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打的就是精锐!

作者 |  食堂

来源 | 历史教师王汉周

500

  将军/来自王可伟油画作品

  01

  显德四年(957年)正月的一天,南唐寿州(今安徽寿县),月黑风高。

  一个人影悄悄登上一条小船,准备北渡投奔后周大军。

  走到半路,被军中小校擒获。

  待将士们查清他的身份,尴尬了。

  此人叫刘崇谏,是大军主帅刘仁赡的幼子。

  杀还是不杀?

  刘仁赡没有二话,命人推下去,腰斩!

  监军周廷构讲情:将军万万不可,他可是您最宠爱的儿子啊!

  刘仁赡脸色深沉如水,不许。

  周廷构赶紧派人去找刘崇谏的母亲,希望她能出面,说服刘仁赡。

  刘夫人同样拒绝:......如果赦免了他,刘家将成为不忠之门,我和他父亲又有何面目见为国死战的将士?

  就这样,刘崇谏被拦腰砍成两段!

  其幼子崇谏夜泛舟渡淮北,为小校所执,仁赡命腰斩之,左右莫敢救,监军使周廷构哭于中门以救之,仁赡不许。

  廷构复使求救于夫人,夫人曰:“妾于崇谏非不爱也,然军法不可私,名节不可亏,若贷之,则刘氏为不忠之门,妾与公何面目见将士乎!”

  趣命斩之,然后成丧。将士皆感泣。 

  ——《资治通鉴·后周纪四》

  02

  刘仁赡是五代十国一个另类。

  父亲刘金,是杨行密发家的铁杆心腹,人称淮南“三十六英雄”,官至濠州团练使。

  哥哥刘仁规,是杨行密女婿。

  老刘家,妥妥的南吴开国元勋。

  天福二年(937年)十月,南吴权臣齐王徐知诰,正式篡位称帝。

500

  不久,徐知诰改名李昪,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李昪除了对老杨家赶尽杀绝,其余南吴功臣并没有怎么动。

  老刘家在南唐依旧大权在握,荣华富贵。

  刘仁赡金灿灿的仕途早就铺好了,累任黄州、袁州刺史。

  刘仁赡没个纨绔子弟的样儿,文武双全,轻财重士,喜欢读书,是南唐有名的儒将,名声好得不要不要的。

  03

  天福八年(943年)二月二十二日,李昪病逝,长子李璟继位。

  李璟与刘仁赡相交莫逆,非常信任他。

  李璟继位以来,一通折腾,东灭闽国,西灭南楚。

  刘仁赡借此立下汗马功劳,但他却嘚瑟不起来。

  因为他十分清醒地知道,别看李璟现在闹得欢,可干得都是赔本的买卖,白白浪费了中原大乱的大好时机,等中原缓过神,好日子就到头了。

  果然,显德二年(955年)四月,王朴向后周世宗柴荣献上《开边策》,制定先南后北统一大计。

  首当其冲的就是后蜀、南唐。

500

  955年形势图

  柴荣先出兵攻打后蜀,袭取秦、凤、成、阶四州。

  同时陈兵淮北,对南唐虎视眈眈。

  李璟赶紧任命刘仁赡为清淮军节度使,镇守寿州。

  守江必守淮,刘仁赡建议李璟赶紧增派兵马,加上江北防线。

  监军吴廷绍却认为,后周正在和后蜀死掐,没有多余的精力对付南唐,没这必要。

  刘仁赡急了,赶紧上书李璟,据理力争。

  奈何,李璟听不进去啊。

  04

  又是果然——

  十一月初一日,周蜀战火未歇,柴荣就派大将李谷、王彦超、韩令坤等人率军攻取南唐江北十四州。

  李璟如梦方醒,赶紧派刘彦贞率军两万北上增援寿州,再派大将皇甫晖率兵三万,屯守定远,遥相呼应。

  后周大军压境,南唐诸将,谈虎色变。

  只有刘仁赡镇定自若,抓紧时间加强防御,安定人心。

  十二月,周兵杀至寿州城下,大战爆发。

  寿州城太牢固了,在无往不胜的周军猛攻之下,安然无恙。

  硬打不是办法。

  显德三年(956年)正月,周将李谷忽然示弱,退守正阳。

  刘仁赡没上当,刘彦贞却傻呼呼地以为李谷是怕了他,准备率军追击。

  刘仁赡赶紧拉住了他,“公军未至而敌人先遁,是畏公之威声也,安用速战!万一失利,则大事去矣!”

  刘彦贞、不听。

  刘仁赡悲叹一声,他完了。

  果然,刘彦贞兵败被杀,一万多唐军精锐全部被斩杀。

  皇甫晖闻讯大惊,退守清流关,滁州刺史王绍颜弃城而逃。

  只有池州刺史张全约收拢残兵败将,退入寿州。

  一夜之间,寿州被周军团团包围。

  南唐江北防线,崩了。

  05

  听说寿州很难打?朕来试试!

