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是叙利亚难民,黎巴嫩政府却无法赶走他们
150万叙利亚难民占了黎巴嫩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不但占用了大量的公共资源,还跟当地人争抢食物和工作岗位,导致民怨沸腾小国家难以承受,于是黎巴嫩政府推出了强制遣返计划,每个月送回去一批人,直到全部送回叙利亚为止,叙利亚政府听说后也表示愿意接收,还诚意满满地提出了各项支持措施。
然而遣返计划一经推出,黎巴嫩政府立刻收到各种质疑、攻击和拒不配合,导致计划的执行举步维艰,在重重阻力中最突出的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叙利亚难民本身的抵制,他们不愿意返回叙利亚;另一方面是联合国难民署和人权组织以及其它援助机构的反对,他们认为叙利亚目前的实际情况不适合难民回去,而且这种强制遣返不尊重难民本身的意愿。无论是难民自身不愿意回,还是援助机构的反对和不配合,各自都有深层次的考虑。
一、叙利亚难民为什么拒绝回归祖国?
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叙利亚难民在黎巴嫩的处境,那就是“艰难”,要是再加上两个字的话,那就是“非常艰难”,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后的情况是6个字:非常非常艰难。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调查,绝大多数在黎巴嫩的叙利亚难民现在到了为求生存不择手段的地步,这些手段包括乞讨、借贷、小孩失学、有病不治、露宿街头、少吃或不吃。在2021年,越来越多的难民家庭成员加入低薪、高风险或者超负荷加班的行业,以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
(一处黎巴嫩难民帐篷前的叙利亚儿童)
难民这样拼命,也只能做到谋生而已,什么储蓄、消遣、娱乐、提升个人价值等等就不用想了,他们几乎是陷入了贫穷的死循环里无法自拔。即使这样解决温饱也变得越来越难,更加依赖人道主义援助,可是援助有多少、什么时候来都不确定,所以援助也不能太指望。从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黎巴嫩的食品成本增加了404%,落到叙利亚难民头上那就涨了不止4倍,即使花了高价也弄不到健康安全的一日三餐。在2021年6月,49%的叙利亚难民家庭食物匮乏,大约三分之二的家庭只能通过忍饥挨饿节省口粮。
在黎巴嫩的叙利亚难民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孩子的教育就更没法保障。我们这边普通人的生活是玩游戏、点外卖、娱乐出游和社交,这些他们想都不敢想,雪上加霜的是被人歧视、排斥和驱逐的情况与日俱增,生存状况简直变成了当年南非的种族隔离模式。在这种时候,叙利亚官方满怀热情地欢迎他们回国,并承诺提供一切生活便利,听上去祖国这是从天而降来解救他们于水火之中了,然而难民们对返回祖国表现出了强烈的抵制,宁肯在黎巴嫩忍受煎熬,这是图啥呢?一切的反常都是有原因的。
在目前的叙利亚,吃饭、取暖、住宿、安全等最基本的东西在很多地方都没办法保障,这就意味着回家的风险很大。亟需人道主义援助的叙利亚人在2021年增加了21%,达到了1340万人,其中148万人的需求处于“灾难级”状态。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的数据显示,在2021年,叙利亚的经济产出缩水了60%,货币贬值达99%,超过9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另外来自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数据说,约1600万叙利亚人口中,至少有1240万面临粮食安全问题,这也导致超过60万叙利亚儿童长期营养不良。
(叙利亚国内的难民帐篷)
另外住房也是个大问题,虽然叙利亚政府军后来收复了很多地方,但是根据人权观察组织在那里的实地观察,大多数家庭的房屋好几年了还是废墟状态,民众和政府都没有能力重建或翻新,当地许多人只能长期蜗居在临时帐篷里望眼欲穿地等在那里,等到什么时候以及能等来什么东西,这个谁也不知道。在那些蚊虫叮咬刮风下雨的夜晚,绝望地45度角仰望天空时流下的泪水是什么味道,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所以叙利亚的经济状况和公共系统事实上非常糟糕,滞留在黎巴嫩的150万难民如果回家就意味着失业,而且是那种方圆几十公里都找不到招聘启事的失业,失业的同时既没东西吃还没地方住,这比在黎巴嫩非常非常艰难的处境还要艰难,非要找一点好处的话,大概就是不被人歧视和欺负。可是被人欺负还能忍,但挨饿可忍不了,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他们宁愿继续滞留黎巴嫩,对于叙利亚政府的高调宣传,难民们宁可相信自己私下里打听到的真实情况。
