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我成了一个特别讨厌接电话的人

不想接,就是不想接。

500

我发现我成为了一个“非常讨厌接电话”的人。

上星期,我正在攒方案,有位前同事来电,说春天到了,“大家聚一聚,下星期吃饭啊”;

前两天,我正在挤地铁,孩子他妈来电,说“你记得买盒牛奶回来”;

就在刚才,我正在厕所呢,接了一个卖家的电话,不好意思您的货晚两天发行不行?

按道理说,这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也没有任何得罪我的地方。甚至有些是非常诚挚的邀请和解释。但我发现,我在接这些电话时心情并不好。

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些事儿,需要打电话吗?

你们不能用微信吗?没微信不能用淘宝旺旺吗?非得打电话吗?我甚至有点儿生气。

我还发现我有一个坏习惯:如果发现有手机来电,尤其是非家人的来电,我明明是可以去接的,但偏偏装作没看到,继续做手头的事情,任凭它响铃响到结束。

这应该不是对方的问题,应该是我自己有病。

有一位同事发现了我的病症。她反复提醒我:“鸽总,电话。”

我一边打字一边说,“不高兴接。”

我后来解释说,如果是急事儿,一定会打第二个、第三个,到时候再接不迟;如果不是,应该会在微信里找我,到时我看看文字或者听听语音就行;如果是随机式的找人帮忙,那想必之后就找别人去了,我也省得麻烦。

所以,只要手头有事,“第一次响的电话完全可以不接”。

其实一个人手头哪里有没事的时候,所以我就是不想接电话。

但这个病在六七年前肯定没有。我接电话非常迅速,态度和蔼可亲,心态平静祥和,一定不会想“这事儿你也打电话你死定了你”。

我就琢磨病因。

不喜欢时间被电话割裂是内生原因一。绝大多数的电话,都需要你“中断一件事情去完成接听”。不论是开会开到一半,还是游戏打到一半,这种体验都是很不愉快的。你并不知道这个未知的电话是否比会议重要,它甚至有可能还没有游戏重要。

尤其是那种完全不急于处理的屁事,不但让你火冒三丈,而且保证你搁下电话就忘。

对急于处理的恐惧是内生原因二。尤其看到老婆、老妈、老师的来电显示,背上的冷汗就会下来。她们的电话我当然第一时间接,但在接听之前,内心里已经做好了世界末日般的推演:

为啥非得打电话?是生病发烧,还是摔了一跤?是砸了玻璃,还是车被撞了?有什么重大的、急迫的、不能用微信等两分钟回复的事情,需要马上拿主意?

这种恐惧感会蔓延到所有的来电上——你也来吓唬我?不!我不接!

对瞬时判断的不自信是内生原因三。我接电话时,不知道会面临什么问题;在通话过程中,对方又可能需要我做决定。但这种决定是非常仓促的,万一说错话,也收不回来。如果我们在微信里聊,沟通节奏会给我思考的时间,就算打错字,还能撤回信息。


而且,在微信里,对不想搭理的事情,我就装没看到,大家还能保全一点面子。电话里,我装“喂喂没信号”,我也累,你也未必听得懂,说不定还急匆匆跑到基站下面接着打。

以前大哥大时代,电话铃一响,大家赶快拿出来显摆,一个银行办卡电话都接得热情洋溢。现在智能手机大普及了,电话铃一响,我反而觉得恐惧、烦躁、郁闷了。

其实我没什么社交恐惧症,你看我微信回复多及时啊。但我就是不想接电话。

就在写这篇文章前,我看了看我手机里的拨出和拨入记录。

在过去一个月里,我手机里的呼入记录是41个,其中10个滴滴司机,7个快递,属于工作刚需。还有7个诈骗电话,这属于常见现象,都不用接,好心人都给标记了。

我的呼出记录,是0。

电话是留给急事的。需要双方停止一切手边的事情,进入到同样的语境中。它实际上是告诉对方,“这件事情非常重要,所以需要干扰你既有的时间安排”。

但这样的事根本不多。所以,我在打别人电话时,第一句往往是“不好意思”。

没有移动互联网的时候,电话是远距离沟通的唯一选择。现在肯定不是。如果我发现有一个通讯手段,能让我有时间琢磨一下,能让我自行判断回应的优先级,我肯定会依赖它,并且对旧的方式弃之敝屣。

没急事不要打电话。

发微信。

一个背景声

那个,别发“在吗?”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