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竹两市或将会自发弃保效应?

  在「九合一」选举中的直辖市长和县市长选举中,有多个县市出现「三脚笃」竞争的态势。除了是国民党和民进党「寸土必争」之外,民众党也要插上一脚,誓要拿下几个席位,以弥补党主席柯文哲卸任台北市长后,缺乏政治舞台的损失,因而搏晒老命地布局及支持其部属征战县市长选举。

  现在看来,民众党在选民们既讨厌民进党又不满国民党的氛围下,整体气势得利但却缺乏个体名将,就像二零二零年「立委」选举,民众党获得百分之十一点二二的政党票,可获分配五个「不分区立委」议席,但在「区域立委」选举方面,推出八名参选人,总得票率却只是百分之一点九一,全军尽墨的情况,仍然是民众党的最大「罩门」。

  不过,今次总算有个别名将出现。那就是亲民党籍的副市长黄珊珊,被无党籍身份代表民众党参选台北市长,及正式披挂民众党战袍参选新竹市长的党籍「不分区立委」高虹安。

  国民党要收复台北市「失地」的企图心,强于要攻下新竹市。因而曾有高层人士包括前当副主席郝龙斌等,提出国民党与民众党进行「交易弃保」,以国民党支持高虹安,换取民众党支持国民党提名参选台北市长的蒋万安。但一直遭到柯文哲的拒绝,因为他将能否保住台北市看得很重,何况高虹安的选情也被看好。因此,曾经喧嚣一时的「蓝白交易弃保」,近日来已经渐渐平息。

  但似乎真实的「弃保」正在发生,其中最明显的是新竹市。国民党提名的林耕仁虽然出身于市议员,并拥有丰富的行政经验,但高虹安的高端科技专业人员的形象特质,更适合新竹市是科技重镇,其选民大多是科技人员及其家眷的性质。尤其是高虹安是台湾地区科技人员崇敬的郭台铭的亲信,因而参选新竹市长具有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

  因而新竹市长的竞争,主要是在民众党与民进党之间进行,而且两位参选人的后台老板民众党主席柯文哲和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总召柯建铭,也恰巧都是新竹人,当然更是全力投入,因而新竹市长自己其实是「两柯」之战,林耕仁陷于边缘化。

  民进党提名的沈虹慧的民调及选情都大为落后于高虹安,让民进党上下坐立不安,从两个月前民进党籍前市长林智坚硕士论文抄袭案爆发时的「全党救一人」,迅速转为「全党打一人」,在原本向来并不起眼的新竹市,集中了全党重炮攻击高虹安。从紧咬高虹安博士论文「自我抄袭」,到攻击高虹安靠特权进入北一女、拿公费招待父母,都展现了「太超过」的火力;连她在自传书中提及与前老板郭台铭的互动,自述北一女旗队经历,都被拿出来大肆炒作一番。昨日资策会还发出「最后通谍」,敕令高虹安必须在二十日之前作出说明,否则提告。但民进党的一连串负面攻击打过头,反倒引起民众反感并激发逆反心理,让新竹市基层「讨厌民进党」氛围更为快速凝聚。

  于是,就出现了颇为奇特的现象,不但是过去支持国民党的民众转为支持高虹安,而且就连国民党的党公职,也大力声援高虹安,炮轰绿营选举抹黑、出奥步。例如卢秀燕与高虹安在台中市「手牵手」合体,相互拉抬声势,又如国民党基隆市长候选人谢国梁发文痛批民进党抹黑攻击异党人士,并大剌剌替民众党「立委」蔡壁如、高虹安打气加油。在高虹安的造势晚会上,国民党籍的前新竹市长许明财亲自到场力挺,国民党中常委、挂名林耕仁竞选总部总督导的吕学樟,更直接带着高虹安拜会地方人士。这种国民党党公职自发的「弃林保高」态势,让林耕仁陷于尴尬局面。即使是国民党党主席朱立伦赶往新竹市救场,也无法挽回林耕仁被边缘化的颓势。

  而在台北市方面,则情况较为复杂。一方面,是柯文哲要死保台北市这个政治舞台,即使是已经卸任台北市长,也要做台北市政府的「慈禧太后」,把黄珊珊作为「儿皇帝」,因而根本不愿意与国民党讨论「弃保」。而且,在高虹安的选情已经稳定之下,也不存在「交易弃保」的需要。

  另一方面,国民党对台北市是志在必得,意图透过此役进而重夺台湾地区的执政权。实际上,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都是从仁爱路、凯达格兰大道的东端──台北市政府大楼,走到西端──「总统府」大楼。蒋万安本人未必会有「大位」之图,但毕竟具有象征意义,因为其曾祖父蒋介石、祖父蒋经国,就曾是「总统府」大楼的主人。

  在周玉蒄扯出蒋孝严的蒋家血统,及陈年绯闻之后,国民党及其支持者的这个企图心更为强烈。现在国民党在台北市长选举的选情,处于有利情势,因为民进党提名的台北市长参选人陈时中的仇恨值极高,不同于沈虹慧只是背负着嫌弃值。最近的几个民调,都对陈时中极为不利,就连民进党内部以至陈时中自己,都感到大事不妙。以至是民进党内有人认为,如果是由陈健仁或是林佳龙参选台北市长,都不会出现现在的这个险境。

  就此而言,如果陈时中惨败,将会对坚持要由陈时中出战台北市的「英系」,形成重力打击,进而影响蔡英文在党内的领导权威,难以驾驭党内各派系,提前「跛脚」。

  在死保陈时中将会是「无效运作」之下,基于绝对不能让国民党拿回台北市的心理,民进党似乎在酝酿「弃陈保黄」,这与「弃保」策略性投票是在同阵营内发生的一般规律,因而应是「弃蒋保黄」或「弃黄保蒋」,完全不同。

  这可让民进党高层心惊,因而连忙跳出来「消毒」,指称没有「弃陈保黄」的操作。但即使如此,也将止不住民进党人的失败情绪。届时最有可能的情况是,民进党支持者不出来投票,有点类似姚文智参选台北市长的情况。

  但倘果然如此,反而是保送蒋万安上垒。因为按照多个民调,如果只是在蒋万安与黄珊珊之间对垒,黄珊珊将会不敌蒋万安;只有获得民进党的支持,黄珊珊才有压过蒋万安的机会。这就折射了黄珊珊自身的尴尬。一方面,她是外省人的后代,因而在参政时,最初是由新党提名参选台北市议员,后来改投亲民党,由亲民党提名参选台北市议员。直到现在,仍是亲民党员。

  但另一方面,黄珊珊在后期似是为了强调「中立」,说了一些对泛蓝阵营有所贬损的话。而且,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访问大陆,接受新华社记者访问后,黄珊珊竟然以宣布辞去亲民党文宣部主任之职作「抗议」,让亲民党人显得尴尬及无奈。或许,蒋万安政治立场的「始终如一」,更受泛蓝阵营的欢迎。

  因此,如果台北市也发生「弃保效应」的话,更是自发的,并非是蓝白两党的政党行为。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