叙利亚难民抵制回国的第二个原因是担心政治迫害。滞留黎巴嫩的叙利亚难民中,大部分来自当初反对阿萨德的地区,他们属于跟阿萨德家族信仰不是一路的逊尼派,他们最害怕回去后被安全机构半夜拖上货柜车带走。根据“人权观察”组织发布的报告,难民们的这项担心并不是无中生有,从2017至2021年间,从约旦和黎巴嫩返回叙利亚的难民中,至少发现了21起被逮捕和拘留的案件,其中包括13起酷刑案件、3起绑架案、5起法外处决案,另外还有17起强迫失踪案。
(叙利亚总统阿萨德)
人权机构的报告还提到,在2020年11月4日,叙利亚政府从南部和大马士革地区的监狱释放了60人,相比较之下还有数千人不知道被关在哪里;许多人早在2011年就进去了,家里人至今也不知道他们是死是活。尽管叙利亚政府部长承诺总统阿萨德已经赦免了对前反对派士兵和政治人物的指控调查,但是难民群体不相信这些承诺。
叙利亚难民抵制回国的第三个原因是强制兵役。滞留在黎巴嫩的难民中有大量年轻人,他们当年离开叙利亚的时候还小,在外面躲了10年已经长大成人,正是精力充沛血气方刚为阿萨德效力的好年龄。虽然叙利亚内战已经基本结束,但是局部地区还存在战争和冲突,部分地区需要军队长期驻扎。这些年轻的难民担心回国后被派上战场,而逃避兵役又面临着惩罚,所谓往前一步是生命危险、往后一步是人生自由,年轻难民及其家人很抵触这个两难的选择,而他们同样不相信政府免除兵役的承诺。
二、联合国难民署的反对最致命
联合国难民署的全名叫“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公室”,成立于二战结束后的1950年,目的是为了帮助安置数百万失去家园的欧洲人。该组织最初的工作在3年后完成,但完事后难民署却没有解散,而是接到了下一个类似的活儿,久而久之它就变成了一个面向全球的组织。难民署通过与其他国际组织的合作,致力于帮助难民、被迫流浪的人和无国籍的人,拯救他们的生命、保护他们权利、为他们建设更美好的未来。这些信息来自联合国难民署官网。
(黎巴嫩贫民区)
联合国难民署目前在全球137个国家安排了1.9万名工作人员,这其中就包括在黎巴嫩的一处办事处,该办事处通过与政府、联合国机构、国际合作伙伴和当地志愿者合作,协调处理黎巴嫩境内的难民事务,包括登记、保护、边境检测和宣传,法律援助、民事诉讼、社会心理支持,儿童保护,预防和应对暴力,以及帮助把他们重新安置到第三方国家。另外黎巴嫩难民署还要应对叙利亚危机对黎巴嫩的持续影响,包括确保为有特殊需求的人提供保护和援助,以及加强黎巴嫩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稳定。这些信息来自联合国难民署驻黎巴嫩办事处的官网。
当黎巴嫩政府通知联合国难民署驻黎巴嫩办事处说,自己研究出了一个强制遣返难民的计划时,难民署代表不假思索地表示反对,而且果断拒绝合作。难民署担心着难民们的担心,也就是叙利亚的经济问题、政治迫害问题和强制兵役的问题对难民不利;难民署相信难民们的不相信,也就是他们不相信叙利亚政府做出的赦免承诺。难民署通过自己掌握的情况分析认为,叙利亚目前的情况和条件不适合难民返回,回去后日子太凄惨他们良心不安。
另一方面,难民署基于尊重和保护人权的立场认为,遣返必须尊重难民的个人意愿而不能强制进行,而且遣返的过程还要确保难民的安全和尊严,最好坐着旅游大巴像度假归来一样,不能像牛仔们放牧似的用围栏车拉过去卸货。难民署关于保护个人权力方面的要求,得到了欧盟和国际人权机构的普遍支持。目前黎巴嫩政府和叙利亚政府达成的强制遣返计划,既做不到尊重难民的个人意愿,也难以确保难民的安全和尊严,所以难民署死活不同意。
(黎巴嫩所处的地理位置)
尽管黎巴嫩政府说他们不在乎联合国难民署的意见,会继续强制推动遣返计划的落实,可是难民署不支持,意味着援助资金不会转移到叙利亚,来自全球各地的更多援助资金也不会流向叙利亚。金钱是一切政治活动的血液,缺少了资金的支持,黎巴嫩政府自己没钱承担庞大的遣返工作,叙利亚政府也因为无法从中获益所以缺乏积极性去配合,这样难民就更不愿意返回那个一无所有的祖国了。相比难民自身的抵制,联合国难民署的抵制才致命,因为后者的支持与否直接决定了该计划能不能落地执行。
两个方面的阻力发挥了很强的阻碍作用,大大提高了该计划被中断的风险,所以这个遣返计划从今年7月份在争论中被提出来后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依然处在雷声大雨点小的造势阶段。被遣返的难民们不乐意,掌握着资金的联合国难民署不配合,黎巴嫩和叙利亚政府自己兜里又没钱,所以双方只能望着漫长的边境线互相鼓励,等待全球经济的复苏或者意外降临。
【参考资料】
1、UN: Syrian refugees in Lebanon struggle to survive amid worst socioeconomic crisis in decades[EB/OL].网址略
2、Human Rights Watch.World Report 2022: Syria[EB/OL].网址略
3、Human Rights Watch.World Report 2022: Syria[EB/OL].网址略
4、UNHCR[EB/OL].网址略
5、Kareem Chehayeb.Lebanon hopes to repatriate Syrian refugees within months[EB/OL].网址略