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电商平台存在的一些问题
【本文来自《电商平台要给实体经济留有余地,不要赶尽杀绝》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本文作者对一些定义没搞清楚,对电商平台本身的积极意义,也没有提及。但当前电商平台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本人借此机会说说 ,希望网友们能多提一些看法!
1、以电商平台为主要渠道的线上购物(特指消费类产品的购买,下同),越来越成为主流,越年轻的消费者越是如此,这已经成为一种消费习惯,不可阻挡。这些电商平台尤其主要指京东、淘宝/天猫、拼多多,还有现在快速成长的短视频平台(如抖音等);
2、在电商平台兴起之前,主要是大型商场,并细分出一些专业卖场(如以国美、苏宁为代表的家电卖场);
3、在国美、苏宁垄断主要家电出货的时代,国内家电厂商几乎都成了国美、苏宁的打工仔;
4、电商平台快速兴起,国美、苏宁为代表的线下渠道迅速没落。在经历了前些年的低成本成长后,生产厂商们现在又成了电商平台的打工仔;
——这是我认为当前电商平台存在的问题之一,即:平台垄断;
5、为了获取用户点击,厂商不得不花费大量成本用以引流推广、广告促销、节日打折(另外还有店铺年费、平台分成、运营商分成等支出)等。一般线上的买家,均是以进货成本的1.5-2.0倍进行零售定价,才能大体保证不亏本。挣多少,就看接下来能否上量了。这种获客成本,未必就比线下实体渠道的经营成本低,甚至会更高;
——这是我认为当前电商平台存在的问题之二,即:经营成本高;
6、电商平台上经营,需要的是消费者注意力,现在各种复杂的平台规则,导致严重的马太效应。某一品类可能有数百个品牌,真正上量挣钱就那么少数几家。新的创业者、卖家,若非投入巨额资金去砸去推广,几乎没有成功的机会。我个人认为,这很不利于小微企业创业、生存、发展;
——这是我认为当前电商平台存在的问题之三,即:成功门槛高;
7、有一个很隐秘的问题,若非某一品类产品的专业技术人士,很难通过店铺的产品详情(或视频主播的口若悬河)去判定该产品是否为虚假宣传或参数虚标。但这种虚假宣传,其实广泛存在、防不胜防,由于信息不对称,大多数消费者很难去分辨,导致劣币取代良币、消费者利益收损害。这些不良情况,电商平台其实是知道的,但为什么不作为呢?很简单,利益驱使!KPI考核驱使!
——这是我认为当前电商平台存在的问题之四,即:平台监管主动性低;
本人非专业的电商业内人员,以上肤浅个人看法,请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