会被送上舞台中央。

  也正是这种随机,才让我们发现——

  再平凡的人生,哪怕是最黯淡、最日常的地方,也拥有自己独一份的勤劳与艰辛、爱和责任、生存与希望。

  毕竟,只有看见真实的黑暗,才能觉知光的存在。她刊 

  参考资料:

  冰点周刊;那个一天送了60多单外卖的“密接者”

  每日人物;那个因为新冠错过考研的中年人,后来怎么样了?

  中国新闻周刊;对话“流调中最辛苦的中国人”:来北京找儿子,凌晨打零工补贴家用

  红网;日送65单的外卖员流调刷屏:为何我们关心生命叙事下的“无名者”?

  监制 - 她姐

  作者 - 羊毛

  微博 - @她刊iiiher

 点击「她刊」阅读原文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