  不久,柴荣御驾亲征,亲临寿州城下。

500

  柴荣像

  一边发动数十万民夫搞工事,昼夜不停猛攻寿州。

  一边命赵匡胤,涂山有一万唐军,停舟驻守淮河,你去拔了它。

  很快,赵匡胤涡口大捷,拔掉寿州一支援兵。

  紧接着,赵匡胤率兵直扑清流关,生擒皇甫晖,攻陷滁州;

  赵匡胤的好兄弟韩令坤不遑多让,不费吹灰之力攻克扬州,泰州。

  其余各线周军捷报连连。

  至此,寿州彻彻底底成了一座孤城。

  三月初一,柴荣命赵匡胤率兵猛攻寿州城门。

  刘仁赡一点不慌,给赵匡胤准备了精心制造的礼物——像屋椽那么大的箭矢。

  如果不是亲兵张琼舍身救主,日后的宋太祖就交代在寿州城下了。

  因为有了刘仁赡,看似挥手可定的寿州城,成为后周将士的噩梦。

  无论怎么猛攻,寿州始终纹丝未动。

  柴荣急了,却又拿刘仁赡没有一点办法。


  06

  柴荣急,李璟更急。

500

  重屏会棋图中的李璟

  唐军屡败屡战,伤亡惨重,精锐部队丢得差不多了。

  再打下去,南唐吃不消。

  李璟只好派宰相孙晟出使周营,求和罢兵:我们服了,愿称臣纳贡,岁币不绝。

  李璟还许诺将寿、濠、泗、楚、光、海六州割让给后周。

  六州?柴荣要的是十四州,这才哪跟哪啊。

  柴荣果断拒绝。

  柴荣还派人将孙晟送到寿州城下,命其招降刘仁赡。

  刘仁赡遥望孙晟,在城头屈身下拜。

  孙晟正色道:“君受国家大恩,不可开门降敌。”

  得,此计落空。

  柴荣很郁闷,寿州久攻不下,又大雨不止影响军粮供应,五月,柴荣班师回朝,命李重进率兵继续包围寿州。

  刘仁赡逮住机会,趁周军不备,主动出击,在寿州城南大败周将李继勋,斩首数百,焚毁周军攻城器具。

  05

  七月,李璟又听到了好消息——大将朱元收复舒州、和州,李平收复蕲州。

  李璟忽然觉得自己又行了。

  周军不过如此,不和了,和他们干。

  李璟命四弟李景达率五万大军,驻守濠州,与寿州刘仁赡遥相呼应,伺机发起反攻,收复失地。

  可问题在于,这五万大军早就被吓破了胆子,根本不敢与周军死战,畏缩不前。

  刘仁赡依旧是孤立无援。

  好不容易看到虎将林仁肇率水军,奋力向前,驰援寿州。

  结果,他又被周军击败了。

  06

  显德四年(957年)正月,刘仁赡已经固守寿州一年多,连番大战,寿州城已经弹尽粮绝,急需援军支援。

  刘仁赡赶紧上书李璟:赶快让李景达动身啊,我已经没办法了。

  在李璟再三催促下,李景达只好带齐粮食奔赴寿州。

  然而,李景达不是给寿州送温暖的,而是给周军送人头。

  一战之下,李景达被李重进轻松击败,斩首五千人,一粒粮食都没送进寿州城中。

  寿州城中“饥死者甚众”。

  活着的将士们饿得眼珠子都冒绿光了。

  一片绝望。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刘仁赡的儿子刘崇谏偷偷出城,想向周军投降。

  刘仁赡大义灭亲,腰斩亲子,稳定了军心。

  寿州军民痛哭流涕,要和主帅死战到底!

  07

  三月,柴荣再次御驾亲征,驻军紫金山南,与南唐援军隔山对峙。

  很明显,柴荣打算先灭了紫金山援军,再攻寿州。

  柴荣随即命赵匡胤率兵袭击唐军军寨,斩首三千,断敌通道,使唐军首尾不能相连。

  关键时刻,唐军又闹起了内讧,监军陈觉逼反朱元,朱元投降后周。

  这还打毛线。

  柴荣大喜,亲率大军,向南唐援军发起最后一击。

  紫金山一战,南唐援军全军覆没。

  唐军被斩杀一万余人。

  剩余四万,不是逃跑中被淹死,就是投降了周军。

  李景达仓惶逃奔金陵。

  寿州再无援军。

  扫清一切障碍的柴荣,再次来到寿州城下,重新组织新一轮的攻势。

  并写信给刘仁赡,刘将军,继续坚守,死路一条,如果投降,保你荣华富贵,是福是祸,你自己选。

  刘仁赡知道,事已至此,寿州陷落只是时间问题。

  可他依旧不降,决心战斗到最后一刻。

  老子打的就是精锐!

  刘仁赡已经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句话。

500

  可就在这时,刘仁赡病倒在床,已经无法正常指挥部队。

  三月十九日,监军周廷构、营田副使孙羽瞒着刘仁赡,以主帅的命令,派出使臣,向柴荣投降。

  二十一日,柴荣进入寿州城中,接受唐军投降,正式拿下寿州。

  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刘仁赡,柴荣只有敬重,大加赏赐,封为天平军节度使兼中书令。

  二十四日,刘仁赡病逝,年仅57岁。

  刘仁赡死后,寿州百姓,嚎啕大哭,数十名位将校拔剑自刎,为主帅殉葬。

  柴荣惊呆了,刘仁赡是怎样的一个忠臣啊。

  他下令追赠刘仁赡为彭城郡王,刘仁赡统帅的清源军改称忠正军!

  欧阳修在《新五代史·死节传》深情写道:

  “自古忠臣义士之难得也!五代之乱, 三人者(指王彦章、裴约、刘仁赡),或出于军卒,或出于伪国之臣,可胜叹哉!可胜叹哉!”

点击「历史教师王汉周」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